急诊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急诊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

黎洁宾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八医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讨论在急诊科护理管理采取风险管理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0例急诊科接收的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其中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的患者是采取常规常规急诊科护理干预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风险风险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需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满意度以及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发生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在急诊科采取风险管理,能大大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并且抢救率有所保证,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效果观察

前言: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在护理管理工作过程当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将风险降至最低。这种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出现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由此,保证护理临床干预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1]。特别是在急诊科室,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由此降低护理纷争事件。本文就将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0例急诊科接收的患者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l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0例急诊科接收的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其中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的患者是采取常规常规急诊科护理干预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风险风险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列入到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进行随机平分,其中,在对照组急诊科25例患者中,14例为女性.男性有11例,这2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l8-60岁,人均年龄为(56.9 土 5.8)岁,在观察组25例急诊科患者中,12例为女性,男性有13例,这2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5-32岁,人均年龄为(30.8土 6.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办法,为患者建立绿色通道,做好院前急救准备,开设心理护理干预等措施。

观察组是在急诊科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具体内容为:1)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病危护理人员开设专业素养培养,并定期对护理人员做好专业技术的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管控力度。与此同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并将有建设性的意见收集和整理,根据可能发生的风险轨迹,做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2)识别和评估护理的风险度,并成立专门的护理风险管理组,根据风险管控层次做好急诊科各个环节的风险识别以及评估,根据以往的护理经验,加强急诊科护理干预,根据当前临床上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由此来决定需要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的顺序。3)风险预防。在进行急诊科的抢救过程当中,需要制定护理干预指引措施,设置抢救区、急诊区以及重症区做好区分工作,并完善抢救的各个流程。对于病情相对危重的患者,在就诊先后区域设置优先渠道,做好重点划分,分诊时要科学准确。并对急救护理流程加设绿色通道服务,针对危重症患者抢救呈进行统一划分,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危重症的患者用药进行规范,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记录并予以强调。同时,为了更好地应对急诊科的仪器,做好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并由专人进行管控,一旦出现仪器问题,应及时进行上报。4)护理风险的处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控能力,并且定期做好培训工作,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和合作,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态度,做好病情的控制,针对患者可能发现的危重症情况,要及时得告之家属,完成相关的签字流程。

1.3现察事项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发生风险事件发生率。

1.4数据处理方法

文中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计算,在P<0.05,具有统计意义,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需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满意度以及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发生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意义,详里表1。

表l在满意度.抢救咸功率,风险事件上.2组的比较[n( %),n=29]

组别

例数

满意度

抢救成功率

风险事件

观察组

25

22

23

2

对照组

25

20

19

6

t

/

0.59

2.38

2.38

p

/

0.44

0.12

0.12

3结论

急诊科室属于医院最高风险科室,并且所有参与急诊科的患者,其病情相对复杂危急,并且病情的发生变化快,病死率也非常高,因此,发生在夜间抢救的数量会比白天强就量要多[2]。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护理难度大,稍有不慎或者没有正确的处理风险,往往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很容易导致医疗纠纷,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因此,作为急诊部的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以及护理能力

[3]。为了更好地对急诊科患者进行救治,减少死亡率的发生,并维护好医院的整体形象,在护理过程当中,需要对急症科的各类风险进行事先的评估,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定,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4]。那么,这就是所谓的护理风险管理,通过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大大降低急诊科发生危险事件的概率,提升对患者的成就率,由此,减少医疗纠纷[5]

本文中将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应用于观察组,提高本组护理人员的风险把控能力,两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需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满意度以及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发生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有统计意义。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采取风险管理,能大大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并且抢救率有所保证,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璐婷.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大健康, 2021(13):2.

[2] 杨洁, 庄翠翠.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医学美学美容 2020年29卷4期, 8-9页, 2020.

[3] 吴海霞.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2021.

[4] 王应桂. 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  2021.

[5] 代露平.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益寿宝典, 20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