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辅助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心理护理辅助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评价

和春梅

云南省丽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辅助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人分为两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联合心理护理,分析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睡眠质量改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对比无较大差异,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M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情绪状态上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显著性。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睡眠质量改善程度比较 P<0.05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生活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有显著性。结论:对抑郁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的缓解其不良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入睡并且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为抑郁症患者病情的康复奠定基础。

关键词:心理护理;抑郁症;睡眠障碍;应用效果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根据研究显示,抑郁症的发病因素与患者自身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环境、社会等因素有极大的关系。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情绪消极、心绪低迷等,患者还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意志衰退等,严重的患者会有自杀的念头,抑郁症患者病情反复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巨大的负担。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抑郁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有男性21例、女性2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0.25±3.03)岁;对照组中有男性22例、女性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0.08±3.14)岁。纳入标准:为患者实施检查并且结合病情,按照我国精神疾病障碍诊断标准确诊为抑郁症患者,患者HAMD评分在18分以上,患者年龄在20~40岁之间,无颅脑手术史和癫痫疾病史。排除标准:伴随智力障碍、认知障碍的患者;伴随神经疾病患者;伴随心肝肾脏器功能损伤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均不纳入本文实验。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士应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并寻找与抑郁病人沟通的途径,并运用多种方法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指导用药,指导患者按医嘱坚持用药,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安全护理。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保持身体营养摄入均衡,配合简单的运动促进病情的好转。

1.2.2实验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辅助心理护理干预。构建心理护理小组,由从事抑郁症治疗和护理的副主任医生、主治医生、住院医生、专科护士、普通护士构成。第一,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抑郁症患者缺乏主动性,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发病的原因,对症治疗。为家属和患者开展健康教育,鼓励患者表达内心,耐心听患者的表达,也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获得患者的信任[1]。第二,正视自我。对患者来说,出现抑郁的原因是因为患者对自我评价过低造成的,因此护理人员要保持温柔、亲和的语言,安抚患者的情绪、肯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能够正视自我,从而缓解不良情绪。让患者正确看待抑郁症,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排解情绪的方法,沟通中要格外注意患者是否有轻生的想法,若感知到患者有轻生的念头就要积极做出干预[2]。第三,个性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单独交流的方式与患者沟通,构建和谐的关系,通过引导交谈让患者认识到人际互动的意义和自我价值。通过认知疗法放松患者的身心,铜鼓科学的手段让患者坦然接受自身抑郁的情绪,纠正患者对自身错误的认知,理解并且接纳患者的情感需求,让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3]。第四,加强安全管理。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护理人员要给予格外重视,护理中不可直接探讨自杀的内容,要嘱咐家属看顾患者。第五,给予家庭和社会支持。护理人员要鼓励亲属多多安抚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关怀。护理人员和家属都要肯定患者的价值,让患者能够自我接纳和认可,从而构建积极、乐观的心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结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对比无较大差异,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M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情绪状态上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显著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组别

HAMA评分

HAMD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27.52±1.43

7.23±1.05

26.33±1.58

7.15±1.68

对照组

27.33±1.58

15.12±1.58

26.82±1.58

12.52±1.83

t

0.236

6.235

0.525

5.825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睡眠质量改善程度比较 P<0.05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对比

PSQI评估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睡眠质量

1.23±0.15

1.75±0.11

4.325

〈0.05

入睡时间

1.21±0.25

1.78±0.41

4.025

〈0.05

睡眠时间

1.03±0.32

1.61±0.45

3.825

〈0.05

日间功能障碍

1.31±0.25

1.88±0.15

4.035

〈0.05

睡眠障碍

1.21±0.15

1.74±0.13

4.132

〈0.05

PSQI总分

7.23±1.25

10.25±1.33

4.825

〈0.05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生活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有显著性。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心理功能

生活功能

社会关系

独立能力

实验组

44

81.23±3.25

82.25±3.45

82.51±4.05

82.33±5.14

对照组

44

62.25±4.13

61.52±4.05

60.85±4.33

61.53±4.28

t

5.238

6.235

6.025

6.154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患者表现为无法入睡、睡眠质量较差,为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改善了患者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抑制抑郁症病情的恶化。通过心理护理干预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为抑郁症的康复提供条件[4]。对抑郁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的缓解其不良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入睡并且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为抑郁症患者病情的康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立静,牛静,侯静静,孙伟超,徐晶,王健.心理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2,29(05):132-135.

[2]李琴芳.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04):711-713.

[3]刘海娇.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9):6-9.

[4]林文玉.抑郁症患者治疗中配合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2,41(08):147-15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