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与不典型失神发作儿童的脑电图及临床诊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典型与不典型失神发作儿童的脑电图及临床诊治

林丽娥1,王育新2,施仲善3,杨武能4

石狮市总医院 儿科 福建石狮 362700

【摘要】目的:探讨典型与不典型失神发作(AS)儿童的脑电图(EEG)及临床诊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某院收治的AS患儿40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分为典型失神发作(TAS)组与不典型失神发作(AAS)组,各20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脑电图特点及治疗控制率。结果:同TAS组患儿比较,AAS患儿起病年龄更小,患儿发作频率更低,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更长,合并其他发作类型、头颅影像学异常以及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的占比均更高,过度换气诱发发作占比更低(P<0.05)。随访6个月,其中TAS组出现1例擅自停药;AAS组出现1例连续服用3个月后自行停药复发。TAS组控制有效率为94.74%(18/19),AAS组控制有效率为52.63%(10/1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起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长、有无合并其他发作类型、头颅影像学表现、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情况、EEG背景活动、发作期EEG表现在TAS与AAS患儿中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鉴别两种发作类型的诊断依据。另外TAS药物控制有效率好于AAS。

【关键词】儿童;失神发作;脑电图;临床诊治

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发作性、慢性疾病,失神发作(AS)是一种全面性癫痫发作的重要类型,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其主要特征为短暂的意识变化以及3Hz棘慢复合波脑电图(EEG)变化,可合并其他发作类型,18岁以下的癫痫患儿中,AS占比为18.3%[1]。2017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制定的癫痫发作分类标准中,将AS分为典型失神(TAS)、眼睑肌阵挛失神、不典型失神(AAS)、肌阵挛失神。TAS患儿多智力正常,其治疗控制率高达80%,而AAS多合并癫痫性脑病及其他发作类型,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治疗控制率仅为30%左右[2]。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AAS与TAS的脑电图及临床诊治情况。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某院收治的AS患儿40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分为典型失神发作(TAS)组与不典型失神发作(AAS)组,各20例。诊断标准:患儿EEG诊断参照刘晓燕的《如何解读小儿脑电图》[3],发作类型鉴别参照《国际抗癫痫联盟痫性发作新分类》[4]。(1)TAS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为突然的意识障碍,正在进行中的自主性语言、活动停止,双眼茫然凝视,表情呆滞,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一般不跌倒或掉物,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后突然恢复,继续发作前正在进行的动作;发作时EEG表现为3Hz棘慢复合波。(2)AAS诊断标准:①主要表现为失神样发作,起始与终止均缓慢,尤其是发作终止时有较长的朦胧期,以凝视为主要表现,伴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减低,动作减少或停止,发作时EEG为广泛性1.5~2.5Hz棘慢复合波,亦可有多棘慢复合波、不规则棘慢复合波或弥漫性高波幅慢波发放。纳入标准:符合上述标准;临床资料无缺失;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视频EEG监测:所有患儿在EEG室完成1次EEG监测。参照国际10-20标准安放1~19个记录电极,参考电极放置于双侧耳垂,在剥夺患儿睡眠后第2d记录2~4h,至少包含1个完整的清醒-睡眠-清醒周期。与此同时,进行表面肌电图监测,在双侧股四头肌和(或)双侧三角肌皮肤表面放置盘状电极,间隔距离为2cm。观察并记录AS发作期患儿表面肌电图变化与EEG放电的关系。患儿均进行间断闪光刺激试验,闪光频率设置为1~30Hz,诱发出失神发作的患儿判定为闪光刺激阳性。患儿均进行过度换气试验,且诱发出失神发作的患儿判定为过度换气阳性。EEG监测结果由2名资深EEG医师及儿童神经专科医师分别判读。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癫痫药物,氯硝西泮、丙戊酸、托吡酯为常规一线药物,单一用药疗效不佳给予联合用药方案,另可联用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泼尼松等药物。

随访方法:确诊后建立随访档案,每2~3个月进行1次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了解并记录患儿病情变化。连续随访6个月。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脑电图表现比较。

(2)两组随访结果及控制有效率比较。症状完全消失,即发作减少100%,完全控制;AS发作减少50%~99%,为有效;AS发作减少为50%以下,无效。总控制率=1-无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经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脑电图比较

同TAS组患儿比较,AAS患儿起病年龄更小,患儿发作频率更低,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更长,合并其他发作类型、头颅影像学异常以及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的占比均更高,过度换气诱发发作占比更低(

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n(%)]

比较项目

TAS组(n=20)

AAS组(n=20)

χ2

P值

性别(男/女,例)

10/10

8/12

0.404

0.525

起病年龄(岁)

≤4

1(5.00)

7(35.00)

3.906

0.048

5~10

18(90.00)

9(45.00)

7.293

0.007

>10

1(5.00)

4(20.00)

0.914

0.339

发作频率(次/d)

<5

6(30.00)

15(75.00)

8.120

0.004

5~20

12(60.00)

4(20.00)

6.667

0.010

>20

2(10.00)

1(5.00)

0.000

1.000

发作持续时间(s/次)

<5

3(15.00)

4(20.00)

0.173

0.677

5~30

17(85.00)

2(10.00)

22.556

<0.001

>30

0(0.00)

14(70.00)

21.538

<0.001

合并其他发作类型

1(5.00)

12(60.00)

13.789

<0.001

闪光刺激诱发发作(例)

6(30.00)

3(15.00)

1.290

0.256

过度换气诱发发作(例)

16(80.00)

2(10.00)

17.071

<0.001

头颅影像学异常(例)

0(0.00)

9(45.00)

9.176

0.002

精神运动发育迟滞(例)

0(0.00)

11(55.00)

12.539

<0.001

EEG表现

发作期EEG

双侧大脑对称同步3Hz棘慢波发放

呈多样表现,且多不对称

-

-

发作间期EEG

背景可正常

均呈异常表现

-

-

2.2两组随访结果及治疗效果对比

随访6个月,其中TAS组出现1例擅自停药;AAS组出现1例连续服用3个月后自行停药复发,上述2例患儿不计入疗效统计。

TAS组控制有效率为94.74%(18/19),AAS组控制有效率为52.63%(10/1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控制有效率比较[n(%)]

组别

完全控制

有效

无效

控制有效率

TAS组(n=19)

15(78.95)

3(15.79)

1(5.00)

18(94.74)

AAS组(n=19)

6(31.58)

4(21.05)

9(47.37)

10(52.63)

8.686

P

0.003

3讨论

失神发作的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广泛性3Hz棘慢波节律的产生与维持与丘脑皮质环路震荡有关[5]。AAS与TAS是两种常见的AS类型,单纯从临床症状诊断,较难鉴别两者的区别,需借助EEG诊断。

本研究中,同TAS组患儿比较,AAS患儿起病年龄更小,患儿发作频率更低,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更长,合并其他发作类型、头颅影像学异常以及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的占比均更高,过度换气诱发发作占比更低(P<0.05)。表明起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是否合并其他发作类型等可作为鉴别诊断依据。TAS组控制有效率为94.74%(18/19),AAS组控制有效率为52.63%(10/1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相较于AAS,TAS病情更容易控制。TAS多发于儿童、青少年时期,发作频率高,每日可发作10-200次不等,持续约5-10秒,一般不超过30秒,给予规范治疗后,患儿预后较好。AAS多见于Dravet综合征、Lennox-Gastaut综合征等患儿,此类疾病起病年龄小,治疗难度大,虽然其发作频率较TAS低,但其每日发作累计时间超过其他所有发作类型[6]。另外AAS患儿存在脑部结构与功能异常,EEG显示背景活动异常,发作间期出现大量棘慢波,极大程度增加了治疗难度[7]。临床给予救治后,AAS患儿预后恢复不如TAS患儿,临床应加以鉴别并给予针对性干预。

综上,起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是否合并其他发作类型、头颅影像学、精神运动发育、EEG背景活动及发作间期表现等可作为AAS与TAS的鉴别诊断依据,AAS患儿预后与TAS患儿对比,相对较差。

参考文献

[1]黄中燕,黄志.儿童典型失神发作和不典型失神发作的临床特征及文献复习[J].儿科药学杂志,2018,24(11):3-6.

[2]黄中燕.儿童失神性癫痫临床特点及文献回顾——附37例病例资料分析及随访[D].重庆医科大学,2015.

[3]刘晓燕.如何解读小儿脑电图[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9(2):104-108.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国际抗癫痫联盟痫性发作新分类中国专家解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11):977-980.

[5]叶玲,陈静,陈新,等.典型与不典型失神发作儿童的脑电图及临床[J].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8,27(2):69-74.

[6]许惠妮,李智勇,方方,等.儿童典型与不典型失神发作睡眠期脑电图的特点与鉴别[J].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5,(2):96-100.

[7]江军,刘晓燕.癫(癎)儿童典型失神发作与中央颞区棘波的共存现象[J].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0,19(4):204-20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