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儿科危重症患儿心理行为反应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心理护理对儿科危重症患儿心理行为反应的影响

徐慧芳

上饶市人民医院 334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儿科危重症患儿心理行为反应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随机抽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治疗的儿科危重症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儿心理行为反应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疼痛反应、控制感丧失和分离焦虑来评估危重症患儿的心理行为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用于儿科危重症患儿护理中能有效减少不良心理行为反应,改善生命体征指标,有助于患儿康复,提高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危重症患儿;儿科;满意度;心理行为反应

危重症患儿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随时可能危及到自身生命的症状。危重症患儿不仅面临疾病的痛苦,而且还要承受陌生环境所带来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危重症患儿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研究者提出,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儿临床效果[1]。 因此,本文采取病例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对儿科危重症患儿心理行为反应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我院随机抽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治疗的儿科危重症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2-9)岁,平均(5.2±1.3)岁;观察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8)岁,平均(5.5±1.6)岁。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具体根据医嘱为患儿服用药物,护工进行各种常规护理时要严谨认真,动作轻柔,避免病情加重或意外的发生,随时观察记录患儿的病情变化,加强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1)随时关注患儿的心理变化,通过与患儿之间玩游戏,听音乐,语言的鼓励等方法来解除患儿对疾病的紧张、悲观、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勇气。(2)帮助患儿建立人际关系,以最短时间适应新的治疗环境,同时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比如放置患儿喜欢的卡通人物,粘贴墙纸等。(3)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开导,详细告知患儿治疗方案,治疗费用,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以及探视时间,使其对医院,医生以及护理人员更加信任,减少患儿家属的焦虑,紧张心情。

1.3观察指标

(1)护理后患儿的疼痛反应、控制感丧失和分离焦虑来评估危重症患儿的心理行为反应发生率。(2)根据问卷调查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情况。满意度表总分为10分,8-10分为极好,4-7分为一般,1-3分极差[2]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后心理反应状况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疼痛反应、控制感丧失和分离焦虑来评估危重症患儿的心理行为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护理后心理反应状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疼痛反应

控制感丧失

分离焦虑

总发生率

对照组

60

12(20.00)

7(11.60)

10(16.60)

29(48.30)

观察组

60

2(3.30)

0(0.00)

4(6.60)

6(10.0)

6.129

P

0.007

2.2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儿护理后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极好

一般

极差

总满意率

对照组

60

13(21.60)

29(48.30)

18(30.00)

42(70.00)

观察组

60

32(53.30)

23(38.30)

4(6.60)

55(91.60)

5.529

P

0.025

3 讨论

儿科危重症患儿一般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临床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研究发现,患儿心理不良行为反应的特征包括:(1)重症监护病房与家长分开的分离焦虑,临床表现出大声哭闹,不停呼叫妈妈,不配合治疗,一段时间后,患儿会因此变得心情失落,精神萎靡,影响康复;(2)对新人际关系和环境的恐惧,高度紧张,容易造成自主神经发生变化,睡眠质量下降;(3)持续时间的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生,也会造成患儿行为一定程度的减退,影响治疗。

近年来,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危重症患儿心理行为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4]。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通过评估危重症患儿的心理不良行为反应总发生率低对照组(P<0.05),说明在儿科危重症患儿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儿疼痛,分离焦虑、紧张、患儿控制感丧失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利于患儿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对儿科危重症患儿心理行为反应的影响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家属对医院,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用于儿科危重症患儿护理中能有效减少不良心理行为反应,提高生命特征指标,增加患儿康复能力,提高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燚, 李敬娴, 杨欣伟,等. 阿立哌唑结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1, 21(10):1934-1937.

[2]宋瑶. 心理护理干预对重症患儿心理行为反应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8):129+137.

[3]何汉红, 刘沛仪, 黄泳仪. 预见性护理在1~3岁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时心理行为反应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22, 38(9):111-113.

[4] Badwaik G ,  Badwaik P .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on the Functional Outcomes in the Survivors of Ischemic Stroke[J].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2021, 30(2):105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