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企业家队伍建设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企业家队伍建设为例

李印照

中共枣庄市委党校  277100

山东省枣庄市是一座因煤而兴、因煤而立的典型的资源型城市。140多年前,中兴煤矿公司在这里诞生,开启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先河。作为老工业基地,枣庄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在工业重塑枣庄昔日辉煌,必须聚焦“先把经济搞上去”,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把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一、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企业家队伍建设的。一是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把关定向作用。毫不动摇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明确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事项的前置程序。二是充分发挥党管企业家的总揽全局作用。企业家队伍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坚持和实现党管企业家人才,必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落实党管企业家人才的要求,重点加强党对企业家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大事,着力解决好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制定企业家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针和发展规划,统筹各类企业家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把握企业家人才工作发展的方向。针对各类企业家人才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进行分类指导,推进企业家人才工作理论、体制和方法创新,提高企业家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党的组织建到车间班组、经营网点、工程项目等一线,不断增强企业广大党员的先进意识,提高党员政治素养、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多渠道多方式考察培养,引导党员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积极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融入企业高质量发展之中。

二、聚焦创新创造。引导企业家聚焦主业、练好内功,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形成最优产业生态,力争走在行业前列,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前所未有的压力下,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切实增强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是让老树新芽。地方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瞄准新兴产业固然重要,但传统产业总是相对的,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和对待传统产业和企业。传统产业绝不是包袱,只要我们转变理念思路,用现代理念和技术进行嫁接改造,这些资源就会成为发展的宝贵财富。二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坚持技术创新引领,找准影响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倾力打造一批智能化技改标杆示范企业。以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为参照,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美誉度好的区域质量品牌。坚持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协作配套,围绕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链条,链主企业与配套企业一起抓、沿链招引与关联拓展一起抓、产业项目与服务平台一起抓,持续补链强链延链,构建更具吸引力、更具竞争力、更具影响力的产业生态。三强化市场意识。善学市场规律,精准研判形势,用市场思维、市场办法、市场力量来推动企业发展,准确定位市场需求和群体需要。着眼发展大势、前瞻布局,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变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三、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把企业家当亲人,让他们成为枣庄发展的主人,让他们有荣誉、有地位、受尊重。一是优化创业环境。实施金融赋能,建立平台公司,设立产业基金,打造资本金融平台;引进高等科研院所,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打造科研机构平台;整合利用现有楼宇资源,建设一批创业苗圃、孵化器,打造创业载体平台;举办会议会展、各类论坛等,打造重大活动平台;实施引才计划,集聚培养引进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打造人才招引平台。二是优化政务环境。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和帮包重点企业制度,主动、精准、靠前服务,强化”“关系,大胆为企业站台。对于涉及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大力实施流程再造,推进多证合一”“一次办好等商事制度改革。三是优化法治环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作为,用法治为各类市场主体架起安全罩”“防护墙,让企业安心投资、放心发展。坚决治理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行为。四是优化人文环境。注重企业家能力提升,定期组织优秀企业家代表到省内外知名高校学习考察、培训深造,增强本领、提升水平。进一步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四、健全制度机制。健全正向激励制度,完善优秀企业家奖励办法,每年按营业收入、上缴地方税收等指标对企业进行考核,达到奖励标准的,分档次给予企业法定代表人奖励。特别是每年选树一批优秀企业家典型,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优先推荐参加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和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等评选表彰,优先推荐参加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评选。健全参政议政制度,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制定出台涉企政策、规划等,充分征求和听取不同行业、领域企业家代表意见,市直经济主管部门根据发展需要,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经济顾问,及时问计咨询、征求意见。健全企业扶持机制,对已有惠企政策开展

回头看,针对企业需求研究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帮扶措施,全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用好重大项目会商机制,搭建接诉即办服务平台,健全常态化规范化政企沟通渠道,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土地、能耗、资金等难题。健全企业评议部门制度,组织企业家对相关执法、管理服务部门进行无记名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并记入部门执行力档案。健全企业家先进典型宣传制度。宣传表扬优秀企业家。定期发布全市优秀企业名单,及时推广企业改革创新典型经验和品牌。在市级新闻媒体开设宣传优秀企业家专版、专栏、专题节目等,深入挖掘宣传爱国敬业、守法经营、诚实守信、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等先进事迹,展示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讲好企业家故事。特别是健全宽容失败的有效保护机制,为企业家成长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