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酸性洗洁精制备工艺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弱酸性洗洁精制备工艺探析

刘佐

丰益油脂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广东  东莞  523147

摘要:现如今,洗洁精已经成为餐具清洗的主要清洁剂,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在用洗洁精手洗餐盘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用完洗洁精后,手部肌肤会比较干涩,长此以往,手部肌肤会越发粗糙。突破传统洗洁精配方结构,借鉴化妆品皮肤护理理论,开发恒定弱酸性护手体系,有助于提高手部皮肤的保护性。本文结合洗洁精PH值对手部皮肤的影响,研制含有磺酸的恒定弱酸体系护手洗洁精,结合配比数据,验证产品PH值和粘度数据。实验结果显示合适的LAS和AES复配比例添加一定比例的卡松、氯化钠、柠檬香精(食品级)可以获得理想产品,并且指标数据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关键词:弱酸性洗洁精;餐具清洗剂;制备工艺

洗洁精是一种常用的洗化用品,在厨房的餐具去污、蔬菜瓜果清洗等都有所应用,是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更加关注皮肤的护理,对于洗洁精的使用也不仅局限于基本的清洗和清洁的作用,对温和不伤手的洗洁精更为青睐。日常洗涤使用洗洁精过程中,多数人没有佩戴手套的习惯,对佩戴手套进行清洁感到不方面也不舒适。通常在使用洗洁精清洗后手上的皮肤会出现干涩、紧绷的情况,长期以往的使用会使损伤双手皮肤使皮肤粗糙、缺乏光泽。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前商场销售的多数洗洁精是一种弱碱性的洗洁剂,酸碱值PH 在7~9之间。而有研究表明,人体皮肤的表面脂肪膜通常呈弱酸性,PH值在 4~6之间平均值在5.7 左右。通常皮肤和体液的混合物组成了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也决定了皮肤表面的酸碱PH值,也正是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皮肤的防护能力。现阶段,市场中所售卖的洗洁精产品大多是弱碱性,长期使用会损害皮肤的酸碱从而损伤皮肤。所以弱酸性洗洁精不仅可以满足大众的使用需求,同时也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洗洁精配方的选择与优化

如今,常见的酸性配比调节剂可改变洗洁精的酸碱体系,在配比后短时间内可以实现洗洁精的酸性体系,不过这种体系的稳定性不足,放置一段时间后洗洁精的PH值就会转为弱碱性或者中性,达不到预期效果[1-2]。本次结合洗洁剂原料选择、黏度及浊点控制以及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相应基质应用于洗洁精中时所呈现的变化,并对其添加量进行配置,通过试验测试洗洁精酸碱体系的稳定性。从而真正达到清洁不伤手的功效。

1.1试验仪器及基质配方

1.1.1主要试验仪器及材料

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天平电子天平、电动搅拌器、恒温水浴锅、PH计等,试验所用仪器均已进行相关标定校验,误差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1.1.2 试验基质配方

AEO(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属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不仅表面活性较高同时不会与蛋白质结合对于皮肤的刺激性小,且具有优化去污能力降解性高的特点。虽然在应用中AEO的浊点会对产品造成一定影响,不过通过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会出现协同效应,从而提高洗涤能力[3-5]。本次试验采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主要表面活性剂,设计成试验所用基质配方: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钠(用量占比:根据试验配比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占比:根据试验配比添加)、椰油酰胺DEA(用量占比:2.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用量占比:0.5%)、氢氧化钠(用量占比:适量)、柠檬酸(用量占比:适量)、香精(用量占比:0.1%)、防腐剂(用量占比:0.1%)、水(用量占比:加至100%)

1.2 LASAES添加比例的选择及配方试验确定

表面活性剂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去污力和体系黏度。因此在控制黏度选择表面活性剂是一项重要的环节。AES对硬水的耐受性更强不过去污能力弱于磺酸,加入磺酸可有效提升去污能力;不同的LAS和AES添加配比对于去污能力和产品的黏度都有影响,本次试验通过根据常规试验配比测验对基质配比比例进行试验以观察产品整体去污效果。最终试验得出应用配比: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钠(用量占比: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占比:7.5%)、椰油酰胺DEA(用量占比:2.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用量占比:0.8%)、氢氧化钠(用量占比:适量)、柠檬酸(用量占比:适量)、香精(用量占比:0.1%)、防腐剂(用量占比:0.2%)、水(用量占比:加至100%).

1.3 防腐剂的选择

洗洁精中的微生物也会影响产品使用效果和质量。在洗洁精防腐剂配比选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安全性、稳定性和抗菌效果等方面。苯丙异噻唑啉酮、布鲁波尔、尼泊金甲酯、苯甲酸钠、甲醛、卡松、甲醛释放体等是常用的洗洁精防腐剂,本次试验选用卡松(甲基异噻唑啉酮与甲基氯异噻唑啉酮按照1:3比例进行配置混合而成)作为防腐剂,添加比例为0.2%。

1.4 香精的选择

目前,洗洁精中采用的食用级香精多为花香和果香两类。在香精添加过程中也要注意香精的匹配程度和效果,避免因香精使用不当而影响产品的质量。本次研究通过试验以及调查统计选用柠檬香精用作产品的芳香剂。

二、产品稳定性能考察

2.1 洗洁精中氯化钠含量对整体黏度、浊点的影响

洗洁精的黏度对于使用体验感以及洗涤条件都有一定影响,在试验常温(25℃)状态下观察氯化钠的添加对黏度的影响。试验分析得出在试验基质的体系黏度会根据氯化钠含量不同而改变,当氯化钠浓度在1.00%时黏度达到峰值。氯化钠浓度上升至1.4%时,低温冷藏会出现浑浊现象,影响洗洁精的品质,通过试验分析对比确定氯化钠浓度在0.8%~0.85为宜。

2.2 放置时间对于洗洁精体系pH值的影响

    试验观察当体系终点PH值为6.8左右时洗洁精存放90d及180d,产品PH值的变化。试验观察分析当终点样品分别放置90d和180d后,体系的PH值均呈规律性下降的趋势,不过整体下降并不明显因此稳定性较为可靠。

2.3 放置时间对洗洁精体系黏度的变化影响

    试验当体系添加氯化钠浓度为0.8%~0.85%时洗洁精黏度约为1.0~1.5Pa·s,使用体验感较好,分别存放90d及180d,观察产品黏度值变化。体系的黏度值水时间推移均呈规律性下降,不过整体下降并不明显因此稳定性较为可靠。

2.4 产品质量指标考察

试验体系的洗洁精在存放180 d后,随机抽取某一批次产品送至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测试。检测结果外观、气味、稳定性均符合标准要求,同时PH值为6.8为弱酸性,产品去污能力高于标准要求,产品合格。

三、结论

本次试验通过对含有磺酸的配比体系洗洁精的黏度和浊度变化以及整体PH值的稳定性进行观察。试验分析得出当AES与LAS的添加比例在100:75时,卡松防腐剂剂量在0.2%时,洗洁精的去污能力、防腐效果整体较为理想。本次试验体系选用柠檬香精作为洗洁精的附香剂。通过对于氯化钠添加配比观察体系黏度值和浊点变化,试验得出当氯化钠浓度在1.0%时黏度值最大,并且氯化钠浓度大于1.34%时出现低温冷藏浊点,并且不受磺化PH值及终点PH值变化的影响。将试验产品分别放置90d和180d,试验体系的终点PH值和黏度变化均不明显并且试验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具有质量稳定、洗涤效果好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石荣莹,王文扬,楼扬.弱酸性护手洗洁精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7(10):36-40.

[2] 夏纪鼎,倪永全.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化学与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375.

[3] 曹晓瑶.餐具洗洁精的复配原理及配方研制[J].广东化工,2013,40(02):40-41.

[4] 张晓冬.中国洗洁精行业发展态势与分析[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03(03):52-55.

[5] 李军.影响洗洁精黏度的因素探究[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4(08):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