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褐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新疆褐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技术

何伟 ,钱春艳 ,阿曼古丽·斯拉依 ,穆尼拉·特吾列汗 ,单琼星 ,徐曼 ,王永生,阿比力·阿西木

(伊犁州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  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优质安全的肉蛋奶等动物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奶牛乳房炎由于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的特点,已经成为了新疆褐牛的一种常发病,一旦发病对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会带来极大影响,也制约了新疆褐牛养殖规模的发展壮大。文章主要分析了褐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进而提出了预防褐牛乳房炎的措施,最后总结了治疗新疆褐牛乳房炎的常见方法,旨在为新疆褐牛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褐牛;乳房炎;预防措施;治疗

引言

近五年来,我国畜牧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新疆畜牧业也实现了持续稳步发展。由于新疆褐牛具有抗高寒、耐粗饲、乳肉兼用的特点,在新疆广大牧区特别是在伊犁河谷地区褐牛的养殖数量达到100万头以上,引领当地奶产量快速增长。据统计,伊犁州直2020年牛奶产量达到了41万吨,比“十二五”末增长32.57%,平均每年奶产量增加8万余吨。研究表明,奶牛乳房炎是由于奶牛的乳房受到机械的、饲养管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继而引发乳房的炎症,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基本维持在30%左右。在新疆,乳房炎也是褐牛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乳房炎的发病率、发病程度和奶牛场的饲养环境、管理方式等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奶牛乳房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发生乳房炎时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下降,淘汰率高,而且治疗成本高,严重时会使褐牛失去泌乳能力,甚至还会导致奶源品质低下,不仅给经营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极大地制约了新疆褐牛养殖规模的发展壮大和新疆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主要对新疆褐牛乳房炎的致病因素、预防措施和对症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能更有效地预防新疆褐牛乳房炎的发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奶产品,有力促进新疆褐牛养殖业和奶产业健康安全高质量发展。

1  病因分析

1.1 病原微生物感染因素

目前,已知能够引起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微生物有20多种,以细菌为主。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接触传染性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支原体等,主要通过挤奶工或挤奶机等进行传播,; 另一类是环境性病原菌, 主要包括大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气肠杆菌、环境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等,这些致病菌可以通过侵入乳头管引起乳房炎。其中临床上常见的奶牛乳房炎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引起。

1.2 饲养管理水平因素

牛场饲养管理不规范,牛舍及运动场未定期消毒或不消毒;牛场饲养环境卫生条件差,圈舍等场地蓄积的粪尿不能及时清理,容易滋生环境性病原菌繁殖,引起蚊蝇叮咬乳房、污染乳汁;分娩牛和泌乳牛同舍混群饲养;饲料配比不科学、发霉变质等都会导致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传播,这种情况在广大牧区新疆褐牛的养殖场(户)中尤为常见。

1.3外界环境和应激因素

当外部环境温度骤然升高或降低、饲喂时间和饲草料突然更换、牛只受到惊吓时,奶牛会产生应激反应,处在应激状态下的奶牛机体免疫力降低,尤其是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奶牛更容易受到各种病原菌的增值侵袭,从而导致牛场的奶牛乳房炎发生几率升高。

1.4 挤奶及消毒因素

若挤奶员挤奶技术不熟练或操作不当,使乳房遭受碰撞、挤压或机械性而发生损伤;机器挤奶时间过长,负压过高或抽动过速,也会损伤乳头皮肤和粘膜;;另外挤奶前后对乳房、病乳、废弃乳以及挤奶器具的消毒处理不彻底等都是引起奶牛乳房炎高发的主要原因。

1.5 奶牛自身生理因素

随着胎次、年龄的增加奶牛机体抵抗力随之减弱,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也会明显增加。据了解,4 岁以上的新疆褐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6岁以上的新疆褐牛几乎都患有乳房炎。

1.6 维生素缺乏因素

维生素缺乏也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原因之一。维生素是维持奶牛机体健康必须一类物质,而动物体内的维生素大部分都来源于日粮供给;有报道说,奶牛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A、B、D和E时,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另外,据报道,适宜的微量元素对奶牛产奶质量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微量元素硒、锌和铜等微量元素的缺乏与乳房炎的发生也有关系。

2  预防措施

2.1 做好消毒杀菌

要保持牛舍、挤奶环境、运动场地的清洁卫生和褐牛的个体卫生,应当及时清理圈舍的粪尿、污物,保持饲养环境干燥干净;定期对牛舍、运动场、水槽和食槽等进行清洁消毒,控制、扑灭蚊蝇类。

2.2 规范挤奶操作

人工挤奶时,挤奶员应接受专业的挤奶操作培训,挤奶前先用 40℃ 左右的温水对乳房进行彻底清洗,并对乳房进行按摩,再用 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碘伏清洗乳房,然后用专用的干毛巾擦干。机械挤奶时,电压要保持稳定,采乳杯要配置好专用杯套,挤奶前后要严格做好挤奶机的管道、乳杯的清洗消毒。

2.3 做好干乳期乳房炎的防治

干奶期对预防乳房炎至关重要,我国各奶牛场特别重视对干奶期乳房炎的预防,干奶后向乳房内注射抗生素杀灭已侵入和以后侵入的病原体是目前预防乳房炎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2.4 适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研究表明,奶牛体内缺硒、VA 和 VE 会提高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因此在日常饲养中应注意补充硒、VA和 VE等维生素。有研究表明,补充 β-胡萝卜素、VD,可改善奶牛的生产性能,提高奶牛机体的免疫力,尤其是乳腺组织局部免疫功能。另外,在日粮中添加硒和铜,尤其是有机硒(蛋氨酸硒)对奶牛生产性能和预防乳房炎效果较好。

2.5 减少应激

引起奶牛应激的因素很多,如妊娠、分娩、不良气候(包括严寒、酷暑等)、惊吓、饲料发霉变质等,它们都可使奶牛产生应激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机能,致使隐性乳房炎发病增多。因此,为了减少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应尽量减少应激因素。

3  诊治技术

3.1 诊断要点

急性奶牛乳房炎病例的临床特征:乳房发红、肿胀、变硬、疼痛、乳汁异常,奶量减少,体温升高至40 ℃以上,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呼吸急促,脱水等。亚急性奶牛乳房炎病例的临床特征:乳汁呈水样,含絮片和凝块,乳房轻度发热、肿胀。对隐性乳房炎的诊断,不易根据临床特征诊断,因为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变化,因此推荐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 )进行现场诊断,必要时结合实验室作出进一步诊断,通过乳汁中病原微生物检查、乳汁的细胞学检查、乳汁PH 检查和乳汁氯化物检查,最后进行确诊。

3.2 治疗要点

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疗应坚持的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相结合。对发生乳房炎的奶牛,每天坚持手工挤奶,每天至少挤奶3 次以上,每次都应把奶汁挤净;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相结合。对奶牛的隐性乳房炎应定期检测,一旦检出,应及早采取治疗措施,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3.2.1 药物疗法  

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临床型乳房炎,乳房内灌注病原微生物敏感的抗生素,病情较严重的,可将葡萄糖生理盐水 1000-1500mL 、 25% 葡萄糖液500mL 、乳炎速治(中成药) 30mL 、头孢赛福(大观霉素)100g 、磺胺嘧啶钠200mL 、Vc40mL、氢化可的松 50mL ,静脉注射,连用3d ,效果较好;用蒲公英、瓜蒌、金银花、连翘、香附、陈皮、柴胡、当归等中药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对隐性乳房炎常用乳头药浴法、乳头保护膜法。

3.2.2 物理疗法  

挤奶与按摩法:白天间隔 2~3h挤奶1次,夜间间隔5~6h挤奶1次,每次挤奶按摩乳房15~25min ,可排除变质的奶、病原菌及毒素等。

冷敷、热敷法:炎症初期可进行冷敷,2~3d 后进行热敷。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奶牛乳房炎死亡率低,然而该病的传播速度非常,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奶牛养殖中出现较多的传染性疾病。所以,奶牛乳房炎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要按时对牛群开展检查工作,为奶牛提供舒适、干净、干燥的环境是预防、控制乳房炎的最佳途径;严格执行标准化挤奶操作流程,保持挤奶设备正常运转,同时做好牛只干奶操作,尽量淘汰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无治疗价值的牛只,保证养殖场温湿度,做好消毒和科学饲养管理。当

[1] 戴鼎震,等.南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现状、成因与防制[J].江苏农业

科学,2002(4).

[2] 陈光林,等.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与试治效果[J].青海畜牧兽医

杂志,1989(1).

[3]甘志华,等.湖南省奶牛隐性乳房炎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报,1995. (6)

作者简介:何伟,1993年10月,男,汉族,甘肃崇信,硕士研究生,兽医师,研究方向为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