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连续型生产企业设备“零故障”管理目标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关于实现连续型生产企业设备“零故障”管理目标的探索

何建明 王宇

攀钢工程修建分公司 攀钢生活公司

设备管理是攀钢特别是连续型生产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要生存发展靠的就是不断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随着企业发展,企业生产、工艺水平已经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要让新设备、新工艺充分发挥其效力、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实现设备“零故障”管理是关键。

一、实现设备零故障的重要意义

随着连续型生产企业引入了L3系统和TPM管理模式。L3系统是全新的全过程跟踪生产方式,它不允许更换产品规格、设备功能不投入,对设备管理提出了更为高的要求,任何环节、部位的设备出了故障都会引起全线停机,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设备必须实现“零故障”管理。同时,设备“零故障”也是TPM设备管理模式中奋斗目标之一,TPM 是目前最为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设备支柱是TPM九大活动之一,设备“零故障”管理做好了也有助于实现TPM管理模式的奋斗目标。实现设备“零故障”管理无论是从现实还是长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加大技改力度是解决设备设计缺陷、满足更大生产负荷考验的最有效措施

任何一台设备在设计阶段虽然做了应有的校核、检验,但不可能完全考虑到生产的具体工况,因此新设备上线暴露的往往是设计问题,而这一类问题也恰恰正是困扰一条生产线生产节奏的关键问题。如酸轧线轧机换辊小车、焊机光整、2#液压剪护板等设备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在投产以来一直困扰酸轧机组正常生产,正是通过一系列技改从根本解决了问题,酸轧机组生产才达到较好的状态。另外,即使是设计不存在大问题的设备,随着生产节奏加快、负荷增大,原来设计强度很可能不适应新的生产负荷,这时技改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如酸洗入口开卷器压辊轴承座设计时选用标准轴承座、材质为铸铁,投产初期并无问题,但随着生产节奏加快、产量攀升,由于强度原因轴承座经常开裂、损坏,制约生产节奏,经过将材质改为一般钢件、重新加工轴承座,问题得以侧底解决,现在即使轴承座定位螺栓松动,座子也不会开裂、损坏。

有一些设备由于设计缺陷,存在一些老大难问题,比如工艺段酸雾,废边卷取机提升装置等。酸雾泄漏,直接加大了周边设备,设施的腐蚀损坏,造成材料、备件的消耗以及维修费用增加,这样的问题就应该进行技改。

要实现零故障,安全必须同行。企业应加大了故障考核,许多人为了保全创“零故障”,经常冒险作业,该停机处理的不停机处理,这就出现了一个大矛盾。其实问题还是在于个别人对“零故障”管理的概念没搞清楚,以为不停机处理就是零故障。针对这样的情况,企业应加大人员培训,使每位职工了解零故障的含义,杜绝冒险违章作业。当然,在教育职工的同时,对有条件离线处理的设备,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不停机处理,点检员也对相应设备应进行整改,创造安全生产的条件,减少职工冒险作业的机会。

因此,加大技改力度不仅能解决新设备投产初期暴露的设计问题,而且对于老设备适应更大生产负荷、减少故障率也是最为有效的措施,实现设备“零故障”管理,对设备技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长抓不懈。

三、提高人员素质是实现设备零故障管理的根本措施

无论什麽样的设备要长期正常运行都要靠高素质的人对其管理来实现,这里人的素质主要指的是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二者缺一不可。现实中存在这样的情况,有的人技术水平很高但责任心不强,虽然设备出了故障他能很快判断、处理,但故障发生却再所难免,势必给企业造成损失;而另外一种人责任心很强,但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在设备管理上难免不走一些弯路,这对企业生产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要实现设备“零故障”,在全新的管理模式下,需要各部门人员充分发挥其职能、以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强的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中,将各项措施、制度具体落实到对设备管理的方方面面,人就是衔接管理体制与设备“零故障”运行的纽带,提高人员的素质是实现设备“零故障”管理的新要求和根本措施。针对前面提到的人员中存在的素质参差不齐的素质状况,需要加大对各岗位人员培训力度,另外建立相应的制度约束人的某些行为。

四、严把备件关是实现设备零故障管理的物质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构成设备的零部件质量不过关,处于不稳定状态,那再好的管理人员也很难对设备状态做出正确的判断,实现“零故障”管理也就失去了物质基础。

在机组已经出现的设备故障中,备件质量原因引起的故障占了一部分,要实现设备“零故障”管理,各相关部门人员必须严把备件的质量关,对于有问题的备件坚决不用。

应该建立、完善畅通的备件质量管理信息共享渠道,让点检员能随时了解到正在执行的备件计划情况,对新到货的备件应组织机动科相关人员与设备车间点检员共同进行检查质量及安装尺寸等,把有明显缺陷的备件及时进行联系处理,有些备件有质保期,应尽量时备件质保期内解决缺陷。在备件上机前,点检员应进行再次对备件进行安装前的检查及测量,既检查质量缺陷,又采集使用前的原始数据。

对一些标准件,可以由点检员提出最低储备量,然后点检员就不再申报这些备件,由库房每月进行消耗统计,根据消耗量直接由机动科备件管理员补充备件计划,既减少点检员的工作,又保证不浪费、不积压库存量,又能满足机组使用。

一些轴承和液压标准件,各个系列有兼容性,应由厂里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统计,对一些质量靠得住,性能满足要求,具备互换条件的产品可以统计成册,然后集中选用,对一些品牌、系列的产品进行替换,逐渐淘汰一些质量不好的厂家产品,这样既可以大量减少库存品种和数量,又可以对某些质量好的产品增加用量。用量大后还可以与厂家协商由厂家在本地建立配送中心,既可实现这些标准件的零库存或低库存,又便于处理质量问题。

一、加强设备的检测检查维修,制定合理更换周期

从过去一年乃至几年的检修可以看出,的检查、测量型检修项目占总检修项目的比重是很低,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是按照周期在进行轴承更换等,但对运行中的轴承零部件间隙检查及更换的轴承部件的间隙检查基本没有做要求,点检员想起了测一下,忘了也就算了,结果出现了许多部件尚为到达报废标准就草草下线,也直接导致制度的设备更换周期合理性差,同时造成人员、财力、物力的浪费,这样的“零故障”代价太大。

企业应认识到了制度科学、合理检修、更换周期的重要性,应要求开展的“定修绩效分析就是为制定科学、合理检修周期的重要步凑,如果点检员能够认真填写相关数据,尤其是更换下线的部件的数据、部件上机后的数据,通过长期的积累,不断的摸索,定能逐渐制度出合理、科学的设备检修更换周期。目前需要做的重点工作就是如何确保点检员切实认真的采集数据,主要还是需要合理的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大力宣传数据采集的重要性,提高点检员认识,修正“应付了事”的态度。

五、提高定修质量是实现零故障的根本落脚点

如果说对设备进行点检、仪器诊断是为其“把脉”,那对设备暴露出的问题、“病因”进行治理还是要通过定修具体实施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另外90%以上的设备周期检查、调整项目要通过定修才能完成。如今要实现设备“零故障”管理,在检修周期内不出现设备故障,定修质量就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检修队伍对点检类有明显缺陷的项目比较重视,而对周期类项目如解体检查、加油、紧固等有所忽视,这应该引起广大点检及设备管理人员的注意,要实现设备“零故障”管理目标,周期项目必须重视而且要比以往更为重视,周期工作做好了点检项目会越来越少,设备运行、管理会逐渐迈入可控的良性循环状态。

六、建立对关键设备监测、诊断长期跟踪管理模式

在以往的设备管理中大多依靠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的感官作为评判设备状态的依据,运用检测仪器监测、跟踪大多也是对一些已经出现了明显故障征兆的设备进行监控,预先判断、处理的效果不明显,而且一些关键设备一旦出故障恢复很困难,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要实现设备“零故障“管理,获得设备最佳综合运行效益,很有必要对设备通过先进仪器进行监测、诊断长期跟踪,通过现代检测手段代替人的感官对设备运行状态、磨损状态直至下线进行全程跟踪,帮助人对设备出现劣化前就进行预防维护、维修做出判断。当然,从企业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建立这种管理模式的设备应该是机组上的关键设备,如轧机主传动齿轮箱、卷取机齿轮箱、拉矫减速机等。对关键设备建立了监测、诊断长期跟踪管理,不仅控制了设备状态也为厂里节约了用于关键设备维护、维修的成本。

、深化TPM管理,开展5S活动,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目前,TPM正在企业如火如荼的推进。目前正在进行5S活动,创造良好的工作、设备运行环境,随着六源、尤其是浪费源的逐步解决,企业设备管理实现节约型“零故障”管理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实现设备“零故障”管理是企业发展对设备技术、管理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实现TPM管理模式的奋斗目标之一,作为一名现场设备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创新设备管理方式、思维方式,才能跟上企业设备管理模式发展的步伐,为实现企业各项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