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建设之细节把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湿地公园建设之细节把控

陈建清

盐城市交通投资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省市:江苏省盐城市 单位邮编:224000

[摘  要] 2019年7月5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盐城黄海湿地列入《世界遗产公约》。盐城市湿地公园是盐城黄海湿地荣获世界自然遗产殊荣后,盐城市政府立足国际理念、东方意境、盐城特色,打造集湿地科普、生态体验、自然教育、湿地研究、国际交流于一体的湿地科普科研基地。公园于2021年5月1日建成,公园建设通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局部改造、余土利用、智能水位控制等手段,恢复和塑造出体现盐城特有的河流、湖泊、沼泽、浅海等湿地类型,形成“五区一堤十景点”的空间布局。本文通过对湿地公园一些实施手段的描述,抛砖引玉,希望给类似项目带来一些实操思路。

[关键词] 土壤改良 水系整合 水位调蓄 科普展示 因地制宜

一、概述

盐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将大庆路以南、青年路以北,高铁线以东、通榆河以西约352.9亩被运河路、大庆东路、青年路辅道、大新河闸站等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各种零星地块,通过桥梁、道路、明隧、假山等方式沟通联络,有机组合成一体。公园建设中克服了区块分散、土地性质不一、原生植物品种单一等问题,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丰富公园内各个区块的功能和科普价值。公园于2021年5月1日建成开放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已成为市民休闲、儿童嬉戏、学生科普、各种专业爱好者打卡的交流聚集地。

二、建造方案与实施

湿地公园项目分为湿地体验、湖荡生态、洲岛景观、秘境探索、丛林休闲等5个特色主题区,布设候鸟广场、湿地绿道、东方水庭等23个生态节点,195个生态停车位,选种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苗木和植被,其中乔木26个品种,灌木22个品种,地被植物27个品种,绿化率57.4%,湿地率36.9%,道路铺装等5.7%,充分保护现有的生态湿地和水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充分展现盐城的湿地文化,打造集湿地体验、自然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主题公园。湿地公园的建设有别于一般的市政公园,杜绝大拆大建,致力于保持原始特征地貌,通过一些微改造和地方特色融合,从植物种类到水质处理、从园路铺装到垛田营造等方面动心思、想方法,致力于一种新的湿地主题类公园营造方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和体现:

(一)老法新用,沤肥处理水草

湿地公园内大小径流较多,水道复杂,流速较缓,气温适宜的季节各种水草和藻类生长迅速,清理后堆积如山,散落在河道周围影响环境。叠加原生地貌上各种本地杂草生长迅速,定期人工清除后产生大量水草、水藻,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借鉴过去农村地区“沤肥”的方法,将清理出的各种水草、水藻等,规划一偏僻湿地挖塘堆放,覆盖薄膜,让其自然发酵后再作为绿肥改良土壤。不但变废为宝,还使我们的生态项目更生态!

(二)改造出新,脉络不断

湿地公园范围内和周边有防护林、高铁线及多条道路、还有大新河闸站、铁塔公司信号塔等公用设施,更有通榆河、大新河及原地块的灌溉渠和无名小池塘等大小水系,本着尊重历史、留存记忆的原则,确保城市更新的脉络延续,我们对杨树防护林采用间植、间播的方法,用乡土树种从杨树林带过渡到园区绿化,清理地面上的枯枝杂草后,在林间点播麦冬、萱草、黄秋英、水葱等地被花草,丰富观感层次;对闸站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出新,使其融入整个园区环境;对原有大小水系进行整合、贯通,同时打造内外两个水系并保持互联互通。

(三)合理的闸阀控制,水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内外两个水系的调蓄不同,外河由大新河市政闸站控制大新河与通榆河的水位差;内河由提升泵和溢流坝等闸阀根据设定水位和时段自动控制,这样既保证了内、外河水的互通,又能保持内河的河水动态更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同时,还能保证大旱之年外河水位降低时,内河水道不干涸,保证湿地效果的呈现。实践也证明了这种做法的可行性:2021年与公园贯通的大新河清淤,全年河道干枯,但湿地公园的水系未受影响;2022年遭遇百年未遇之大旱,众多大江大河见底,湿地公园的水系依然未受影响。

(四)定量分析,科普更接地气

打造多塘活水链,从外河提升的河水先通过多个相连的小池塘,塘内分别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有睡莲、莲藕、美人蕉、蒲草、芦苇、再力花、鸢尾等,对调蓄进入内河的水质进行自然净化,将河水中的重金属和氮磷钾等富营养元素消化吸收,并与盐城市湿地研究院联手建立实习基地,对各种水生植物的处理能力和水质进行定量分析,不断优化内河水质,使科普与实验看得见,摸得着,更接地气。

(五)不同性质土地的处理办法

由于规划范围内零星地块较多,各种土地使用性质不同,在法律框架内我们采用了留白法、漏空法,在保留土地原貌和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局部环境设计,微改造,点缀草花和乡土树种,使之融入整体风貌,留有生机,保持活力。

(六)多余土方运用

公园建设秉持综合利用、就地消化的原则,过程中没有外运土方。地形地貌整理和河道修整多出的土方集中分层堆放、压实后,在通榆河畔营造了一座7.8米的假山。7.8米是盐城市域范围内平原地貌相对高程的数值,借此土山的打造,在市民登“山”远眺时,掌握了一个地理知识点。

(七)火车老站台重现活力

湿地公园西侧的盐城火车站,2005年启用,2019年完成历史使命,破旧的站台在公园一角显得沧桑而突兀。突发奇想,我们可以把老站台“活”起来呀!具体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立即让老站台重现活力:1、为保留老火车站的历史记忆,完整保留了站台区的基础设施,对老铁轨进行整修,并在其间打造休闲平台配栽花径和绿植改善环境,使老铁轨重新焕发生机;同时引进第一代烧煤的蒸汽火车头和第二代内燃机火车头及部分车厢,由于机车年代久远失修,我们请专业人员对火车机车进行了整修和翻新,使老火车重现活力。对部分功能如煤车、蒸汽发生器和汽笛部位进行复原,让游客和市民从原来只能远观,变成可以近瞧,还能亲身体验部分驾驶火车的乐趣。2、老火车的车厢物以致用,在致力于提升项目体验感的基础上,我们同时把运营的理念贯穿其中,对引进的四节老火车绿皮车厢出新改造,将四节车厢按功能设置为咖吧、会议室、棋牌室和卧铺休息室,在满足游客和市民体验感的同时,融合部分商业服务功能,提供更贴心的服务。3、在整个老站台改造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项目原状与周边环境的保留与提升,特别是一些老站台的记忆符号,如老站台雨棚下的鸟窝、站台过街天桥、站台指示牌等均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做到修旧如旧,让游客和市民“一见如故”,留下历史记忆。鸟窝依旧在,站牌仍导流,依旧是当年乘车的样子!

(八)其他细节方面,体验感的改善

公园内河道与湿地较多,普通铁路线、高铁线贯穿其间,由此产生各种桥梁及地上、地下通道和遂道。有的地下通道比较狭窄,我们就精心打造成海底世界的效果,用绘画的趣味性和通透性改善地下通道的压抑和压迫感;公园内各式各样的通道桥,采用竹子编织的方法变成竹桥的感觉,用粗细麻绳缠绕成绳桥,用泥塑手法打造树藤桥等,丰富游园的体验感;公园休息座椅就地取材,用枯死的大树制作圆凳和条椅供市民小憩;公园内老旧铁路轨道拆除下来的枕木就地使用,做成了生态汀步或栈道。

三、结束语

现盐城市湿地公园已顺利竣工验收并按时向盐城市民开放,广大的盐城市民又多了一个健身休憩之所,在亲近自然之余还可以随时接受湿地的科普知识,感受盐城市独特的湿地文化。回顾项目实施过程笔者感受颇深,自然类公园项目中好的点子和手法不总是凭空想象得来的,更多的是在实践中灵感突现,借题发挥。所以必须沉下去体验生活,增长见识,在实践中方能出真知。

参考文献 

丁中明 徐群群《华丽转身,新地标唤醒“盐城记忆”》

盐城文旅2022年06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