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城市天际线造型规划设计的研究(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3

关于对城市天际线造型规划设计的研究(四)

苗,巍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深入探讨城市天际线规划设计中的一些规律,就城市天际线唯美的营造、保护大胆地发表粗浅的看法。作者不吝篇幅地探讨研究这个问题,着实觉得天际线十分重要,它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象征,同时也是一座城市的健康,或是一座城市的生命。一条十分美丽地飘动在城市中的天际线,值得我们迫切渴望地研究,尽快掌握其基础理论及运动规律和发展方式,更好指导城市建设的实践。

关键词:天际线  营造保护 规律原则

关于对城市天际线造型规划设计问题的研究,至此已经赘述了几个篇幅,但在茶余饭后回味这个问题的时候,总觉的意犹未尽。今日,就不辞惶恐地再唠叨一篇,以述一些新的感悟及看法。

天际线是城市中一条太重要的线条了,学习了解、深入研究这条神秘的线条,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着美好的现实意义,还包涵着幸福的发展意义。我们还是从它的基本存在和状态谈起吧。客观地讲,就城市天际线的存在而言,这条线从来就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一定是依附于其它存在而存在的。自然界的存在大多依附于山、水、森林,人为界的存在大多依附于建筑、桥梁、机械设备、运输工具、游乐设施,天际线的依附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不难看出,从这个特点出发,很快可以发现它的另一个重要持点,那就是它的可变性。从理论上讲,天际线的可变周期从时间来说,可以从零时而衍变到无穷大。一般地说,人为界的天际线变化的周期会短一些,如:大海中航行的船只,船的顶部轮廊线所形成的天际线是不停地变化着,较好的商业建筑产权一般为40年,民用住宅的产权一般为70年,人们种植的绿化植物依品种一般是5-10年可以基本成形,而自然界的天际线变化周期会长一些,比如:山、川、河流、江湖海、森林冰川。

由以上观点可见,天际线是一条暂时的、处于变化中的线条。而并非是一条固定的、不变的线条。

从相对固定的自然天际线与相对不够固定的人工天际线比较,孰重孰轻呢?毋容置疑,一定要把着力点放在人工天际线上的营造上,以较短的周期、较轻的成本考虑天际线的规划设计及营造,能动地回应城市审美的要求。从一个时期以来城市的建设和改造周期看,大城市建设发度的比较快,改造周期大体上是10年,现在正在进行提升化的生态工程改造,实力较强的城市改造周期大体上是15年左右,也正在进行全域性的深入改造,中小城市的改造建设周期大体上是20年左右,大多数城市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改造,正在做巩固完善工作。

改造建设后的城市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主城区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群,以民俗和地域风格为主的风情建筑群,以商业经营为主的国际主义风格建筑群,还有以保护为主的古代时期建筑群。

从自然天际线与人工天际线的姿态比较,一般地看,自然天际线的姿态更加美丽,更加为人们喜爱,更加符合审美的要求。所以,应该以尊重自然天际线为主,人工天际线的营造及规划设计服从于、辅助于、从属于自然天际线。那么,在规划设计天际线时。应与自然山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来说,人的眼睛按正常视力的话,站在平地上,眼睛看到的距离大约有500米,但形象比较模糊,如果在270米左右的时候,看得比较清楚。在晴朗的天气下,能看到天空8000米左右的景物。需要注意的是,人的视力范围,与站的位置和天气状况有关。但是,从一些城市建设的现有状况看,随意任性地在一些城市中的山边建设高层及大型建筑,在城市中的江河湖周边建设高层及大型建筑,在城市中的古建筑周边建设高层及大型建筑,完全彻底地破坏了城市中难得的自然天际线,让人们工作生活在钢铁森林之中,让我们十分地遗憾!

从自然天际线与人工天际线存在的价值比较,其价值功能及作用差距巨大。首先是审美功能及作用的不同,自然天际线是人们追捧的一种美,有着天然的魔力,而人工天际线则一种各种几何造型连接而成的规则形简单线条。其次是生态功能及作用的不同。自然天际线拥有自然环境,是构成自然链中的环节和组成部分,而人工天际线拥有的群体则不同程度地对生态环境带来负面作用。其三是健康功能及作用的不同。就对于人们的生命健康和情绪而言,自然天际线拥有的环境堪比是生命的天花板,而人工天际线拥有的群体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健康和情绪,降低生命存在的质量。其四是历史功能及作用的不同。自然天际线包括的群体环境,内含地球的多种信息和资源,具有极高的存在价值,而人工天际线则没有这种能力,只是一个阶段的存在,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其五是现实功能作用不同。若从这个角度看,城市的建筑群所具备更加充分的现实性,能更好地解决当下人们的实用需要,所以,眼下出现的寸土寸金、建筑乱象、规划审批短视才会流行,人们的功利性干扰了本应严格遵守的规律。其六是法律功能及作用不同。自然天际线包括的生态系统属生态保护法,而人工天际线包括的建设系统属规划法,二者分属不同的法律体系及不同的监管部门,协调一致性方面存在问题,也是“两条线”不能友好匹配的原因。

以上我们从自然及人工天际线的属性、功能和作用方面进行了基本的分析比较,对“两条”天际线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我们着重从人工天际线从属自然天际线的角度出发,研究人工天际线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及相关问题。为了便于探索其中的原则和规律,我们尽量地从理论高度进行论述。

天际线这条天空与地面交际的线条,当它在城市中出现的时候,就开始变得十分复杂起来,因为这条线的形成包括了几乎所有的城市要素。我们仅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其中的问题吧。一是线条的审美。线条的审美既是人的审美,审美的主体是人,客体是线。人们对线的造型的认识由来已久,随着历史的演变及人类的进步,逐步地开始认识到更多的线。到目前,人们已经发现的线条有直线、曲线、折线、圆、椭圆、方形、梯形、多边形、抛物线、双曲线、螺旋线……,从理论和发展来说,人们对线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若从人的审美角度看,似乎人们更喜欢曲线,女性“以曲为美”,将此普遍观点借鉴到城市天际线,也应如此。所以,城市天际线的规划设计首选曲线。二是曲线的变化。曲线也有单一的曲线和曲线组合的区分,单一的曲线营造城市天际线,也会有问题,难以达到人们的多元的、复杂的思想感情的审美认同。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说“用一根线条去散步”,也就是说一根线条可以成为一幅画中的重要因素,它有自己的一种生命。伦勃朗的线条给人一种奇幻的魔力,有一种沉着、凝重、飘逸、豪放的美感。罗丹的线可谓流畅、洗炼、极尽飞舞之妙,如轻风拂面,令人愉悦。凡高的线条语言象火一般,狂放无羁的表达出他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与感受,他的线条如火如荼,其个性发挥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刺激着人们的思想情绪。总结一下,曲线的组合更有生命力。三是组合的节奏。线条永远是塑造形体、表现体积空间,以及传达情感的最主要的明确有力的手段。这种最直接的造型语言,既能表现物象的实体结构,又能完成图形自身的表现及情感的表达。掌据和运用好线条语言的规律,才能规划设计出优美的天际线。天际线的规划设计一定注意与人的思想情绪紧紧联系,产生共鸣,线条规划设计中要有起伏、有乐感,要张驰有节,开合有度,长短有序。四是线条的距离。这里指两条天际线之间的距离,有几种主要状态,从自然天际线到人工天际线之间一般保持8000米左右的距离;两条人工天际线之间一般保持300米以上的距离;人工天际线与保护性建筑之间一般保持500米以上的距离;不同风格的建筑群之间的天际线距离一般保持300-500米之间或以上。从而减少“两条”天际线之间和谐问题,缓解冲撞,增强相互依存、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五是线条的高度。天际线的高度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从人的审美、视力范围及与自然天际线的关系三个方面看,人工天际线与自然天际线的高度比应为1:6,不超过自然天际线的六分之一;人工天际线在城市一般区域控制在10-20米以内较适宜;在城市的中央商务区一般在100米以内较好。这样,可以给人们的视野、视角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而带来要多的自然的、生物的舒适。六是线条的叠合。在自然界和城市中,天际线是有叠合情况,比如:群山之中近山、远山的天际线的叠合,森林之中高大的林木与低矮的林木天际线的叠合,这种天际线的形成大多是自然界运动的作品,曲线生动而富于变化,形成峰峦叠嶂、万壑松风之秀奇雄险之美,是人们眷恋的圣地。而城市我们认为则应避免人工天际线的叠合,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功能、不同应用的建筑天际线来叠合将不伦不类,各种建筑语言不能很好地契合,形成混乱,影响人们的审美及思想情绪,在规划设计中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一条好的城市天际线从规划设计到营造,其实是一项十分不易的伟大工程,从上述的探讨研究回到现实之中,冷静地回观一下当下,存在的不符合我们研究观点、理念和成果的问题可谓是大量地存在。反映出来的有,一些城市在规划设计中尚未引入天际线的理念,从天际线营造的源头上出现了缺失;还有城市的规划设计仅考虑本规划设计的问题,不能顾及已形成的天际线与周围天际线之间的交融、协调问题;也有的城市规划设计不能考虑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关系,从实用现实主义出发,造成人工天际线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关系紧张,造成人工天际线与自然天际线的产生矛盾和冲撞,严重地损坏了城市的生态资源和环境;不少城市在改造提升城市建设工作中,未做深入的调查论证,急功近利,折除了许多值得保护的有价值的建筑,使城市失去了许多不可复制的美丽天际线,造成历史的遗憾。诸如这些问题的存在及不断地发生,势必影响美丽城市的建设,甚至引起蜕化。

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当前城市建设的实际状态,我们应该驚醒,及时地认识这些问题,必要地分析其形成原因,集中专家学者讨论对策,尽快遏止问题的反复重现和不断发生。

亟需关注和尽快开展的工作,就是加强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的研究,从艺术设计史论出发,回顾人类历史上主要的城市及建筑规划设计理论,比如: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家约翰·拉斯金所著的《建筑的七盏明灯》和《威尼斯之石》,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温图利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等。另外还有一些实际典范,比如:拜占庭时期的巴西利卡式和集中式建筑、中世纪哥特式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新艺术运动中的建筑(如安东尼·高迪设计的居里公园、圣家族教堂、米拉公寓、文森公寓等),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范斯沃斯住宅,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新精神宫、萨夫伊别墅、朗香教堂、印度昌迪加尔政府大楼等,赖特设计的有机建筑流水别墅、丹麦设计师伍重设计的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后现代主义大师温图利设计的美国费城栗子山住宅和弗兰克林庭院以及解构主义大师盖里设计的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等。这些宝贵的财富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考察其中的理念原则,规划设计思想,总结汲取大师的智慧和力量,并以发展的眼光思考当代的状态和问题,以更加卓有成效地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建设营造我们的城市。

建立起规划设计的系统化观念及方法。克服和摒弃短期行为,要有规划设计贯穿整个城市生命周期的思想,你的规划设计要对城市的一生一世负责,而不时是一时一段,一地一池。要学习德国人修城市下水道的理念,学习古人营造经典工程的持久理念,使我们今天的规划设计,造福于千秋万代,让子孙验证评价我们今天的成果。另外,凡是现在要搞的建设,其规划设计一定承前启后,前后呼应,左顾右盼,把现在的规划设计,纳入实际环境中和实际状态中去,从以上讨论的六项原则出发,处理要建与已建及未建的关系,从而使现在的建设找到找准位置,融入大家庭,为整体城市增光添彩,拥有长久的生命力,这一点在当前尤为重要。还要善于运用发展提升这个重要方式,对城市现状中不符合发展、引起矛盾冲突、群众反映较大的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思考,提出符合发展的规划设计意见,达到去粗取精、去劣取优、提升整体效果的目的,始终保持城市建设发展精致化及品质化的效果。

切实加强城市规划设计的法律法规建设。法律法规是目前管理的制高点,将规划纳入法规管理并不难,问题是如何提高规划设计的水准,这不仅是一个达到法规管理的达标问题,而且是一个学术问题、理论问题、科学问题,同时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能力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需要集中相关学科的顶级人才,运用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来从事事关城市功能和方向问题的规划设计,并实行终身责任制和赋予再次修改的权力,以求把他们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还要严格监督规划设计方案,努力把监督贯彻到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从规划设计人员的抽调、资金、思路分析、主要方法、学术水准、规划设计效果、评价体系都要纳入监督,尤其是对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价、审核、通过要有细致的程序,不能轻易放行,要善于提出不同意见,对其方案反复推敲和论证,经得起历史的验证。

回到现实之中,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将会更加复杂,遇到的理论及实践问题会更多。我们坚持以科学的求是精神,改革创新的思路及方法,秉承传统,不拘于照抄照搬,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城市建设及发展实际的规划设计理论,走出一条充满中国历史文化特点、浓郁民族风俗、清丽自然面貌、饱含中国元素、世人雅俗共赏的美好城市建设的发展之路。

天际线从昨天走到今天,从历史的深处走到现在,可谓是五光十色、漪丽多姿、满目苍翠,装点和丰富了我们现代人的城市和居住环境,我们感谢古代及现代人们的智慧和努力。我们也必将站在先人们的平台上,通过我们的不懈追求和探索,使天际线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开创更加璀璨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论点线面》康定斯基(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10

2.《艺术中的精神》康定斯基(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10

3.《城市美学》 马武宝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3

4.《城市设计美学》徐苏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1

5.《现代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骆天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11

6. 《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阿纳森(美)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11

7.《设计的善意》杭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0

8.《设计沉思录》杭间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22.1

作者简介:苗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