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梯安全风险因素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关于电梯安全风险因素的探讨

张雨

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发展,同时在用电梯总量和年增长量也跃居世界第一位。未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电梯数量仍将快速增加,使用也将更加频繁,这使得电梯逐渐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必要基础设施保障。在我国,监管部门对特种设备实行目录管理,对符合《特种设备目录》中电梯含义和品种范围内的各类电梯实施监管,并对其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与处理,进而预防和减少电梯故障、事故发生。

关键词:电梯事故;风险;建议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使得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电梯的安全管理和运作,可以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正常出行和生活质量,所以也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电梯不能正常运行,安全性能的缺失会导致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一定的损失。所以有少数的物业公司会为了减少维护成本,忽略了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安全检查和维修保养环节,这也就导致电梯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的话还可能会有纠纷事故发生。因此,本文结合了目前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各种措施来提高电梯维修和保养的质量,目的是为了降低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服务质量。

1简 介

传统的评估工作是依据评估规则现场开展检测并记录相关测量数据,其中一些数据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和评判才能得出结论,由于专业性较强,现场计算和查阅资料耽误时间较长,不仅影响评估检测效率,加上现场条件限制和检测人员主观原因也容易造成计算出错,也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率,导致一些风险和隐患被遗漏。电梯安全评估实时分析管理软件解决了这一问题,软件以ACCESS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软件为设计工作平台,该软件针对评估过程所有测量的数据都有对应的算法模块和合规评定算法模块,检测人员只需要将测量的数据录入系统即可判定该项是否合格,软件还提供合格判定参考的数值区间,已经针对安全评估不合格项提供存在的风险可能和对应的解决措施。该软件操作界面友好,且通过严格的程序流程模块化设计不仅可以提高评估报告数据结论判定的正确率,还有评估报告自动生成功能,一改以往用word出具报告的繁琐步骤,为电梯安全评估检测人员提供了一个高效可靠的操作平台。

2关于电梯安全风险因素的探讨

2.1规范检测过程中的安全行为

只有具备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才能保障电梯在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首先必须规范检测故障时的安全行为,主要包括:(1)把检测现场负责安全的责任人落实到位。电梯检测时人员比较复杂,包括检测机构的人、电梯的生产人员、使用电梯的企业人员、现场检测人员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为了切合实际,必须将现场检测人员作为负责整个电梯安全的责任人和指挥人。(2)检测前需和配合单位做好技术交接工作。因为检测时电梯往往处于运行的状态,且检测地点如机房通道、机房孔洞、机房照明等电梯无法运行。电梯运行时的必备安全条件还需继续完善[5]。所以,检测人员到达现场后先与检测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电梯的一些状况,等全部了解清楚后再投入到检测工作中。(3)检测开始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必须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和检测步骤。(4)检测人员检测时必须佩戴安全帽、绝缘鞋等劳动防护用品。且必须保证精力高度集中,这样才能在检测过程中的每一步做出正确的判断,防止自身及他人受到伤害。(5)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必须和配合人员保持联系,一定要做到有相互回应时才可往下进行。(6)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一旦发现可能造成人员安全和健康损害时(如井道进水,井道大面积未封闭等),检验人员应中止检验。(7)检测时必须按照提前制定的检测顺序进行检测,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如:进行125%载荷下的急停试验时,需保证安全钳试验有效、平衡系数测定合格且底坑内无人后方可进行。(8)为了最大限度保障设备及人员的安全,如果检测现场的配合人员还没到达现场及技术资料短缺时,检测人员不可盲目检测,需在配合人员携带技术资料到达现场后方可开始。(9)负责安全的检测人员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习惯,禁止酒后检测,若检测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检测。

2.2设备方面

(1)监管部门开展风险分析与隐患治理。充分利用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加强对本区域内电梯安全风险识别,分析国内发生的电梯事故,开展针对性隐患排查与治理,不断提高本区域内电梯质量安全水平。另外,对于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地方,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对故障、应急处置、舆情等数据数据分析,开展风险监测与预警,加强电梯分类分级监管、精准监管、智慧监管,提升安全监管科学性和有效性。(2)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开展电梯风险自查自纠工作,打造自主、有影响力制造和维保品牌。随着电梯总量和老旧电梯的逐年增加,电梯相关企业持续加大风险监测和隐患自查自纠,履行好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维护保养质量安全责任,持续提升电梯质量,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风险。

2.3测量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合规判定

电梯评估检验和法定检验不同,相比法定检验电梯安全评估项目多,涉及测量的数据也多,且定量数据必须都要测量,比如钢丝绳张力差、钢丝绳磨损量、井道上下的安全空间、限速器动作速度、电梯平衡系数、电梯乘运质量数据等,且每个项目涉及的合规判定标准和计算公式都不一样,有的复杂的计算过程需要检验人员查阅资料并且现场手工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和符合要求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该测量项目是否合格的判定结果,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错。如果通过软件将这类计算过程通过程序编程将算法固化在一个程序模板中,再设计一个友好的数据录入和结果反馈界面,检验人员只需要通过将测量的数据录入对应的模块中即可计算出结果,同时显示是否合格的判定结论。

2.4提高对电梯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力度

不管是安全管理人员,还是电梯维修养护人员,普遍都存在专业能力比较低的问题。很多电梯管理人员和养护人员,都没有正式经过专业化的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所以仅凭传统的工作经验,很难实现理想的管理目标。而且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在进行人员的录用时,选取没有资历和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上岗,所以导致电梯运行质量出现一些问题。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化的工作态度,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并且入职后应当进行全面、系统的知识和技术培训,其中包括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教育培训。除此之外,维修保养人员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因为该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必须要提高维修人员的心理素质,为的是及时、有效的应对电梯运行中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而保证其使用性能,延长电梯运行的工作周期。

结语

电梯是一种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电梯检验检测技术的不断提升,确保电梯安全稳定地运行,加强检验检测过程安全管理,提高电梯检验检测过程中检测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共同构筑一条电梯检验检测的安全防线,对提升电梯乘客的乘坐感知度和保障电梯检测工人的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程.关于电梯现场检验条件的探讨[J].中国电梯,2022,33(1):44-46.

[2]秦剑.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的安全及防护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22(2):155-156.

[3]刘紫康,王亮,刘兵.关于电梯定期检验中检测项目抽检的探讨[J].中国电梯,2021,33(3):46-47.

[4]于凤国,白阳,刘佳璐.关于电梯检验检测改革方案探讨[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21,37(10):5-8.

[5]周晓林.曳引式电梯轮槽磨损及其检验检测探析[J].中国高新科技,2021(2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