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两山”转化———留坝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动乡村振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3

浅谈“两山”转化———留坝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动乡村振兴

金晓琴  ,王富群  ,周会琼

留坝县秦保中心,陕西 汉中724100

摘要:近年来,留坝县在推动县域发展、乡村振兴的路上遵循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

关键词:“两;理念;转化;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理念,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如何发挥这个理念的指导作用,如何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何找到转化的路径和方式,并积极实现“转化”,西北五省唯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陕西留坝县对践行“两山论”深有体会。

一、留坝县基本情况

留坝县地处秦岭南麓腹地,土地总面积293.5万亩,其中林地面积280万亩,森林覆盖率91.23%,林木绿化率高达92.97%,素有“绿色宝库”“天然氧吧”之美誉,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首批“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在拓宽“两山”转化路径的探索过程中,留坝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一以贯之的抓落实,实施“林长制”,实现生态受保护,林业增效益;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是生态产品产生自身价值;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成就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森林是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综合体,因此留坝把绿色资源用活、用足、用好,在“用绿”上见到了实效。

(一)立足本地特色产业,科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

按照长中短结合的思路,留坝县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为“四养一林一旅游”。旅游是长效产业,即全力推动“全民参与、全产业链融合、全地域打造”的全域旅游发展。把林产业作为中线产业,力争3-5年发展实现户均30亩优质板栗林、户均1亩林下中药材,户均年增收10万元,奠定中期群众增收基础;把3-5个月就能见效的生态散养土鸡、土猪、土蜂和生态食用菌(四养)作为短期产业,确保老百姓短期内生活有保障。

(二)根据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产业发展模式

留坝县从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的“政府+龙头企业+扶贫互助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产业模式。在这个产业链上,第一个环节是政府,提供产前服务;第二个环节是市场主体龙头企业,负责跑市场拿订单;第三个环节是扶贫互助合作社,负责承接订单、分解订单、按时按要求完成订单;第四个环节是农户,负责按照签订的协议完成生产任务,以确保收入。

(三)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以种植、养殖、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下经济项目已初具规模,以张良庙、紫柏山、水上世界为主的生态旅游业,以板栗、核桃、银杏为主的干杂果,以土鸡、土猪、土蜂和生态食用菌为主的养殖业,以西洋参、天麻、猪苓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林下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发展势头良好

1、旅游业发展情况

目前,集观光、研学、运动、休闲、养生为一体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在留坝逐步建立,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增收。

  (1)立足县情实际,把全域旅游作为该县县域经济转型的破题点,以建设“大秦岭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丰富研学、康养、运动旅游,高中端民宿度假产品、乡宿等新业态,借宿、隐居乡里、北京绿十字等多个国内旅游业界一流团队落地留坝,使留坝旅游站上了全国旅游水平的崭新平台。

(2)在旅游产品开发上,首先开发出一批覆盖留坝全境、贯穿一年四季的景区,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良庙、紫柏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古栈道第一漂、紫柏山国际滑雪场等景区,打响了市场需求的“深呼吸小城、天然氧吧、22℃的夏天、醉氧留坝、留坝蓝”品牌。

(3)近年来,留坝县累计投入9亿元,建成旅游重点项目223个,不断完善一年四季的全域旅游产品,以及“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的旅游业态。目前,已建成省级特色旅游名镇4个,省级休闲旅游示范村7个,打造金水湾花海、芳草坪花谷、农耕文化体验园、垂钓基地等休闲农业观光点25处。以青少年自然成长营、青少年足球研训基地等为特色的研学旅游产品,以山地骑行等为主的运动休闲产品,以最美山村道路、老街旅游街区、留侯老集、特色民宿、度假公寓为代表的休闲度假产品,以火烧店为代表的休闲体验农业产品及稻草人主题公园等极大丰富了全域旅游的产品结构,让游客体验到从单一的游山玩水、逛景点的观光游,转变成集合“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并重”的山地度假游。

(4)为了提升服务品质,每周五、周六,在县城中心的电影博物馆演艺厅上演为留坝量身订做的“爱在山水间”大型文艺演出,凡是来留坝消费的游客都可以免费观赏。为了便于游客自驾出行,建成123个智慧停车位,县城机关单位停车场在节假日免费向游客开放,还在主要景区免费覆盖WIFI,力求方方面面都给游客留下不一样的记忆。

2、林下种植

(1)特色经济林发展情况

近年来,全县累计发展特色经济林24万亩,其中新建板栗经济示范林1.85万亩、栓皮栎原料示范林0.7万亩,改造板栗低产林9.3万亩、栓皮栎低产原料林12.4万亩。2021年发展特色经济林1.5万亩,其中新建板栗0.3万亩,板栗嫁接1.2万亩。

(2)中药材与食用菌栽培

据统计,2021年我县以西洋参、天麻、猪苓、白芨等为主的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400亩,年产量达6228吨,以香菇、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基地52个,干品产量达7010吨,留坝县已建成实现种植业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

3、林下养殖

(1)蜂及禽畜养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近1/5的农民从事养蜂业,2021年养殖蜜蜂3.8万余箱,年产蜂蜜100多吨,产值1500多万元。2021年累计养殖土猪27340头、养羊1598头、养牛2375头、活家禽储栏量17.68万只(主要是土鸡养殖),实现年产值4778万元。

(2)特种养殖

留坝县于2001年开始林麝繁殖,林麝养殖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驯养、繁殖、疾病防治及取麝技术已基本掌握,经济效益已初步显现。目前,全县现有林麝养殖公司5处,现有林麝存栏量2437只,其中 2021年林麝繁殖新增550头,年产值1100万元。目前,我县林麝优质种源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正在落实,现已建成5个林麝养殖公司,建设圈舍1620处,生活区及晒场20个,饲草基地9个,总面积28000平方米,总投资3585万元;现有林麝种源1060只,总价值约为2650万元。

三、成立了“两银行”

2021年以来,中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盘活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如何系统集成“两山”转化路径,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此留坝县一直在不懈探索,继而成立了陕西省首家“两山银行”,并由县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公司牵头成立,结合银行“存、贷”特性,把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的收储、专业化的整合、市场化的运作,将闲置生态资源转化为优质资产包,是“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实现“两山”转化的平台,亦可称其为“两资源公司”,该公司现已落地运营。

1、提升原有产业链。留坝利用更高效、更灵活的平台和模式,对原有以文旅产业链和食药产业链为主的生态产业链进行提质升级,提高生态价值转换效率,提升生态转换效益,切实做好项目策划、招商引资和监管服务。

2、数字赋能提供基础保障。建立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机制,吸纳32名业务骨干组建评估专家库进行资源评估分类;建立生态资源资产收储制度,摸排登记资源资产4357处,整合“资源包”180个;建立集资产大数据、运营管理、数字化招商和产权流转交易于一体的生态资源资产大数据平台,录入生态资源资产2500余个,统一数字化管理、开发、招商,累计签订框架协议36个,落地项目12个。

3、“三变”改革激活资源要素。颁布《留坝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一方面,建立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制度,由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实施统一登记,形成全县自然资源登记数据库,合理界定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权责归属。一方面,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及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两个“三权分置”,由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鉴证,颁发经营(使用)权证,维护交易双方合法权益。目前全县已为14处集体建设用地及房产颁发不动产权证,促成交易54宗,流转土地570余亩。

4、整合开发盘活闲置资源。整合县域闲散资源资产,统筹谋划开发项目。(1)集体建设土地。采取“两山资源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企业”模式,充分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合作开发项目。如,留侯镇宽沟帐篷酒店、马道镇沙坝村亲水营地、火烧店镇月亮河谷民宿。(2)国有建设用地及房产。采取“两山资源公司+企业”模式,充分利用国有建设用地和房产进行市场化开发、专业化管理。如,秦岭三农书院、留坝书房、玉皇庙镇道班宿、老街走读秦岭。(3)农村闲置房屋。由村集体统一收回,将闲置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结合乡村特色产业进行改造利用。如,小留坝村楼房沟民宿、玉皇庙村梁家庄民宿。同时鼓励实施“四个100”工程,已培训民宿管家60人,提升改造农家乐53家,新发展民宿66家、建成9家,带动创业80人,并全力打造10个民宿集群。

5、创新融资模式突破瓶颈。积极探索推行“政府搭台,银行融资,企业运作,合作社参与,运营保底,产权鉴证,农担担保,保险助力”的八位一体融资模式。通过打造集体经济组织贷、乡村振兴贷、乡村旅游贷、整合村集体资金等融资模式,累计实现融资430万元。

6、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一是为整治土地非粮化问题,助力粮食安全,采取“认购者+两山资源公司+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购米(参)包地·唤醒沉睡土地”活动,认购者与“两山资源公司”签订认购协议,“两山公司”与村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劳务承包协议,吸纳农户负责认购农田的耕种、管护。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就地务工增加收入,认购者获得生态水稻、林下西洋参。活动开展以来,吸引三农专家温铁军、人民大学教授董筱丹等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干部职工等560余人参与认购生态稻米或林下西洋参380余亩,累计带动当地农户新增种植生态稻米、林下西洋参230余亩,恢复撂荒地363亩、退林还耕100亩。二是定制当季果蔬生鲜、农特产品等“留”字号特色大礼包,培育汉中、西安等周边圈层消费客群,建立稳定的产销直供渠道,实现助农惠农、乡村振兴。

7、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一是抢抓“双碳”机遇探索“零碳”,成立留坝三零六零生态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培育低碳项目,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循环发展体系。持续推动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积极探索林业资源碳汇项目,实现全县优质林业资源的有效价值转化。目前,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正在留坝落实,预计一期建设总面积10.38万亩,拟投资9.99亿元;二期规划面积7万亩,预计总投资8.5亿元,2022年力争完成国储林投资任务不低于7500万元,每年把投资盘活的林地、土地,按项目收益的10%给村集体分红。二是聚焦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推出“8”字环线、“清凉一夏”等定制线路,精心编制自然教育、红色文化、政务培训、体育赛事、终身教育五大类研学课程,定制10条主题线路。三是因地制宜提升林下经济。与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有限公司合作,引入中药材仿野生种植技术,引领农户在林下种植西洋参、猪苓等中药材2470亩,既解决了药粮争地问题、扩大种植面积,又提升了中药材种植环境和产品品质。

四、对“两”转化的几点建议

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历史性的伟大系统工程。

1、要优化乡村软硬环境,吸引人才的回归与入驻,以便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同时,要不断提升农村自身的人才素质,强大乡村建设人才队伍。

2、在“两”转化的过程中,注意做到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在产业开发上要理性而适度,警觉过度开发与破坏,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资源

3、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驱动作用,以创新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要不断加强不同经济区域间在乡村建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快更好的加快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结语

总之,留坝县将持之以恒的践行“两山论”,将继续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不断挖掘绿色资源的生态价值,让乡村变成风景,让美丽变成财富,留坝的乡村振兴前景无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