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双碳”目标下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研究

作者姓名:郭建芬

作者单位: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单位邮编:528000

摘要:我国传统建筑方式以砖木结构、现浇结构为主,这种建筑方式消耗大量木材、土地资源及劳动力资源且施工周期长,制约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2020 年 9 月,我国提出了“双碳”减排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碳减排、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各行各业都要积极响应。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更是要主动寻求改变。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路径之一,是建筑业“双碳目标”的主要手段,本文仅就装配式建筑碳达峰和碳中的技术路径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双碳”目标;装配式建筑;技术

引言

根据建筑施工形势的变化,注重装配式技术的实施和应用,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撑,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在施工中需要对装配式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施工效率,增加施工经济效益,实现施工效益最大化。降低施工中问题概率,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优势

装配式建筑在生产构件时,是采用批量生产。开发模具部件,并用优质的材料应用到模具生产,保证重复利用能力,减少使用木材,节省制作模具的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线采用机械作业代替人工成本,可以快速地生产零部件,提高了部件生产效率。使用装配式结构,完成设计图纸,将图纸发送到制造建筑构件。在现场搭建框架。构建生产后,快速将组件组装到框架上,制作和设计同时进行,可以缩短工期。完成现场施工,需要考虑施工各个细节,完成材料的运输,组织人员并做好管理,准备好施工设备。装配式施工涉及较大的成本,且数额巨大,需要在施工中节约成本,做好预算,将成本控制好。装配式建筑节约成本,需要从环保角度分析。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环保成为建筑发展的主旋律。过去环境污染的后果已经被充分披露,基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倡导环境保护。加大保护力度。在传统的施工中,经常会发生污染问题,许多材料会产生灰尘。当汽车驶过工地时,扬起大量灰尘。防止扬尘也会消耗水资源。水资源是巨大的经济成本,而装配式建筑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减少了污染灰尘,节省经济成本。装配式建筑将组件交付到工厂生产,工厂环境相对封闭,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小。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很难影响环境,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在运输中,将构件运输到现场,无需运输建筑材料,避免运输中对环境的污染。在施工中很少使用大型设备。在装配式建造中,通常采用高空方式,以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2“双碳”目标下装配式建筑技术

2.1预制梁柱

项目建设需要生产预制构件,生产效率也会影响到装配式施工的进度。在这个环节中,生产效率的与装配材料供应情况有直接的关系,以及使用现代化的设备的关系。模板准备好后,将其清理干净,确保无杂物后安装模板。将模板固定在插接件上,科学安装预埋件,保持侧模板固定。浇筑混凝土以处理不平整区域。施工完成后,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管道没有障碍物。需要清洁模板并放置侧模板。加固材料后,提升到固定位置。安装完内置细部,固定侧模板。浇筑混凝土并平整表面。在此过程中,加强现场人员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满足工程整体要求。

2.2预制叠合板的安装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叠合板的安装是必须引起关注。安装时要注意工作层间距为300mm,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如有不足之处,要采取措施改进,纠正安装中的错误。需要保护叠合板,小心搬运,避免材料碰撞,有效提高提升效率。在安装叠合板时,还需要在底部放置支撑,以确保不同支撑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安装好叠合板后移除。如果安装二层结构,应根据需要调整支架。要安装层压叠合板,安装后浇筑混凝土。在完全硬化后,检查叠合板的强度。如果测试强度超过70%,则满足要求。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装配式施工质量,同时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为施工创造安全的环境。

2.3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系统

2.3.1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

为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应重视构件、配件生产,保证生产质量,利用BIM平台完成编号,保证现场组装效率。流程分析是利用传统二维软件完成构件、配件平面图的绘制,在建筑信息模型中转换为可视立体图,完成转化后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图纸深度处理,利用可视功能对内部尺寸误差进行二次调整。构件生产应重视构件、配件质量表单,利用三维扫描系统对构件、配件进行无损检查,再进行运输。三维设计模型是技术应用的重点,需在传统软件中增加可视分析,保证装配式构件、配件的尺寸精度。

2.3.2在现场存储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存储不同于传统建筑施工材料,应保证标号一一对应,避免混乱存放导致现场运转困难。影响因素包括位置规划,应根据标号安装时间441划分出不同的存放位置,若划分不清将会给管理造成困难。存放环境应做好防潮处理,避免因环境因素造成尺寸误差。可利用预演功能完成组装分析,做好存放处理。

2.3.3BIM技术在模拟施工中的应用

施工环节是装配式建筑工程的中心环节,施工管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施工管理中存在漏洞和不足,会直接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失误,对整个建筑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必须以BIM技术为核心数据,建立三维模型,修复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调查分析不同施工过程和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因素,根据模型和具体参数,找出设计环节与实际施工之间的误差,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在施工环节的建模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应积极与施工环节和设计人员沟通,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工作,为今后的施工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工程师将通过改进的计算机软件改进三维模拟动画,帮助管理者调整相关项目信息,以提高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项目之间的一致性和一致性。

2.3.4BIM技术在生产制造环节中的运用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制造过程中,应合理融入BIM技术,因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施工,从安装和施工的角度来看,主要因素是施工。一般来说,制造商通常基于BIM信息平台,关注尺寸、规格等要素的信息。根据计划改进生产活动。这样,生产信息可以有效地传输到BIM平台,建筑部门可以得到全面的施工指导。同时,对预制施工也有相应的指导,使施工更加科学合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确保建筑施工管理的顺利和稳定运作。工作人员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并与BIM和RFID密切合作,使建筑材料更加准确。二是有针对性地管理交通建设,在设计车辆时,相关人员必须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安装RFID芯片。这将有助于有效收集相关信息、跟踪和分析。在制定运输计划时,还应注意框架的具体尺寸,以确保有效、科学地确定运输路线。因此,运输将按照特定标准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双碳”目标背景下,建筑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必须要使用新的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来减少建筑的碳排放量。企业要不断加强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才能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在未来建筑施工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才能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才能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燚.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2):104-105.

[2]刘磊.装配式建筑综合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6):44-45.

[3]陈春雷.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11):114-115.

[4]文强.论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居舍,2019(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