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供水管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措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加强农村供水管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措施探究

赵宁宁

邹城市水利工程运行维护中心 山东邹城 273500

摘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始终是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难点,需要相关人员引起高度重视,不断提高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水平。国家各级水利部门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化,将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纳入到了工作重点中,目的是为农村人口提供饮水安全保障的同时有效改善农村饮水现状。因此,本文提出了可行的饮水安全保障措施。

关键词:农村;供水;安全;措施

1导言

在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正逐渐改变以往单一发展经济的工作模式,转为实施环保战略,但是以往经济模式遗留的问题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所以工厂废水等问题在我国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降低水体整体质量。将农村人饮安全作为供水管理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加以监督和整改,真正意义上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保证农村供水工程的水源质量,避免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不良影响。

2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情况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存在人饮困难的地区多半都是偏僻山区或半山区,而且大多为少数民族聚集区。这些地区通常交通不是十分便利,村寨之间较为分散,人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地区经济整体比较落后,日常饮水多数都是来自地表水、地下水和自然降水。

首先,地表水多数来源于江河与水库。很容易受到季节因素变化的影响,雨季的时候河水中的泥沙量会急剧增加,而细菌数量也会明显增多;而山区的箐沟水,从山上流到村庄中,虽然水质较好,整体流速较快,但是水流量不大,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水库蓄水则会受到农业用水的影响,水位变幅呈现动态化特点,整体的水质较好,因此也是目前很多地区农村饮水的主要方式。

其次,一些应用地下水的地区,地下水的层次也是不同的,水质主要与当地的地质情况有关,通常可以分为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和泉水。浅层地下水通常无色、浑浊度较低、水质较硬,也有一些地区存在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污染;深层地下水通常距离水源较远,整体上水质较好,而且水量较大,细菌含量一般符合健康饮水标准,但也存在水质较硬而且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泉水通常是自然形成,水质特点根据地址情况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但大多数水质较好,而且还有丰富的有益微量元素。

3农村饮用水供水现状

3.1设施设备老旧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多设计使用时间是15年,通过走访各个地区,发现了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有着设施设备老旧的问题,供水能力弱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因为乡村供水工程有着数量大、分布广、规模小等特征,造成农村饮用水供水量较少,不能满足逐渐增加的用水需求。根据相关调查表示,城市自来水收益人口比例是75%,但是农村来源收益人口比例只有45%左右。设施设备老旧、更新缓慢影响了农村居民对于自来水的体验度,人们对此颇有抱怨声。

3.2农村环境问题

大多数农村地区的饮水工程地处偏远位置,而且距离水源地较近。这样一来,在开展供水工程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交通条件的影响,车辆设备难以进入,导致工期进度整体较慢,不仅影响了施工效率,也增加了额外的施工成本。也有一些地区的饮水工程由于技术水平问题,即便有丰富的地下水源,也无法及时开发和利用,没有做好对于水源的净化处理,导致水中金属含量超标,无法保证村民饮水的安全性。

3.3供水设计缺乏合理性

加强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设计的一个关键前提条件,就是要加强供水工程前期勘测设计工作。不过,通过走访各地区能够了解到,很多基层单位尚未仔细组织开展勘测设计,大部分时间都是凭借着以往的经验进行建设。可是每个地区的情况各不相同,水质区别较大,假设只是根据一个模式进行建设,那么必然会发生工程建设缺乏规范性的情况。除此以外,参加工程设计的人数较多,人员综合素质不能完全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对供水设计合理性有一定的影响。

4加强农村供水管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措施

4.1构建规模化供水工程

挑选水量大且质量好的水源,全面思考管理和制水费用等一系列因素,合理明确饮用水供水范围,着重推进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构建一批中小型水源工程,确保供水率;使用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和消毒技术等,全面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经过构建优秀的水源与重要供水工程,促使城乡供水统一标准、质量、保障与服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梯次发展,全面推动各种村庄的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建设,别的不具有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地区,需要严格根据建大、并中的基本原则,关注中小水源工程建设,促使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规模化发展,不断提高供水保障水平。辅助应急供水管理举措,有效处理季节性缺水方面的问题。

4.2维护水源的可持续性

农村地区的水资源很容易受到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也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此,为了更好地保证农村水资源的可持续性,相关管理机构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调整和变革,从源头开始加强对于水资源的管控和保护。

首先,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水利工程方案和水资源调整计划,做好对于各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对于农村居民聚集区域的饮水安全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应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技术对农村水利工程进行整体布局,保证水资源得到全面的保护。其次,做好对于地方水库的结构调整和维修工作,通过开放化的管理,加强对于深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做好各地区水资源的协调,确保每个村落都能引用到全健康的水资源。

4.3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

推进农村供水管理工作时,应该围绕村民饮水安全设置科学的方案,规划布局内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作。在乡村供水工作阶段,应该加大外部力量,按照供水方面的需要,改变原有的供水范围,从宏观角度出发重新布局,确定流域和行政区划的界限,合理谋划,将城乡集中供水作为核心,提高供水工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方面,政府应该高度关注集中供水方面的工作,投入足量的资金保障工程可以按照规划方向推进工作。新建设的供水工程可以设置新型设备,改变以往不合理的管道架设方式,提高饮用水供水管道的整体质量,防止供水中途因管道质量问题,降低水体质量。在大规模集中供水工程运行阶段,应该确定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重点,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选择供水工程建设方式。比如,对于位于丘陵、盆地等地区的农村,应适当调整供水规模,整合供水资源,实现统一管理的目标。

4.4做好水质检测工作

相关部门也要定期对农村的饮用水进行水质检测,确保其整体质量符合人饮标准。另外,对于村民的取水方式也要进行调整和改进,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农村地区老幼病残的身体情况,以及当地水源的具体分布情况,合理可能选择机井取水和河床取水等方式。确保每家每户的村民都能用到放心水和健康水,同时也能延长供水工程的使用寿命。

4.5开展专业化供水管理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需要全面开展专业化供水管理。发挥国有公益性供水企业专业技术优点,参考供电、暖公司的做法,构建和完善标准化体系,提高专业建设与专业管理服务水平。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全面实施基本建设流程,严格控制好财政评审和招投标、工程建设以及监测环节,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在供水过程中,构建县级供水单位、乡级和村级供水服务站机制,统一调度维修、监督管理农村饮用水供水。与此同时,始终坚持专人办理专业事务,填充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确保工作所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人饮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当下农村饮水安全方面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按照规定要求跟进供水管理方面的工作,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处理工艺的研发力度,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白占峰.探究如何加强农村供水管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J].新农业,2022(17):70-71.

[2]韩芳芳.农村人饮安全与供水管理探讨[J].黑龙江粮食,2022(08):100-102.

[3]杨芳,赵平平.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经验与对策[J].河北农业,2022(08):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