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材料价格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及风险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分析建筑材料价格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及风险管理对策

郑均华

浙江联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建设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合理落实工程造价,能够有效控制成本投入,提高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控性。在工程造价过程中,建筑材料价格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且市场处于时刻变化的状态,如果未做好合理控制,容易引起相关风险问题,对整体项目建设质量和经济收益造成损害。本文总结了建筑材料价格对工程造价的具体影响,并展开深入分析,探索建筑材料价格风险管理策略,便于为类似工作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建筑材料价格;建设工程造价;影响;风险管理对策

创新材料价格风险控制模式是提高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科学有效性与项目施工有序性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增加经济效益与落实成本优先战略的主要途径,更对建设行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及建筑市场秩序的规范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简要分析当前建设工程材料价格风险控制模式的弊端,提出一些具体合理的新措施来实现其材料价格风险控制目标。

1建筑材料价格变动风险

在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成本价格波动的情况,包括机械设备、施工材料以及人工等,从而影响项目投入和经济效益。施工时,需要使用多种材料以及设备,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作为造价人员,应系统分析和评估市场风险以及地区因素等,把控建筑材料价格变化,切实做好工程造价工作,才能够有效减少潜在风险,把控整体施工进度和成本投入,尽可能提高项目经济收益。在报价环节,如果未根据实际市场情况,全面预测建筑材料价格,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评估,一旦建筑材料大幅度波动,便容易导致报价过低的情况,从而对项目效益造成直接影响,导致一定经济损失,甚至无法按合同如期完工,对企业生存和长期发展造成威胁。同时,产品的供需关系变化也会引起价格波动,由于市场存在未知性,供需关系容易发生改变,出现供过于求或者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建筑材料明显波动。

2建筑材料价格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

2.1增加工程造价

对于项目工程造价,建筑材料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达到项目成本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尤其是装饰装修类,需要花费的资金比较多。如果需要的材料出现价格明显波动,便会对工程造价结果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具有决定作用。尤其是建设周期比较长的项目,更易易受到影响,如果施工时建筑材料大幅度变化,但是并未进行合理调控,便会对工程造价造成严重影响。

2.2影响施工周期和质量

随着建筑材料价格变化,招标计划、材料采购计划等也会出现一定改变,通常需要经过系统分析,待建筑材料价格回落至预期范围,再进行后续的招标、采购等环节,从而造成施工周期延长,阻碍了项目工程的顺利完成,甚至出现无法如期完工的情况,导致经济和社会效益受损[2]。与此同时,由于材料价格的升高,部分单位可能会盲目追求成本控制,而尽可能降低建筑材料使用标准,甚至出现偷工减料或者使用劣质材料的现象,这也就给项目建设留下质量安全隐患,后续容易出现质量不合格问题,还可能需要大面积返工,导致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进一步增加工作量和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对于施工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具有负面影响。

2.3增加承包商运营风险

一般来说,建设工程项目的合同规定了所有款项,且是保持不变的,施工过程中不能再次调整造价或者追加款项。如果签订造价合同之后,建筑材料开始大幅度增高,也必须根据合同规定执行,换言之,承包商要自己承担上涨部分的费用,从而导致利润空间缩减,甚至还会导致一定亏损,影响企业正常运行。建筑材料市场如果出现大幅度波动,便会导致承建方资本风险增加,如果损失无法得到弥补,容易引起工人工资拖欠、供应商贷款拖欠等一系列问题,最终造成工程停工,又进一步增加了项目成本投入。

3建筑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管理对策

3.1完善合同条款

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建设周期比较长,且施工量较大,涉及的因素比较多,签订合同时需充分考虑建筑材料价格波动的问题,尤其是合同履行期间大幅度上涨现象。为了避免双方产生合同和经济纠纷,签订合同前应做好系统分析和评估,将价格波动风险纳入合同条款,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结合工程规模、工艺、施工要求以及周期等考虑,确定合适的支付方式以及计价方法。如果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且周期比较短,整体规模并不大,可以选择固定总价的方式。如果周期较长、工艺比较复杂且规模较大,建议选择调值总价的模式,能够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项目建设时可能会发生条件变更等,签订合同时也应重点考虑,明确不同主体的责任,如果建设过程中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根据合同规定明确责任方。

3.2健全价格管理体系

基于现有的价格管理模式,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流程,能够有效规避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设立专门人员对价格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掌握市场变化情况,打破传统信息来源单一的弊端,综合各类信息分析市场价格,包括网络、报纸以及电视媒介等,及时了解相关价格和技术信息,从而科学分析建筑材料价格走向,准确把控其波动情况,为后续采购、招标等环节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提高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3.3强化套期保值工作

在解决建筑材料价格波动问题方面,施工单位和建筑单位需要共同协作,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比如套期保值策略,作为比较保守的交易形式,能够发挥一定风险防范作用,在期货、现代市场,设置相同数量、相反方向的交易,如果发生价格波动的情况,也能够形成一定对冲,从而规避相关风险。在风险防范中,期货市场是比较好的一种途径,可以预防或者转移价格波动带来的不良影响[4]。对于建筑企业可以借助期货市场的作用,规避建筑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效果比较理想。但是,期货市场也存在一定风险,企业可能会在技术、结算以及操作方面出现问题,此外套期保值工作对操作者的要求也较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由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执行。

3.4完善价格控制制度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结合建筑材料用量考虑,可以将其进行主要和次要的划分,其中主要材料通常占所有成本的70%,采购时应注意考虑不同费用比例,选择差异化的模式,合理控制成本价格。如果是需求量较大且价值较高的材料,可以借助招标的形式,平衡价格和质量两大要素。如果是价格不高且使用量少的材料,建议比价采购,根据相关流程和标准,筛选出合格的材料供应商,并进行统一比价,通过全面评审选择最为合适的供应商,保证性价比最高。对于可以通用且比较便宜的建筑材料,也可以采用厂家报价、业主定价的手段,整合网络、电话咨询以及现场报价等信息,全面了解建筑市场实时信息,为合理控制价格提供参考依据。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材料价格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度波动,包括上浮或者下调,从而对建设工程造价造成直接影响,如果未及时进行合理控制,还容易引起比较严重的造价风险,对企业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建材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可能会导致工程造价增加,影响项目施工效率和质量,也容易引起合同双方之间的纠纷,承包商运营风险也随之增加。鉴于此,通过完善合同条款,强化建筑材料价格的合理控制,能够有效规避风险,推动项目工程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材料价格风险控制[J].材料保护,2020,53(10):175-176.

[2]金玮玮.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材料价格风险控制[J].房地产世界,2021,(10):61-63.

[3]汤学婧.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28):234.

[4]黄丽丽,胡琛.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对建筑工程造价影响的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9,17(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