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减”政策,精简作业内容——减负提效指引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聚焦“双减”政策,精简作业内容——减负提效指引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张兴玉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龙沙南苑小学校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 161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与教育行业的不断改革,我国对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了重视程度。面对各学科知识难度的不断攀升,以及大量课后作业的堆砌,小学生难免会产生压力与疲惫感,不利于发挥教学价值。基于此问题出台了“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教师若想要提高教学质效,就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优化课后作业内容,给予学生轻松学习体验。本文就针对“双减”政策指引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展开思考研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前言: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活泼好动,不能够长时间保持专注度去完成学业任务,如果不采取措施来缓解学习上的压力,就会导致教学效果降低。“双减”政策的出台意味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其落实关键在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效,这也就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遵从精简原则与多样化原则,确保学生抱有强烈的好奇与兴趣去完成作业,充分发挥作业教育效果。

一、“双减”政策概述及落实意义

    “双减”政策是以减负提效为宗旨而出台的新教育政策,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学习能力的多样化提高,此项政策自落实起就取得了不小的正向效果。

    以教师的角度来讲,“双减”政策使教师的专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精简,在确保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深度发掘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紧抓核心思想,并将其进行整合与深入分析,凝聚成学生所要学习的资源,如果能够达成此目标,将会为教育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充足助力。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双减”政策的出台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与休闲的机会,通过减负举措来帮助学生逐渐调整焦虑的学习状态,掌握良好的自主学习技巧,并将以往传统的习题堆砌式的作业模式转变为更具多样化与实践性的作业内容,使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大有帮助[1]

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一)丰富作业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推动力,不论是对知识的记忆还是对技能的掌握,只要学生拥有充足的兴趣,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且好奇心极强的年龄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借助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课后作业,遵从趣味性原则,通过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过《望庐山瀑布》这一课以后,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绘画类的作业,让学生结合本堂课所学知识以及自身对此古诗的情感理解来进行绘画,画出自己脑海中的庐山瀑布壮丽景色。绘画类的作业形式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也能够增强学生对古诗的情感理解,深入感悟作者在古诗中所寄之情,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又如:在学习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一课后,为学生布置角色扮演类的趣味作业,让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角色扮演,结合故事中的对话来深入了解顾客与裁缝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最后,由学生将自己的作业以视频的形式上传至班级群中,也可以通过班级群观看其他小组的作业完成情况。此种角色扮演类形式的作业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语文自主阅读能力提升大有帮助[2]

(二)发掘教材知识,启发学生思维

    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应以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思想,确保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作业,比如,有些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带有启发思维效果的作业。

    比如:在习过《曹冲称象》这一课后,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文中主人公富于想象,且善于观察和动脑的优良品质,就可以设计思考类作业,让学生思考:曹冲所用到的称象方法是最好的吗?如果是你会想到怎样的称象方式?文中称象用到的石头可不可以用其他的物品或是人来代替等等。运用提问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思考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设计实践作业,锻炼自学能力

    若想要达到减负提效的教育目标,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就不应过于侧重书面形式,而是要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增强学习感悟。

    比如:在学习过《找春天》一课后,可以为学生布置探索类作业,让学生到户外寻找身边与春天有关的事物:刚刚冒出新芽的枝干、正在悄然融化的冰雪皆可。教师也不要限制学生的作业完成形式,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也可以用拍照、视频、文字等方式记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实现学生多样化发展的目标。最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作业内容来谈一谈感想,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

    又如:在学习过语文教材中有关“神话”单元的知识后,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书籍或网络等渠道来收集更多中华传统神话题材的故事内容,通过课外阅读开拓学生文学视野。然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为喜欢的故事背诵,并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讲述或表演,这种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信的目标。

结论:综上所述,作业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有着巩固所学知识记忆、增强知识应用能力的效果,若想要发挥出这些作业价值,就需要语文教师能够落实“双减”政策,关注作业形式与作业内容的创新优化,摒弃以往传统堆砌习题式的作业模式,将实践与理论相交融,引导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思考、探索与发现,进而获取到对自身发展大有裨益的知识与感悟,同时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这对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黄晨怡.“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21):51-52.

[2]吴怡.“双减”下有效作业设计思路——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2(02):34-35.

[3]陈秋影.“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2(0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