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河灌区经济引洪流量的确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桑干河灌区经济引洪流量的确定

王志鹏

 朔州市水利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省朔州市036002    

文摘  朔州市桑干河灌区是清洪水两用灌区,原渠道设计洪水流量为50m3/s。文中初步探索了本灌区的引洪流量确定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引洪流量大小与工程规模投资的相关关系,以及引用洪水的作用与灌溉效益。得出在满足渠道水力要求的前提下,洪水流量一般取偏小值较为适宜,本灌区引洪流量由原50 m3/s降为25 m3/s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关键词 灌区  引洪流量  确定

1  前言

桑干河灌区为清洪两用灌区,灌溉水源由东榆林水库调节供给,清水源为神头泉,随着上游平朔露天煤矿、神头电厂、其它工矿业的发展,神头泉组流量由70年代的8.6 m3/s,减少到现在的不足5.0 m3/s,工农业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利用好河道洪水就显得很有意义,在此情况下恰当地确定洪水流量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课题。

灌区设计面积24000hm2,原设计洪水流量50 m3/s。1997年灌区规划设计时,考虑到洪水历时及规模,确定为总干渠以上范围为洪水利用区,并对原设计洪水流量进行了校核验证。

东榆林水库自1979年垮坝失事至今一直是空库渡汛,因此不考虑水库对洪水的调节作用。

2  基本资料

资料来源于各年度水文年鉴桑干河罗庄测站(渠首所在地)的实测洪水资料。对近30年来各次洪水进行分析整理,共选出97次洪水进行计算分析。

把每一次洪水过程数据输入微机,运用编好的程序求其洪量。然后根据各次洪量及各年洪量进行频率计算。

频率P=31%—35%的5次洪水定为3年一遇洪水,P=48%—52%的5次洪水定为2年一遇洪水。

3  引洪水的作用

从计算结果可知(见表1):P=25%年洪量为3600万m3左右,P=50%年洪量为1570万m3左右,P=75%为160万m3左右,3年一遇(P=33%)洪量为520万m3左右,2年一遇(P=50%)洪量为350万m3左右。结合桑干河天然年径流情况分析如下:

从频率对应年份水量分析:枯水年的洪量占年径流的0.6%,用水全靠清水;平水年洪量占年径流的5%,而达到2年一遇以上洪水也只有3次左右, 年引洪量大约1000万m3左右,可灌溉农田2000—2667hm2;丰水年洪量占年径流的10%,虽有洪水可以引用,但据实际情况本灌区上游没有必要引洪灌溉,洪水只能引来淤漫盐碱荒滩。

以上分析认为,从农作物生长期灌溉制度来看,平水年可利用部分洪水浇地,灌溉面积2000—2667hm2,占灌区设计面积1/10;而丰水年引用洪水主要是起淤荒压碱,改良土壤的作用。

表1    年径流计算结果表

频率

P=25%

P=50%

P=75%

天然年径流(万m3

35900

31700

28300

年洪量(万m3

3600

1570

160

年洪量占年径流的比例

10%

5%

0.6%

达到3年一遇的洪水次数

2—3

1

0

达到2年一遇的洪水次数

1—2

1—2

0

4  设计引洪流量的确定

    灌区总干渠纵坡为1/3800,设计洪水流量首先要满足渠道不冲不淤条件,据灌区几十年观察试验,洪水流速达到1.0 m/s左右即能满足渠道不冲不淤、冲淤平衡的要求。根据灌区规模的实用经济断面的要求,笔者用微机编程进行试算,洪水流量最小应在25 m3/s左右。

现就3年一遇洪水及2年一遇洪水当引用流量为20、25、30、35、40、50 m3/s时,可引用洪量及工程规模投资分别作一浅析。

确定有代表性的10次洪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计算机作洪水过程线进行直观分析,P=31%、P=34%、P=48%三场洪水都为低洪峰(洪峰流量小于50 m3/s,主要以20—30m3/s流量为主)长历时形式,对灌溉引水较为有利,初步认为引洪流量定为25 m3/s较为合适,不作进一步计算。P=32%、P=52%二次洪水为多洪峰形式,但主峰及洪水变化趋势与其它几次洪水相同,也不作计算。下面就选定其余5次洪水进行定量性分析(见表2)。

表2    流量与引洪量关系分析

洪水次

频率(%)

洪量 (m3

引洪数据

引用流量(m3/s)

20

25

30

35

40

45

50

8303

33

524.7

进渠洪水量(万m3

217.9

255.3

282.9

307.9

331.9

355

377

占总洪水量的百分比

41.5

48.7

53.9

58.7

63.3

67.7

71.9

相对差值(万m3

37.4

27.6

25

24

23.1

22

边际系数

7.48

5.52

5

4.8

4.62

4.4

8203

35

517.2

进渠洪水量(万m3

422.4

443.9

451.8

458.9

466.3

471.8

476.4

占总洪水量的百分比

81.7

85.8

87.4

88.7

90.2

91.2

92.1

相对差值(万m3

21.5

7.9

7.1

7.4

5.5

4.6

边际系数

4.3

1.58

1.42

1.48

1.1

0.92

8301

49

376.4

进渠洪水量(万m3

195.2

234.6

260.7

281.7

299.2

308.7

319.2

占总洪水量的百分比

52

62

69

75

79.5

82

85

相对差值(万m3

39.4

26.1

21

17.5

9.5

10.5

边际系数

7.88

5.22

4.2

3.5

1.9

2.1

8102

50

353.5

进渠洪水量(万m3

262.5

284.3

302.8

317.3

327.7

336.5

342.3

占总洪水量的百分比

74.3

80.4

85.7

89.8

92.7

95.2

96.8

相对差值(万m3

21.8

18.5

14.5

10.4

8.8

5.8

边际系数

4.36

3.7

2.9

2.08

1.76

1.16

6701

51

333.8

进渠洪水量(万m3

191.5

208.8

224.3

299

252.8

261.8

266.9

占总洪水量的百分比

57.4

62.6

67.2

71.6

75.7

78.4

90

相对差值(万m3

17.3

15.5

14.7

13.8

9

5.1

边际系数

3.46

3.1

2.94

2.76

1.8

1.02

4.1  引用洪量分析

把小于等于该设计流量以下部分作为引用洪量,计算结果详见表2,其中:边际系数=所增加的洪量/增加的流量数。

从表2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综合5次洪水,流量从20 m3/s增至25 m3/s引用量增幅及边际系数最大,其它相对都比较小。说明洪水流量取25 m3/s,引用流量占每次洪水总量的48.7%—85.8%为210—440万m3是合适的。

4.2  设计流量与规模相关分析

本次相关分析从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渠道防渗单方面考虑。由于桑干河灌区地处晋北寒冷地区,渠道断面较大、冻涨破坏较重,因此按浆砌石下衬防渗布防渗来进行比较,其中浆砌石单价为134.18元/ m3,铺筑防渗布单价为6.5元/ m2,现就总干渠渠道防渗工程量及投资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引洪量与工程投资规模关系表

流量(m3/s)

20

25

30

35

40

45

50

浆砌石工程量(万m3

34.48

37.82

41.59

44.34

44.40

45.85

46.46

相对差值(万m2

0

2.84

7.11

9.86

9.92

11.37

11.98

增加工程投资(万元)

0

381.07

954.02

1323.02

1331.07

1525.63

1507.48

铺设防渗布(万m2

48.78

52.15

55.59

58.41

61.25

64.15

65.60

相对差值(万m2

0

3.37

6.81

9.63

12.47

15.37

16.82

增加工程投资(万元)

0

21.91

44.27

62.60

81.06

99.91

109.33

合计增加工程投资 (万元)

0

402.98

998.29

1385.62

1412.13

1625.54

1716.81

    表3可知:不包括其它渠道及渠系建筑物,仅总干渠进行防渗处理,流量由20 m3/s增至25 m3/s就增加直接投资费402.98万元,若按原设计流量50 m3/s则要增加1716.81万元。由前可知:灌区每年可引洪水量大约1000多万m3左右,若设计洪水流量定大了,引用洪量也不会增加多少, 反而造成工程规模大、投资高等一系列问题。从社会效益上来说,加大了防汛难度,给灌区人民财产带来不安全因素;从经济效果来说,投资与收入相差甚大,不经济合算。因此干渠洪水流量取25 m3/s比较合适。

作者简介:马瑞文(1965出生)男,工程师。1984年毕业于山西省水利学校农水专业、1990年毕业于水利部丹江口职工大学微机专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