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化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化课堂

彭云昌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三贤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素质教育是注重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重视人个性发展的教育。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集中体现了自主的教育思想。因此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自然需要自主,提倡以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开放型、自主化的教学模式。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现自主化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主动灵活地驾驭课堂

  课堂教学要实现自主化,教师首先必须自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教师的自主首先表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教师必须用全面的素质教育思想,统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教法,把教材知识固有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顺序有机的统一起来,设计合理的科学的过程。在教材使用上要自主,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局限于教材。教师自主还表现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是否最佳。应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与积极性,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面向全体学生,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媒体,让学生主动观察、讨论、探索知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口、脑、眼、手)参与教学,坚持启发教学,在知识衔接处、转折处巧妙设疑,显示出高超的课堂调控水平。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就需要老师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多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间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协作的意识。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先让学生准备好若干个三角形,事先量好每个角度,然后老师有意让学生任意报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快速“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几次表演之后,学生就奇怪了。教师就抓住学生想知道个究竟的时机,展开教学,组织学生小组探究其中的规律,一下子把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为顺序完成教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设计合理的过程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思维训练材料,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多方感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方法与策略;第三要提供创设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并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问题的意识;第四要不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情境,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与方法,特别是创造思维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教师可这样安排:出示例题3/5÷3,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小组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提示(如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整数除法计算)。经过小组讨论、探究,学生想出好多方法:

  1/5÷3=3/15÷3=1/15

  1/5÷3=(1/5×5)÷(3×5)=1÷15=1/15

  1/5÷3=(1/5×1/3)÷(3×1/3)=1/15÷1=1/5

  1/5÷3=0. 2÷3=2÷30=1/15

  然后老师再让学生观察并研究每种方法有着哪些局限性?哪种方法最方便?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弄清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得到很好的思维训练。

  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化的有力保证。

  学生在生理、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素质教育又要求我们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注重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即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几个不同层次的学习组,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同进抓好“两头”,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成功的机会,真正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教学的自主化。

  在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提问,组织讨论,板演练习的时候,要以“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评价同样又应有不同的标准,对学生的表达、操作等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分层教学就形式而言一般可分两类,一类可归纳为显性分层设计,指教师预先将内容与学生划分不同的学习组,明确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规定哪些必修内容?哪些为选修内容?使学生达到不同的水平。

  如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直接做较难,灵活性的习题,而让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基本题时可选做带星号的习题,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干脆只做基本题。这样既减少学生无效的学习,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并且获得相应的成功。特别增强了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信心,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卑感,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另一类可称作隐性分层设计,即教师不明确划分小组也不提出不同要求,采用开放式弹性的教学,同样可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多用在同一内容的探索活动中。

  比如第十一册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可出示探究题:修一条400米长的公路,修了4天,正好完成全长的2/5,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共需多少天?可怎样解答?小组讨论并将自己思路说给同学听,然后小组汇报,集中交流,现取几种说明:⑴400÷(400×2/5÷4);⑵4×[400÷(400×2/5)];⑶4÷(400×2/5÷400);⑷设共需X天完成 X·(400×2/5÷4)=400;   ⑸400÷X=400×2/5÷4;⑹1÷(2/5÷4);⑺4÷2/5;⑻4×(1÷2/5)。

  有些学生短时间内想出了好几种,有些学生短时间内只想了一两种。而且如把问题改成求修完这条路还需要多少天?将会出现更多的解答方法,训练的价值较高,达到同一内容,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的目的。分层教学在讲究层次性同时,更要注重开放性,(即弹性),不局限于一种方法、思路、结论的探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自主性,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己水平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确实做到了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是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有力保证。

  课堂教学自主化是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其实质是教师、学生在教学中充分自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的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提供服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实施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