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育人  智慧启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1

灵动育人  智慧启迪

王李莉

山东省莱阳市和平小学 

   莱阳市和平小学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办袖珍、精品学校作为发展目标,在实施德育工作一体化的过程中提出了“灵动育人”的德育模式,构建“激发灵性、触及灵魂、感动心灵”的学校特色德育主阵地。

一、背景分析

莱阳大地人杰地灵,千百年来充满灵性的五龙河蜿蜒于这片肥沃的土地,养育了一方热土一方人,形成了独有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灵性”是根植于莱阳市和平小学的地域文化基因。学校深入挖掘自身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内涵,结合新时代“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要求,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灵动育人”德育模式,即:通过课程与活动,让教育直抵学生的内心,唤醒灵动的生命意识,培养灵敏的思维特性,塑造灵秀的性格品质,孕育灵气与活力,激发灵性与智慧。

二、明确实施途径

(一)境显灵韵 

以“童心永向党、争做小先锋”为主题,打造积极向上、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烟台市少先队示范阵地”。

1.灵动先锋阵地——先锋队室

面向全体队员进行少先队教育和先锋教育,给队员以归属感和使命感。

2.灵动先锋中队——先锋中队室

每个中队以自己喜爱的先锋的名字命名,在中队室外设立中队名牌:展示中队名称、先锋口号、先锋愿景、中队风采,彰显中队精神。

3.灵动先锋校园——先锋走廊文化

通过先锋宣传走廊文化和风采展示区,宣传少先队知识和先锋精神理念,展示队员热爱少先队、学先锋、争做小先锋的作品,同时把各中队的先锋理念渗透给其他中队的队员。

(二)课漾灵智  

在坚持基础学科德育一体化的基础上构建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新型德育课程体系。

1.基础德育课程 悟学科灵知

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统领,整合各学科课程中的智慧、德性、文化、法治元素,初步构建起一体化实施的“综合思政”课程。使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2.思政德育课程 铸学生灵魂

分年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本教材、进德育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化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认识,逐步形成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信和自觉。

3.德育校本课程 育学生灵趣

   开设“灵明少年”校本课程体系,包含爱我祖国、爱我家乡、感恩师长等十个篇章。每个篇章之下设立多项指向学生成长需求的小而实的课程,启德、立德、冶德。学校借助校本课程开展选课、走班等改革,打造课程超市,让每一名学生获得个性化成长的机会。

4.开设灵犀家长提升课程

学校为家长开设家长学堂。编写校本教材《家教智慧100例》,与家长一道分享教育成功的秘诀;在微信群开设家校共育亲子平台,推送优秀家教视频、案例。家长为学生开设“家长讲堂”,结合自身职业特点为孩子们打造异彩纷呈的课程,实现家校协同,灵犀育人。

(三)师蕴灵慧

学校开设灵慧教师发展课程。《教师温情教育》校本教材,燃起灵魂塑造者的热情;组织教师从不同渠道、不同维度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品读经典中修身立德;精选的系列教师必读书目让老师以德润身,修己达人。

(四)管有灵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少先队员作为少先队的主人,只有主动参与到队的管理中去,才能灵动成长,激扬灵气。

1.榜样示范悟灵动先锋精神

每中队评选中队小先锋,奖励佩戴名牌,做到榜样示范。大队评选小先锋监督岗,对各中队队员日常行为进行监督量化,真正发挥了少先队员的自我管理和主人翁意识。

2.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塑灵动德育之本

从新生队前教育开始,定章立标,建立“红领巾集章存折”,构建“基础章+特色章”的红领巾星级奖章评价体系。引导少先队员们在实践中自主教育、增长才干、不断进步。 

(五)行有灵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遵循“实践-体验-感悟-内化-外显”的学生成长规律,开展爱国、感恩、劳动、科技等“灵动践行”项目式主题活动。

六、特色评价机制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自主管理能力,我校以“存的是美德,储的是亮点”为宗旨创办了“学分银行”,建立多元的道德评价体系。

学校设“红领巾银行总行”,下设各班共19个支行。评价内容包含日常行为、学习表现、劳动实践、体能训练和好人好事等方面。每周举行一次学分兑换活动,孩子们用奖励的学分,到“学分银行”兑换自己喜爱的礼物。

“学分银行” 让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充满活力和动力,让每个生命灵动灿烂的成长。 

灵动育人,用生命激扬生命,用灵魂滋养灵魂,唤醒了师生自我成长的动力,在铸魂育人的道路上书写着绚烂的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