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小古文——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玩转小古文——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策略探究

罗志鑫

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文昌小学校   616650

摘要: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当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我国民族文化留下的智慧。”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育工作者更应当遵循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成长特征,能够真正地从小古文教学作为切入点,通过进一步挖掘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优质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和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小古文背后的文化特征以及历史创作背景,通过小古文作为切入点,更加深入地探究我国上下5000年的灿烂文化历史,帮助学生沉淀丰厚的语言素质。本文主要是分析了提升学生古文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古文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在基础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古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本中最为关键的教学资源,也是课本编排中的有机构成部分。古文部分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中承载着非凡的教学意义,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通过安排一些短小而充满趣味性的小学古文故事,更能够引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探索热情和兴趣。因此,义务阶段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通过进一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古文教学内容,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找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切入点,让小古文教学能够充满生命力。

一、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的现状

人教版教材中所选取的文言文大多数都是一些短小且精悍的历史故事,通过叙述历史故事或人物故事为题材,弘扬各类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及中华传统美德,希望能够在引导学生树立价值观念的基础阶段,帮助学生积极探索中国传统优质文化。但目前小学阶段的小古文教学工作却并未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浅显教学的问题[1]

(一)应试教育模式下对于文章的被动接受

在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下,小学阶段开展小古文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为了帮助学生取得高分,主要将教学的目标集中在对于古文词句的理解方面,大多数的课堂教育实践都是参照教材书,为学生逐字逐句地讲解古文的意思。这也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到小古文文章中的特殊韵味,尤其是在背诵和翻译的过程中,甚至还会对古文产生畏惧心理。

(二)教育存在短视性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部分小学教育工作者本身的古典文化功底相对薄弱,并且,对于古典文学的钻研力度不足,在没有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前提条件下,教学的过程也不够严谨。这也导致小古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始终存在着短视行为,只能带领学生借助教科书周而复始地进行实际和解释,甚至还有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性,以古文文意“模糊”作为借口让学生摸不着头脑[2]

(三)小古文教学与生活实践脱节严重

小古文教学虽然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但其实古文中所描述的故事和内容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学生分析和背诵古文之后,却并不注重带领学生了解古文文章中的情感价值,这也导致学生始终感觉古文与现代实践生活距离甚远,无法拉近学生与顾问之间的距离。

总而言之,在日常的小古文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当突破传统的“注释”、“背诵”等浅层教学目标,而是要将小古文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思想价值和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面,通过情趣和品位的教学熏陶学生的人格精神,使学生能够在语言文风的浸润下树立语文学科思维观念。

二、基础义务教育阶段小古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情景教学是新课程教育改革下的新产物,也能够为小学阶段的古文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思路。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古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课程缺乏趣味性的问题,难以真正的调动学生参与古文学习的热情。而相比于普通的现代人来说,古文学习本身就存在理解难度较大的问题,如果学生无法得到正确的引导,也就无法体会到古文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创设更加直观立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地置身于古人所描绘的世界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3]

例如,在学习《春日寻芳》这篇小古文时,文章中不仅描写了孩童在春日时节放纸鸢的情形,同时还写出了春日时节妇女和闺蜜一起踏青赏杏的情景。但是考虑到古文中的文字含义与现代文之间有所差异,很多学生在理解起来觉得缺乏想象的空间比难度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将《春日寻芳》中的每一句短文都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将孩童放风筝、闺蜜少女一起踏青、妇女赏杏的情景与图片的方式体现,带给学生更加立体和直观的体验感。通过对图片的了解,学生仿佛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春日情景中,甚至还能感受到春天的鸟语花香,也能够带领学生更加了解这篇古文的真实含义,使学生的理解更加简洁容易。

(二)通过联系实践生活,唤醒学生学习古文的内在热情

古文其实就是古代人对于日常生活的见解,其实,古文与现代文一样在文章的描写过程中,都蕴含着内在的情感价值和思想感情,只是在文字的表现形式有所差异。但考虑到学生现代生活距离古代遥远,很多学生对于古文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看到小古文中的文字还会产生畏惧心理,面对古文学习,还会出现无从下手的局面。针对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让学生放下对古文的戒备心理,能够将古文中的文学故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连接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拉近学生与古文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了解古文其实只是文字的表达形式与现代文有所差异,进一步唤醒学生学习古文的内在热情

[4]

例如,在学习《司马光》这篇文章时,文章讲述了孩童在掉进盛满水的水缸之后,司马光在水缸底部砸洞救人的故事。为了进一步升华学生对于本篇文章的体验感,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将文章编排成真实的故事,并且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心爱的玩偶掉到了盛满水的水缸中,怎么样能够将心爱的玩偶救出来呢?”然后让学生集思广益,通过这种生活实践问题与古文之间的相互连接,引发学生学习探索古文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三)延伸古文的教学内容,深化情感价值的探究

在古文教学过程中,仅凭教育工作者对古文表层含义的讲解是远远不足的,想要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并升华学生的情感,就必须要实现对古文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和拓展。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帮助学生了解古文基本含义的前提条件下,能够有意识地对中国传统的优质文化进行渗透,这样才能够升华学生学习古文的情感价值[5]

例如,在学习《揠苗助长》这个小故事之后,教育工作者就应当适度地引导学生对现实的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发展应当顺其自然,有时候急于求成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反而会适得其反。通过文章背后内涵的引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文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提升学生的语文情感价值素养。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小古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中的重难点,为此,教育工作者更应当通过创设趣味情境、联系实践生活、注重情感引导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古文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冬晓. 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新作文,2022,(03):23-24.

[2]苏芷凡. 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古文”教学策略探析[J]. 语文新读写,2021,(19):63-65.

[3]谢善茹.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古文”教学策略初探[J]. 试题与研究,2021,(20):93-94.

[4]雷天兰.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策略探微[J]. 教师,2021,(18):28-29.

[5]汤美萍. 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古文”教学策略初探[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