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潜移默化——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文以载道,潜移默化——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探讨

郭进

重庆市铜梁区庆隆镇长石小学

摘要:新时期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被提出,小学教育教学中也注重了思政教育的融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可让学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并肩前行,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他们学科素养明显增高。并且,在思政教育环境下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语文知识,感受其中蕴藏的道理。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政教育;融合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阶段,要强调思政教育的融合与渗透,围绕着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特点,对语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良好的体验。小学阶段也是学生能力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会帮助小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学科能力的提升,还会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成为新时期社会需要的人才。对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知到思政教育和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从教材中不断挖掘教育元素,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入价值

小学生因为年龄因素,对整个社会、世界都充满了好奇,在思想上、行为上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会更好的引导学生行为与思想发展,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观念,把学习到的道理与品质,转换成实际行为,真正意义上落实立德树人工作[1]。并且,小学生难以分辨是非对错,加之现象网络环境的复杂,因此很容易误入歧途。通过思政教育的落实,会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违法、违背社会公德,从而在行为上约束自己,促进学生思维、素质以及道德观念的发展。最后,思政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会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当中受益匪浅,这也满足了当下教育事业提出了课程思政要求,让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高效融合,提升了教育效果,也丰富了语文教学形式,使得教育更具有深度、内涵。

二、文以载道,潜移默化——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灵活导入思政内容

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但是,从以往的阅读教学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课堂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在思政教育渗透阶段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灵活性,将思政内容导入到语文教学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2]。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篇阅读文章,对文章大意有着初步了解。在学生阅读阶段,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以下几个问题:1.雷达和蝙蝠为什么要放到一起呢?2.生活中同学们见过蝙蝠吗?知道雷达有哪些作用?3.请同学表达一下该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会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理解,并逐一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分析研究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雷达是仿照蝙蝠声呐而制作成,所以课文才会把雷达和蝙蝠融合到一起学习。并且,一些同学见过蝙蝠,但没有见过雷达,所以他们认为雷达和蝙蝠应该长得差不多。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使用多媒体呈现出雷达和蝙蝠的照片。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第三个问题,学生说出科技发展属于不断探究的过程,无论发明哪一种东西,都需要在原有事物上进行创新创造。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会让学生了解科技的重要性,也使学生明白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意义,起到一定的思政教育效果。

(二)深挖语文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因素

传统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呈现出单一枯燥的局面,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知识的状态,这难以渗透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对此,教师需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把创新与创造融入到教学中,使语文教学水平明显增高,让思政教育得到有效的渗透。教师需要把语文教材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联系到一起,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懂得做人的道理,形成较强的道德素质[3]。并且,若想在教学中达成思政教育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需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容,从教材中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具有较高价值,呈现出作者的情感以及思想内涵。若教师仔细研读,把其中的思想因素、情感因素挖掘出来,便可以为思政教育的融合渗透提供素材,使学生在学习阶段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该篇文章中描绘了毛主席为了让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让乡亲吃水难的问题获得解决。对此,教师可利用文章内容对学生展开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学生感受到毛主席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着想的良好品质,从而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知道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努力学习,争取为国家以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

(三)借助语文实践活动落实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不单单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拓展延伸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教师科学安排课外学习时间,能够达成预期的思政教育目标,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感兴趣,主动配合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展开多元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趣味十足、内容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到思政教育。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父爱之舟》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围绕着课文主题展开实践活动,主题内容便是父爱及母爱。教师可通过主题演讲、课外阅读、生活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对父母的爱进行深刻感知,并用自己的行为回报父母,拉近学生和家人之间的情感。另外,新课标中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德育为先”,在讲解语文知识的同时,积极展开情感渗透,会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作用。通过此种教学方式,会将教育场所转移到室外,同时也会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让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升华,达成思政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再如,在节日到来时,语文教师可围绕着节日主题,带领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端午节包粽子、清明节去扫墓、建军节写主题作文等等。通过对各种节日文化的宣传,会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不断弘扬、继承优良文化[5]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与考虑,教师不仅要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同时也要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着手,打造出高质量的语文思政课程,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出来。另外,教师要注重生活化、趣味化的呈现,将一些生活中的思政案例引入到语文课堂中,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对知识与道理的理解,使他们获取到良好的学习体验,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海燕.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J]. 读与写,2021,18(30):282-283.

[2]刘娜.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J]. 学周刊,2021,35(35):11-12.

[3]张作栋. "课程思政"理念下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汉字教学改革探索[J]. 河池学院学报,2021,41(6):66-71.

[4]查正琴,查正权. 课程思政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文教资料,2020(4):83-84.

[5]刘丽清.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渗透[J]. 学周刊,2021(8):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