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在儿科临床的实践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医学心理学在儿科临床的实践性研究

岳晓静

乳山市人民医院 264500

摘要: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儿科是比较特殊的科室,因儿童年龄较小,无法准确的描述症状及不适,且在儿科诊疗活动中家属所扮演角色的比重非常之高,因此,医学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应用对于提升儿科诊疗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基于此,首先介绍了医学心理学教学及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其次探究了如何在儿科临床工作中提升医学心理学的实践性,以期为儿科医师提供指导和思路。

关键词:医学心理学;儿科临床;实践性

一、医学心理学在儿科临床诊疗的价值

    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医学心理学对于提升医生的人文关怀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学心理学是一门涉及到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的交叉学科,是高等院校开展专业医学教育时的一门必修课。在儿科临床诊疗工作中,我们通常将儿科称之为“哑科”,这是因为很多患儿不仅无法准确的描述自己身体的不适,同时在就诊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哭闹以及不配合,增加医师的诊疗难度。另外,临床工作经验表明,患儿对一些最普通的查体都会产生极强的抗拒行为和恐惧心理,出现诸如哭闹、嘶吼等行为,而这些行为会降低家长对儿科医师的信任,影响双方的配合。针对儿科诊疗工作的上述特点,医护人员有必要掌握基础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进而更好的安抚患儿,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同时,还可以通过医学心理学知识的应用来和家长产生共情,改善和家长的沟通方式,提升家长对诊疗工作的信任程度以及治疗依从性。

二、医学心理学教学及应用存在的问题

2.1无法做到理论和实践的配合及平衡

传统教学模式更加看中理论知识的灌输,同时采用大堂课的形式,教师负责教学进度的调配和教学内容的准备,在完成学科的教学任务后,组织考试来验证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思维方式以及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掌握了大量的专业概念、名词等理论知识却无法将其有效应用到临床工作当中。而医学心理学恰恰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选择所需的理论知识并进行转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会导致医学生难以将医学心理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

2.2医学心理学专业课程师资力量不足

医学心理学这门学科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进而帮助其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该专业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医学心理学的授课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专业医学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够保障教学质量。然而现阶段的情况是,负责理论知识教学的教师尽管自身接受了专业的心理学教育,但是缺乏临床工作的经验,而负责临床带教的老师则具备丰富的医学经验,但是却无法将医学心理学专业知识系统的教授给学生。医学心理学学科的这种教学现状使得医学生无法将临床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融会贯通,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三、医学心理学在儿科临床的实践性探究

3.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近年来,以医学为代表的专业学科推出了诸多全新的专业教学模式,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薄弱的现状。在开展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时,很多医学类高校尝试使用情景模拟教学以及PBL教学等全新教学模式。

情景模拟教学是以临床病例来创设教学环境,进而提升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尽管更加看重对学生紧急事件处理、医疗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培养,同时也能够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从而让临床医师在和患儿家长沟通时,能够适时地使用非语言技巧,并且控制自己的语速,让家长对诊疗工作产生更多的信任,保障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

PBL教学模式全程为“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该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授课内容给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权,让学生通过自查或者合作的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并解决问题。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模式不仅能够通过创设问题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专业知识,实现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3.2鼓励医学生在儿科实习阶段应用医学心理学知识

高校会安排医学生参加儿科实习,该阶段是学生掌握临床知识、培养沟通能力的重要阶段,但是很多学生在实习阶段并没有深入临床和病人沟通,而是跟着带教老师参与病例分析、教学讲座等,这种学习方式并没有帮助学生直接接触临床,仅仅是换了一个地方学习理论知识。因此,高校及带教老师需要改变这一现状,鼓励学生多和患儿及家属沟通,联系自己的表达、交流能力。同时,可以组织专业的医学心理学教师来儿科临床进行授课,让学生认识到医学心理学课程在儿科诊疗工作中的价值,从而提升学生在儿科实习阶段应用医学心理学的信心。

3.3探究医学心理学作为临床继教科目的可能

医学心理学作为医学专业教育阶段的一门课程,伴随着考试标志着该科目的结束,除了未来就职于心理科的医学生以外,其他专业以及科室的医学生接触医学心理学知识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对于临床医师的人文素质培养并不有利。但是临床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在儿科诊疗工作中,医患沟通是诊疗效果的基础和有效保障,因此,可以将医学心理学作为临床医师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一项课程,帮助临床医师巩固医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将该专业知识作为工具来真正的帮助到医生。

四、结语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也是每个普通家庭的重点关注对象,因此在进行诊疗活动时,掌握儿童心理情况,做好医患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健康意识提升的大背景下,将医学心理学应用于临床,提升儿科医师的人文关怀,能够明显减少医患矛盾,显著提升儿科诊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俞赟,刘亮,李洪,孙斌.医学心理学在儿科临床的实践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49):22-25.

[2]陈夏莲.心理学技巧在儿科临床医患沟通中运用的几点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3(18):196-197.

[3]张瑞莹,刘鸿慧,唐晓磊.儿科临床实习中护士遇到的伦理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9,1(03):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