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有效课堂参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有效课堂参与

王宏梅

安徽省全椒县第六中学  安徽滁州  239500

摘  要: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积极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之上的。

关键词:有效参与;激发兴趣;创造条件;有意后注意

学习就是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主动选择、 加工,建构意义的过程。这表明,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必须是建立在认同学习内容和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之上。事实也证明: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在课堂中对学习的有效参与程度。

一、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想参与

激发出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想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这是有效参与的前提。有效的课堂参与应该是全体学生主动的、实质性的参与,这就不仅要求要有主动的外部行为,更加要求要有主动的内在思维。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参与兴趣。

数学虽来源于生活,但也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就要利用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事务予以激发学习热情。教师想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数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减法的简便运算”这一内容本身就较抽象,我先结合图片给出条件和问题;体育商店里有乒乓球拍每副24元,排球每个34元,篮球每个46元,足球每个64元,如果给你100元钱,你最多能卖几种商品?还余多少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参与列式。教师将不同的算式按一定位置板书,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了减法的简便运算方式。

2.激发认知冲突,引起参与需要。

皮亚杰认为,当信息与儿童现有认知结构不匹配时,就会引起主体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的内部感受是一种不协调或不满足感,儿童就会努力地去克服这种消极感受,以恢复旧的平衡或达到新的平衡。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激发认知冲突,必将引发学生解决矛盾的内在需要。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先出示两组计算题:(1)23÷8,41÷9,(2)54.9÷4,37÷6。学生选择一组计算题,展开竞赛,结果学生很快完成了每组的第一题,却在第二题上卡了壳。由于除不尽,学生产生了困惑,教师明确表示题目没有问题,让学生继续算。计算的结果激起更多学生的疑惑,此时教师因势利导,按学生的要求,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计算,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入了学习过程中。

二、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参与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同时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让每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其中,这是有效参与的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观察、思考、讨论、实验、操作、练习、游戏等,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困生的参与能力。

1.重视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儿童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决定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在“做”中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可“做”的成分,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以参与到教学之中。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我要求每个学生拿出事先带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牙膏盒、玩具包装盒等,认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棱和面,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和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长,用橡皮泥做顶点,以粘成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从而清楚地看到12条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出长、宽、高和棱长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后动手用硬纸板做长方体和正方体,加深对它们特征的认识,也为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打下基础。

2.重视小组交流合作,提高表达能力。

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没有顾忌、约束,更容易相互启发,激活思维,碰撞出“创新性信息”。加强小组合作交流,也弥补了部分学困生参与度的不足。课内信息的交流是多向互动的,为了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高效性,要在交流之前明确角色要求。比如组长要组织好整个交流过程;表述者要敢于并善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达要清楚,且言之有理;倾听者要认真收集别人的信息,能自我理解,形成自己的认识,整个交流过程要互相尊重,能有机进行角色的转换等。通过这样的设计,层层深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在合作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三、加强有意后注意,维持学生参与

教师加强学生有意后注意,这是有效参与的关键。心理学一般把注意分成三种: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想的方法是强化有意注意向有意后注意发展,让艰苦的学习变成学生自觉的内在追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若喜欢数学教师,自然也会对数学课爱屋及乌。教师要关爱、尊重学生,创设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喜爱,用心与他们沟通,积极热情地参与他们的活动,真正当上他们生活中的“伙伴”,学习上的“朋友”,真正让学生相信你,敬佩你,崇拜你。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讲台、黑板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作图、板书讲解自己对题目或问题的理解;把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或选择。

2.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反馈,及时对教学目标、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控,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达到和谐统一,使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促进学生在参与中不断获得成功。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肯定性的评价语言及时给予反馈。我们经常采用下列方式:学生回答正确,用“你回答得棒极了”,“你真会动脑筋”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成功,用惊喜的语气加以肯定,甚至表示向他学习;对欲言又止的学生,用“胆子大一些,试试看,你可以的”;当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时,用“你成功了”,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我们的评价语言也要便于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长期坚持这样的思路组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会更加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就要努力创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表现欲望,注意因材施教,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成功愉悦中焕发旺盛的学习热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于殿义.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发展观[OL].新浪网,http://blog.sina.com.cn/s/blog_b631abcb0102w3x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