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陈振宇

身份证号码:441823199411115059

摘 要:举例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浅谈几点施工中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提出混凝土裂缝常用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裂缝;防裂措施;裂缝处理

改革开放以来,多数住宅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其中存在一个相当普遍的质量问题,就是现浇楼板的裂缝问题,这成为居民对住宅质量关心的重点。主要的混凝土裂缝表现为:面层龟裂,纵向、横向裂缝。从结构安全方面考虑,一般情况下这些裂缝不对结构产生影响,安全危害不大,却因为渗水、钢筋锈蚀、天花板发霉等缺陷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使用体验。所以有必要在实际施工中对现浇混凝土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

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混凝土材料及环境因素

在城市里,很多是高层建筑,设计者为了减轻楼体重量,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是常用的方法。混凝土浇筑一般使用泵送方式,这就要求混凝土有较好的流动性,所以为了达到高强度等级、高流动性,通常就采取增加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增加砂率,减小骨料粒径等方法。但水泥用量比例大了,这样会导致水化热增加。遇到不利环境,例如在干燥炎热或湿度低且大风天气情况下,表面失水过快导致产生收缩。混凝土终凝前强度很小,此时混凝土的强度无法抵抗本身收缩的拉应力,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1.2 模板拆除过早、施工材料撞击导致混凝土开裂

过去的开发商为了提高商品住宅的施工效率,追求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的高速度,在浇筑混凝土楼板后,钢筋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范要求就拆除底部模板,这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贯穿性裂缝。为了赶工期,混凝土浇筑后第二天,工人使用塔吊把大量的木方、脚手架直接堆放在楼面上,新浇筑的混凝土楼面强度低,无法承受较大的荷载。塔吊吊运材料在下吊过程中,材料直接撞击楼面往往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局部裂缝。

1.3 后浇带施工不规范引起的裂缝

如果钢筋混凝土一次浇筑面积较大,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出现收缩变形,这种情况,规范要求设置后浇带。如果施工过程中后浇带不按设计要求、规范流程进行施工,例如施工的时候未留企口缝,搭接处有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搭接处有粉尘、木屑等未清洗干净等情况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1.4混凝土浇筑时过振和模板未充分湿水导致的裂缝

如果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过度振捣,体积相对较大的粗骨料沉落底部,细骨料在上部,造成表面砂浆层比下层凝土的干缩性能大,待表面水分蒸发后,容易形成收缩裂缝。现今,混凝土工程使用最广泛的模板就是木质模板,如果模板使用前是干燥的,浇筑前未进行充分湿润,完成混凝土浇筑后,模板会慢慢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引起混凝土失水从而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2、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2.1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降低砂率,尽量减少水泥含量。优先使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粉煤灰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等。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且骨料碱活性要低,减小砂率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从而降低裂缝的发生概率。水泥与水接触立刻发生水化反应放出大量水化热,夏季温度较高的时候,有条件的混凝土搅拌站可以使用冰块制作混凝土,降低混凝土本身的温度,同时尽可能减少混凝土与外部环境温差,避免裂缝的产生。

2.2 规范施工操作程序

禁止过早把砖块堆放在楼面,不要过早拆模、减少机械撞击。在完成楼板浇筑后,木工、铁工相继进行下一步工序,新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较低,不能承受过大的荷载,建筑材料应该分散堆放,降低集中荷载。在吊装材料的位置,应该设置缓冲垫层,避免塔吊下料过程中材料直接撞击楼面。

2.3 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

后浇带施工前要制定施工方案,按照规范流程施工。施工现场因为切割模板,地上难免出现木屑,在新混凝土浇筑前,清理后浇带的木屑、灰尘,同时要清理混凝土浮浆,凿除表面松动的石子,露出新的混凝土并冲洗干净,充分湿润,然后再进行浇筑。图纸要求留企口缝的,搭接缝尽量整齐。底部模板搭接错开后浇带,避免水泥浆从模板搭接缝流失而影响后浇带的密实。

2.4 要充分湿润模板且进行有效振捣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将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其过多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要处理好模板的接缝,防止振捣时漏浆。要做好对工人的技术交底,振捣时监理应该旁站。使用震动棒要点是“快插慢拔”,插入点布点要均匀,要避免局部漏振或过振,漏振会导致蜂窝,降低混凝土密实度。过振会使得粗骨料下沉,水泥浆上浮,硬化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容易产生裂缝。

2.5 做好浇筑后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关乎其质量的好坏。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宜马上进行喷雾养护工作。在浇筑完成后立即使用薄膜覆盖,以防止水分快速蒸发。混凝土覆盖的材料有麻袋、草席、阻燃保温被等,覆盖物应保持湿润,以避免覆盖物从混凝土表面吸水。终凝后开始洒水养护,水量应达到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的状态,而不是短暂的湿润,洒水时不得直接对混凝土表面冲刷,以免混凝土表面受损。混凝土硬化是缓慢放热的过程,环境温度低时,此时混凝土表面应覆盖保温层。如遇高温、大风、干燥天气,应及时覆盖,确保混凝土早期不失水。尽量延长混凝土养护时间,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3、常用的裂缝处理方法

3.1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常见且操作简单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裂缝宽度小于0.3mm。在早期养护过程中,因为没有覆盖或者覆盖不全,洒水养护不足,引起表面产生细微干缩裂缝。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然后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全覆盖,充分湿润混凝土表面,并延长养护时间,这样可以修补表面的细微裂缝。

3.2灌浆法

灌浆法就是利用压力设备,把填补裂缝的胶凝材料挤压到裂缝里面。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者有防渗要求的裂缝修补,同时,细微裂缝和较大的裂缝都适用该方法。压送设备将胶结材料挤压到混凝土的裂缝里面,使得胶结材料灌满所有裂缝。待胶凝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整体,从而起到修补的作用。我国建筑市场上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聚氨酯。

3.3 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通过凿除损坏的混凝土,然后浇筑新的混凝土或使用其他材料置换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一般用于处理比较严重的混凝土裂缝,例如裂缝导致混凝土整体松动,影响结构安全。一般工程上常用的置换材料有: 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

4、结语

因为混凝土的特性及其具有的优点,现今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混凝土仍是主要的建筑材料。而住宅楼板出现裂缝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楼板的抗渗能力,降低承载能力,影响房子的使用功能,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缩短建筑物的寿命。因此有必要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规范施工流程,避免裂缝的产生,从而保证建筑物各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应惠清.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8

[2]GB 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GB 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