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浅谈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习惯的培养

李音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丹华小学  

【摘要】批注式阅读是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形式,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而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批注式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目前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批注式阅读习惯  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所谓阅读习惯,是指在长期的阅读习惯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动的进行阅读理解的动作倾向。它不同于阅读技能,阅读技能是根据阅读的需要而发生或停止的,而阅读习惯却是完成阅读活动的一种需要或倾向。当然熟能生巧,习惯和技能又是相互促进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只要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这种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和完成。这对于学生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批注式阅读习惯的现状

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往往被忽视。教师备课时往往会忽略此项内容,上起课来不注重学生种种批注式阅读习惯的表现,看不到有意识地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措施,课后注重检查学生阅读习惯的就更少了。长此以往,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例如,读书像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机械的把书面语言变成声音,大脑思维不启动,读完课文坐等老师提问,课上所学到的知识、方法不能自主的圈、点、勾、画,记录下来,更不注重知识的巩固积累等等。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严重地妨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批注阅读习惯,既是全面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需要。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批注式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应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做批注的习惯;读书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的习惯等等。在这些习惯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就是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思考,边圈、点、勾、画,随时批注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得到长足地发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脑思考是一回事,自主动脑思考又是一回事,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培养学生良好的批注式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

(一)提要求,明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首先要明确,在阅读教学中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养成哪些习惯?每一项习惯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然后,分阶段明确具体地给学生提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注意知道学生,向预定的目标努力。例如,培养学生读书做批注的习惯,就要学生明确,坐下来准备读书了,应自觉地把笔拿在手里,打开笔记本。在阅读过程中,低年级的学生边读边划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中年级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划一划有关词句;高年级则让可以让学生边读边试着划分段落,把读懂的内容,获得的新知识,不理解的词句,或圈画在书上,或记录在笔记本上,或在词句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每次读书之前都根据不同年级明确地给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直至形成一种习惯与学生如影随从。

(二)明方法,重落实

目标明确了,根本还在于落实。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一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以让学生养成做批注的习惯为例,每次阅读之前,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都拿起来笔,打开了笔记本。在学生自己阅读的时候,教师应巡视,看看学生是否按要求标上自然段,划了有关词句,提出了疑难问题,记录了有关内容;在发言讨论、教师引导点拨的过程中,教师要看学生是否都做到了随时圈画、修改和记录。做的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发现好的经验及时予以推广,没有按要求做的,教师则应及时提醒。如此长期坚持,促使学生阅读做批注习惯的养成。

(三)勤实践,善引领

由于小学课文的数量有限,学生仅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课内阅读,没有课外阅读的补充,或虽有课外阅读,但是只是一味地追求精彩的故事情节,走马观花看热闹,是不可能养成良好的批注式阅读习惯的。因为,良好的习惯非旦夕之功,它是长时间的反复重复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应该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任务。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明确提出读书要求,并对此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监督。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摘抄本,规定好学生摘抄的内容。比如,低年级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子,中高年级写写读后的所疑、所获、所感等等。每周批阅,一月一小结,期末总评选出优秀者,予以奖励。通过检查学生的摘抄本,观察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是否也注重了阅读习惯的养成。另外,还可以通过家访、个别交流、进行课外阅读书籍交流、知识竞赛等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及时纠正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要求。

(四)严把关,不松懈

良好的批注式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活动中有意识地反复进行的基础是上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学生每项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都应“严”字当头。不按照要求做,不行;偶尔做一下,也不行;一个循环下来,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形成自动化的倾向,就再来一个循环。不能因为新习惯要求的提出,而放松旧习惯要求的检查、落实,更不能因为短期教学行为而放弃某些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培养良好习惯或破除不良习惯时,不仅要决心和信心,还要有恒心,常抓不懈。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正如朱敬本老师所说:“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牢牢地记住严格,再严格!重复,再重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因此,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借助批注式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促使他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叶圣陶语文教论集》  叶圣陶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朱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