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州黄河滩地慢行系统中游憩节点的设计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关于郑州黄河滩地慢行系统中游憩节点的设计探究

张英武

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300171

摘要: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已成为国人的神往之地。在日益增长的旅游诉求下,沿黄地区对于黄河问题的治理与旅游开发也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黄河滩区现状的研究,总结了滩区建设遇到的诸多问题,并从选址布局、优化建设环节、海绵系统、传统文化、构筑形式、种植原则及污染管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为黄河滩区的景观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黄河滩地;适应性景观;海绵系统

1、黄河滩地修复及景观游览诉求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向东注入渤海。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便不吝赞美黄河的笔墨:“黄河之水天上来”“九曲黄河万里沙”等。因此,黄河便成为中国人神往的圣河。

但黄河河道波动性、含沙量大,近20年来,受工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体污染加剧等问题,使人们对这条母亲河敬而远之。

结合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带来的日益高涨的旅游诉求,恢复黄河滩地生态环境、建设黄河滩地慢行系统便成为各个沿黄地区的当务之急。

由于黄河滩区面积广阔,这意味着需要多层级慢行网络才能将其覆盖,道路也将变得更为冗长,游览时间增加。地形的平缓及滩地景观的单一易使游客感到疲乏,而影响游览体验,这使得景观游览节点的设计显得尤为突出与重要。

2、黄河滩地景观节点的设计挑战

节点是整体景观中的点睛之笔。在大尺度景观中,景观节点通常具有停留休憩、停车换乘、科普展览、卫生间、问询、零售、游乐、体育活动等功能。除此之外,节点设计的形式还需具有较强的视觉辨识度与相应的审美考量,在功能与形式相融合的基础上,具备相应的艺术观感体验,是景观节点设计的重点。

由于黄河的特殊地位及滩区的地理水文条件,在黄河滩地的景观节点设计中,面临以下挑战:

1、黄河气质:

黄河在人们心中早已刻下了气势磅礴的固有印象,在黄河岸边的景观如何与母亲河的气质相呼应成为设计重点。

2、水文特征:

黄河水位多变,水流湍急,河道不定,这对景观节点的选址及构建方式都提出了诸多要求。

3、水源保护地:

黄河是沿黄地区重要的水源,滩区拥有众多的饮用取水点,节点设计如何与水源保护地相协调,避免对水资源形成污染。

4、自然保护区:

黄河滩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特征,随水而变的滩地形态,适应性的生态群落,都成为滩区本身特有的风景线,在我们的节点设计中,如何与当前的生态环境相融合,避免干扰现状基底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活动场所。

5、基本农田:

滩区地势平缓,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成为良好的耕作土地,滩区内基本农田覆盖率较高,这也对滩区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规范性要求。

6、乡土文化:

沿黄生活的人们,在与黄河多变性格的共处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智慧,如何挖掘文化特征,将其融入到设计中,也成为一大课题。

3、景观节点设计策略

打造全方位的适应性景观,将生态环境、雨洪影响、季节变换、文化智慧融于一体。

1、合理选址:

在选址时,应结合现状情况,与当地相关规范政策相协调,避免对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的影响,并对现有的工程设施加以合理利用。

工程建设必须避开一级水源地的保护范围,若选址在二级范围内,需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及水土保持评价,并通过相关程序,方能进行建设。

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与一般区域,应禁止在核心保护区范围内选址,若在一般保护区内,则功能应以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为主。

项目选址应避开基本农田,串联节点的道路应避免对农田耕作面的破坏,宜采用碎石,木屑等铺设形式。

2、优化建设工程环节:

在设计阶段,我们应本着生态共赢的理念,为生态自然演替创造条件;在建设阶段,应优先考虑采用环保技术措施及材料;在工程完成阶段,应建立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进行环境跟踪评价,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时,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3、利用现状:

在过去的近30年,沿黄滩区进行过大面积的退耕还林工程,目的是固堤防洪、保持水土,由于黄河水位常年变动且水流湍急,植物生长环境较差,所以黄河岸边的高大乔木便显得尤为珍贵,在设计时,应对现状林地及散点乔木进行利用,将设计与现状植被相融合。

由于水资源丰富,滩区的鱼牧业通常较为发达,遍布的鱼塘汇集了大量水源,设计时应尊重现状地貌,利用现状鱼塘洼地,串联形成贯通水系,营造适宜本土生态群落生存的湿地系统。

4、海绵系统

对于海绵系统的建设工作,需保证场地周围的生态平衡,对场地中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主要有三种设计方式:1集水式:使雨水在落地时得到净化。通过地面与屋顶作为承载,其将分为三个方面:①地面铺陈景观设计,根据不同地质特点进行相应调整,实地材料的选择也不同;②绿地景观设计,主要以草坪为基础,使其含有充足水分,促进水循环;③屋顶集水设计,对屋顶进行绿化,通过植物对雨水进行吸收。2输水式:当雨水落地时,将径流抽走,对水质净化后使其有效排放。输水式设计分为两种:生态渠与植草沟。生态渠的主要作用是对雨水净化,并将雨水输送到固定区域;植草沟是借助周围植被来进行雨水排放。这样的设计能够将一部分雨水进行渗透,使其得到有效净化。3汇水式,能对场地的排水系统起到管制作用,保证排出的水能汇集到附近湿地中进行存储。汇水式设计是为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净化工程,如安装净化设备,建立净化结构工程等。出现降雨时,雨水能通过净化设备进入到湿地,从根源上进行雨水净化,让湿地周围的环境实现原生态的生长趋势,湿地与环境形成整体。

5、文化挖掘:

沿黄生活的人们在与黄河相处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传统村落逐水而居的智慧:

1、“居高避水”:传统建筑多处于平地而起的墩台之上,提高建筑基底的高程,避免多数的水患;

2、“壅防百川”:传统沿河村落或建筑会在外围修建高大坚固的堡墙或驳岸,起到挡水的作用;

3、“决九川聚四海”:传统村落的泄洪主要通过自然溪流或人工渠道来完成;

4、“四水归田”:传统村落常在村落中或田间开塘蓄水,提供生活灌溉用水的同时,有蓄洪之用;

5、便于排水的建筑形式:在传统村落的房屋建设中,为防止洪水侵入,通常将户内基址抬高,住宅结构采用木架,柱础多用石质。

在景观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不应停留在符号化的引用及重构,对传统构建智慧的延续与发展才是对文化传承更为有益的方式。

6、构筑形式及材料:

从传统智慧中汲取的养分,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借鉴:在构筑的设计上,宜筑台地,空间宜开敞通透,连接及结构形式宜采用可拆卸重组的木结构。在材料的选择上,应使用乡土材料,如夯土、毛石、原木等,呼应黄河粗砺的气质。

4、结语

对于黄河滩区的景观节点设计,需要景观设计师根据滩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水文状况、地理信息、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传统文化、现状用地及产业分布等方面的整合与梳理,将设计与环境相融合,实现景观方案的落地可行性,进一步提升景观的全方位适应能力。使游人真正感受到黄河及滩地本身的魅力,才能实现景观节点设计的最终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琳然.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6.

[2]黄成才、杨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中南林业调查规划第23卷第3.

[3]熊海珍.中国传统村镇水环境景观探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5).

作者:张英武   单位: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