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在数字展馆设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5
/ 2

新媒体技术在数字展馆设计中的应用

孙英

青岛中城联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在城市的文明建设中,城市规划展览馆的规划建设可以更加全面的展示城市的发展和现状,并且为公众参与和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对博物馆多元化陈列设计风格的实现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为展览展示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改变了观众们感知文物和接受历史的方式。本文分析了传统博物馆展览的现状及弊端,结合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博物馆展览的优势及AR、VR展示系统的应用,为博物馆展览模式的创新及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数字展馆设计;应用

引言

博物馆,特别是历史博物馆,所做工作大多是将文物放入展柜并挂上说明,在观众心中依然存有“古董仓库”的印象。新媒体技术进入大众视野,并被逐步应用于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通过运用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传播途径,增强空间的娱乐性、互动性,促进我国艺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综合表现。

1新媒体技术内涵与特点

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与计算机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所有传播媒介的总和,不仅具有电视、报纸、电台等传播特点,还有融合、延展、交互等特征。新媒体是在科技发展一定程度下产生的媒体形态,例如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杂志、数字电影、手机短信、桌面视窗、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网络等。与电视、广播、户外、报刊等四大媒体相比,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当下,新媒体技术已与日常生活充分融合,人们在电脑、手机等新媒体上获取海量信息,具有方便快捷、实时共享、透明开放、超强互动等性质。新媒体技术在互联网等高新科技支撑下,传播速度快,为人们接收和传播信息创造全新可能,这指的是新媒体技术的方便快捷特点;实时共享特点是指新媒体虽然资源丰富,但是并不是保密和独家所有的,而是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相互利用的;透明开放是指新媒体拥有海量信息,在移动通信网络允许前提下,每个人都能在网络空间获取信息;而超前互动性是人们可以突破单一互动形式,展开多方面交流。

2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2.1给观众提供新的审美体验

“艺术境界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传统的静态陈列让观众只能通过视觉感知展品,但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听觉、触觉的缺失,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从多方位、多层次刺激观众的感官,在视觉、听觉、行为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真正做到了在文化和心理上拉近观众与展品间的距离。

2.2提高观众的信息接收效率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让博物馆的设计理念由长期以来以“展品”为中心逐步转变成以“观众”为中心。新媒体技术强大的互动性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经历观察-体验-思考的认知过程,实现了信息的接收和消化。这一过程让观众的认知方式从简单的“看”变为集“看、做、思”为一体的多层次感知过程,让观众亲身参与展示过程。

2.3拓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大众对终生学习的渴望日益增强,为社会提供知识教育的博物馆理应担此重任。传统博物馆展示藏品,传播知识,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博物馆则让观众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可以进行实践和思考,进而将被动接收的知识主动内化进自己的思维体系,从而进行知识创新。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以在交互式体验中获得教育引导,解决终生教育的问题。

3传统博物馆展览的现状及弊端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机构,主要功能是通过展览的方式向人们展示藏品、传播思想。但这种传统的陈列方式内容往往过于单调,仅仅在作品旁简单附上作者、创作时间与地点等信息,已经过于简单。时下大多数展览的陈列和布局追求简约、整齐的视觉效果忽视了对内容的传播和受众的影响,也没有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融合,这样会使人们失去观展的兴趣,其原有的教育价值也在降低。任何一件展品都有其可供挖掘的历史背景和丰富内涵,但观众的参与度低导致传统博物馆的展览模式不能使观众得到最有效的信息接受和思考,所以能否进行科学创新的展览陈列方式影响着新形势下博物馆的发展。

4新媒体技术在数字展馆设计中的应用

4.1数字化平面展示

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最早体现在数据库的建设上,流行称法有“博物馆数字化”“数字博物馆”“数位典藏”等。在藏品数字化的基础上,出现了面向观众的展品展示与查询装置、数字化导览系统等。数字化导览屏的设置可以帮助游客快速定位自己所处位置,明确自己的目标所在地,并能介绍重点展品,提升观展效率。目前最普及的数字化平台是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藏品信息采集与虚拟展示。网站主要包括博物馆的基本信息、馆藏品介绍、教育服务,以及利用文字、图片、视频以及交互媒体实现的在线虚拟展示。现今,各大博物馆均已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人们可以通过网页浏览的方式线上观看藏品,这对文物数字化存储、文物信息查询等均起到重要作用。

4.2体验型互动展示

在新媒体技术中,视频影像的应用最为广泛。视频包含了画面和声音,比静态的文物陈列所传达的信息层次更丰富。可以使用视频介绍的藏品类型多种多样,如展示叙事性书画、石刻、画像石等藏品,或展示还原场景、工艺流程等。画像石呈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画面,但动态的视频可以打破静止的空间和时间,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分段展示画像石的内容,并在合理范围内让画像动起来,从而赋予了静态画面以时间和空间,强化了故事性,提高了信息传达的效率。声音也可以参与观众的互动。在展示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活上的变化时,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设置了情景再现的雕塑,观众靠近时会自动触发人物的对话声音。例如,在当时购物场景的情景再现中,观众可以听到当时人们购买物品的对话声音。声音的加入让原先静止的情景更加生动,较普通的情景再现和文字介绍可以让观众更有参与感和真实感。被应用于博物馆展示的除了视频、音频外,还有游戏。

4.3沉浸式虚拟展示

媒体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带动了展示手段的丰富多彩。如虚拟现实(VR),这是一种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这种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博物馆中则表现为“沉浸式虚拟展示”。在看到画面的同时,还可以听到3D立体声,转动头部可以看到不同方位的景象,如同真正进入了施工现场一般。沉浸式虚拟展示相较于视频、声音、游戏等互动方式,减少了观众与展示对象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观众对展品的专注度和情感投入程度。观众可以得到视觉、听觉、位觉等多维体验,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结束语

新媒体技术是数字时代下的产物,其与博物馆展览的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合理应用。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博物馆的展览模式,避免追求形式主义而忽略对展览内容本质与价值的思考,提高观众参与度,从而拉近了观众与展品的距离,使观众能够在有兴趣的基础上主动、自发地保护、传承展览品及传统文化。尽管新媒体技术为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优势和改变,但目前的技术手段并没有十分成熟,因此,要继续学习和完善并且采用科学创新的方式进行数字化传播。

参考文献

[1]林迅.新媒体艺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29.

[2]胡颖群,尹长青.基于ARToolKit的三位虚拟产品展示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8):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