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农业的蔬菜大棚可持续化种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1
/ 2

基于生态农业的蔬菜大棚可持续化种植研究

肖景

文水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山西省吕梁市 032100

摘要:近年来,农业生产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面源污染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无公害蔬菜大棚种植技术能有效控制农药化肥的喷施量,减少病虫害,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随着人们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给无公害蔬菜大棚种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无公害蔬菜大棚种植作为一种新兴且较为容易掌握的前沿技术,可以在任何季节为人们生产新鲜的反季节蔬菜,在满足人们食用需求的同时,也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收益。无公害蔬菜大棚种植技术不是信手拈来的,需耐心学习,灵巧掌握。很多种植户由于没有充分掌握无公害蔬菜大棚种植技术,蔬菜产量较低,品质较差,难以适合人们的口味,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也影响了菜农无公害蔬菜大棚种植的积极性。

关键词:生态农业蔬菜大棚种植

引言

生态农业是对农业内部生产要素进行调整,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平衡。研究表明在生态农业中污染物排放更少,提高了废物的利用率。农业蔬菜大棚中产生的主要废弃物是收割后的蔬菜秸秆和蔬菜残渣。据调查,每年每500m2的蔬菜大棚里会产生大约1.2t的农业废弃物,大量的农业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回收利用。蔬菜大棚的种植户为保证蔬菜的健康生长会将蔬菜废弃物收集堆放在大棚外部,废弃物堆放会滋生细菌以及发生其他病虫害,对于蔬菜生长非常不利,废弃物随意堆放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传统蔬菜大棚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技术,建立了生态农业蔬菜大棚,实现了蔬菜大棚内部的资源的组合发展以及大棚内部的生态循环。

1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意义

在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产业时,应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创新作为首要目标,严格按照大棚蔬菜种植的要求,从蔬菜品种、种植环境、天气等几方面着手,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方案,促进大棚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提升,推动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促进种植户经济效益的有序提升,确保生态环保目标的顺利实现。针对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应严格按照大棚蔬菜种植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策略,运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效降低病虫害问题产生的不利影响,促进大棚蔬菜种植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增加经济收入。另外,在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产业时,还应加大现代化管理技术创新应用的力度,优化和完善现有大棚蔬菜种植模式以及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2生态农业蔬菜大棚存在的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和秸秆会被集中采集送往搅碎机,再被送到沼气池发酵。发酵过程需要时间,蔬菜种植周期较短,会出现蔬菜成长需肥但发酵未完成的情况。蔬菜生长周期性导致残渣在某个特定的时间里被集中堆放到沼气池中,会造成部分时间内缺乏残渣供应的情况。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气体,所以沼气池的密封工作要做好。除此之外,甲烷非常容易被点燃,容易产生气体爆炸,所以要警示在沼气池周边工作的员工严禁明火,防止沼气池爆炸威胁生命安全。对于生态蔬菜大棚,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对于沼气池,仍需要一定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操作人员要对沼气有一定的认识,面对突发情况能及时解决,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安全意识。

3基于生态农业的蔬菜大棚可持续化种植策略

3.1栽培方式的选择

肥沃的土地是有机蔬菜高产的关键,在耕种前要施足底肥。根据干湿情况和地块大小等土地状况选择旋耕或深耕,较为肥沃的田地一般应深耕,疏松土层,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深层保墒性能,优化无公害蔬菜的生长环境。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不同蔬菜品种的栽培技术多种多样,如何提高有机蔬菜的产量及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是选择栽培方式的关键。因此,种植一些反季节蔬菜,如西红柿、黄瓜、大白菜、萝卜等品种,适时投放市场,能有效提高有机蔬菜的售卖价格。种植有机蔬菜后,对种植区域土壤要深耕后充分晾晒,提高土壤疏松度,优化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及抗病虫能力。在蔬菜品种上,应选择生长周期较短、产量较高、光照要求较低、高低温耐受力较强的蔬菜品种。如种植大白菜品种:播种前用55℃左右的恒温水浸泡消毒20min后捞出晾晒,对种子病菌毒素充分净化消毒。及时浇灌苗床,保持充足水分,随后将蔬菜种子均匀播撒于苗床中,覆盖熟透且透气性能强的松土。为增加温度和湿度,可用地膜或遮阳网覆盖在苗床上。

3.2蔬菜大棚废弃物的处理方式

生态农业中蔬菜大棚的蔬菜废弃物和秸秆会被集中送到蔬菜废弃物残渣搅拌器中,搅碎后送入沼气池,专业人员将碎渣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以便后期发酵。在传统农业蔬菜大棚中对蔬菜废渣一般采取废渣堆肥的循环利用方法,在蔬菜成熟采摘后将剩下的蔬菜秸秆和残渣立成垛,蔬菜秸秆中碳氮含量较低,所以堆肥效果不是很理想,需要添加部分玉米秸秆混合堆肥,玉米秸秆的添加也需要参照一定的专业比例调配,调配好后用透明塑料包裹,防止残渣外露。蔬菜发酵还要考虑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发酵前期,发酵时间与发酵温度成正比,蔬菜残渣腐烂的速度越来越快;到了发酵后期,发酵时间与发酵温度成反比,蔬菜残渣腐烂的速度逐渐减慢;温度降至常温,即发酵完成。将蔬菜、家禽的残渣投放到沼气池中,解决沼气池原料的长期供应问题。

3.3蔬菜大棚资源循环利用

生态农业蔬菜大棚的产物不仅是蔬菜,还包括沼气、猪肉、发酵液体和发酵残渣等。在生态蔬菜大棚生产的蔬菜和猪肉主要是进入销售市场,供人们食用,其余的产品被应用到生产循环中为生态蔬菜大棚提供循环能源。沼气用于生态农业大棚中照明和其他设备的能源供给;发酵液具有丰富的氨基酸,可用于配制猪饲料,其与有机物混合的猪饲料不仅能保证猪的健康成长,还能提高猪肉产品的品质;发酵液还可以用于蔬菜除虫,既保证蔬菜纯天然,又减少病虫害防治的支出,降低蔬菜大棚的成本。

3.4生态病虫害防治

采用生态病虫害防治技术,就是合理运用生态学理念,保护蔬菜种植的土壤、水源、生物要素等,确保大棚的内部环境始终保持平衡状态,最大限度地因降低环境因素而引发的病虫害问题。通过对大棚土壤结构的改善和优化,减轻病虫害发生对蔬菜生长产生的危害,促进蔬菜种植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提升。比如,部分蔬菜品种的抗旱能力较强,如果在水分含量较高的土壤环境中种植此类蔬菜,就会导致蔬菜根系发生腐烂、出现叶子软烂或发黄的情况,影响蔬菜种植的产量。对此,在开展大棚蔬菜种植时,如果发现蔬菜生长过程中出现了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大棚的通风及土壤水分的控制工作,避免因土壤湿度过高而造成蔬菜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结束语

建设生态农业蔬菜大棚能使传统农业向数字化农业转型,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应运用科技知识发展农业,将生态理念融入农业生产,实现农业发展良性循环。当下需要大力发展生态蔬菜大棚,提高经济效率和蔬菜品质。通过传统蔬菜大棚的生产投入数据与生态蔬菜大棚的生产投入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采用生态蔬菜大棚符合可持续发展社会需要,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越莉,雷阳.影响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因素及其解决办法初探[J].种子科技,2020,38(20):123-124.

[2]孙广伟.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思考[J].农村实用技术,2020(10):57-58.

[3]严海莲.新时期农村发展蔬菜大棚经济的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19(18):102-103.

[4]张琅.山东省寿光市蔬菜大棚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问题的研究[J].乡村科技,2019(14):107-108.

[5]孙永卫.无公害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