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0
/ 2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姜继红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贵州  遵义563000

【摘要】目的探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06-2022.06为研究时间,共选取此时院内收治的结肠癌手术患者62例进行分析,遵循随机抽样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例数均等(n=31)。传统组实施传统根治术,实践组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比较治疗后的康复时间、治疗效果。结果:与传统组的数据相比,实践组治疗后的康复时间明显更短(P<0.05)。与传统组的数据相比,实践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明显更高(P<0.05)。论:将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实施在研究疾病患者治疗中,可增强治疗效果,缩短拔管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加快患者康复出院,建议参考使用。

【关键词】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结肠癌;康复时间;治疗效果

结肠癌是指结肠黏膜上皮发生异常增殖并恶变的情况,是由环境、饮食以及生活习惯、遗传因素多种共同作用的结果[1]。患者常表现为腹胀、腹痛、体重下降、便血、恶心、食欲不振等,如未发现治疗,可出现远处转移,影响其他脏腑功能,死亡风险较高[2-3]。手术治疗在结肠癌患者治疗中处于核心地位,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不同术式可起到不同治疗效果。本文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06-2022.06期间收治的结肠癌手术患者62例展开研究,均满足结肠癌诊断依据,认真阅览同意书每一项并签名。以随机抽样分组法进行分组,即传统组、实践组,31例/组。传统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最大者71岁,年龄最小者45岁,平均值为(58.24±3.11)岁。实践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59岁,年龄最小者47岁,平均值为(57.92±3.15)岁。不同组别临床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比较性。

1.2 治疗方法

传统组实施传统根治术。具体见下:指导患者维持仰卧位体位,之后进行气管插管,实施全身麻醉操作,待药物见效后,手术医师于上腹部正中处作一个手术切口,逐层分离皮肤、组织,钝性分离筋膜,不断向下探查,找到肿瘤肠段具体部位并进行切除,注意切除的部位需要距离肿瘤病灶超过10cm,并对周围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对肠道残端进行冲洗,检查无出血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

实践组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具体见下:令患者维持仰卧位体位,麻醉医师为其实施全身麻醉处理,并进行气管插管。手术医师需要为患者建立人工气腹,压力值控制在13-15mmHg,并作操作孔,经此置入套管和相关手术器械。在腹腔镜背景下,观察肠道病变处,在肠道两侧进行结扎,注意结扎位置需要距离病灶至少10cm。对肿瘤肠腔注入5-氟尿嘧啶,用药剂量以每千克30mg计算,之后以中间入路法进入,形成天然外科平面,并对胰头充分暴露,游离十二指肠,在侧方进行腹膜折返,上方直至横结肠系膜的根处。注意离断的位置需要选择结肠供血血管的根部,彻底切除结肠系膜。令脏器筋膜彻底包饶整个结肠系膜,并对脏层腹膜和壁层腹膜进行锐性分离。若肿瘤位置处于盲肠或升结肠时,需要彻底清扫病变周围的淋巴结。然后进行体外重建,于患者的左中下腹壁处作一个手术切口,使用无菌袋将切除的肿瘤肠管去除,并使用吻合器对残端进行吻合处理,重建后将其收回腹腔内并进行缝合。检查有无出血情况,做好清洗工作,留置引流管,检查无误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二组治疗后的康复时间、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长记录患者的康复时间。治疗效果中显效:在治疗后腹胀腹痛等表现完全消失,且相关检查提示明显恢复;改善:在治疗后腹胀腹痛等表现有所减轻,且相关检查提示有所恢复;无效:在治疗后腹胀腹痛等表现未见缓解,且相关检查提示未见恢复。治疗效果为显效与改善占比总和。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文涉及数据输入到SPSS23.0软件包中,对康复时间此类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执行t检验;对治疗效果此类数据使用(n%)表示,执行X2检验。本文涉及数据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 结果

2.1 比较治疗后的康复时间

在治疗后,实践组的康复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n)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

拔管时间(d)

住院时长(d)

实践组

31

29.86±5.12

8.24±1.04

12.49±2.45

传统组

31

42.85±6.18

11.47±1.32

17.39±2.91

t值

-

9.0120

10.7016

7.1718

P值

-

0.0000

0.0000

0.0000

2.2 比较治疗后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后,实践组的治疗效果高于传统组(P<0.05),见表2。

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改善(%)

无效(%)

治疗效果(%)

实践组

31

13(41.94)

17(54.83)

1(3.23)

30(96.77)

传统组

31

9(29.03)

14(45.16)

8(25.81)

23(74.19)

X2

-

-

-

-

6.3690

P值

-

-

-

-

0.0116

  1. 讨论

结肠癌患者在结直肠外科诊治患者中占比较高,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男性多于女性。典型症状有消瘦、大便习惯改变、腹泻、食欲下降、呕吐、疲劳、贫血等,降低患者生存质量[4]。在为此疾病患者治疗时,以最大幅度根治肿瘤,提高治愈率为目标。手术治疗是常用治疗方法,以往传统根治术治疗虽可起到治疗效果,但创伤较大,且手术时间较长,腹腔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感染的风险较高,治疗安全性较差。而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是一种新型治疗术式,主要是在腹腔镜背景下,将包饶直肠周围脏层腹膜和壁层腹膜之间的所有脂肪结缔组织、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均予以切除,以此达到治疗效果,减少肿瘤播散风险,降低复发机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另外,此法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的优势,患者普遍易于接受。本研究表明,实践组治疗后的康复时间短于传统组,且治疗效果较高(P<0.05)。

综上所述,对研究疾病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加快患者拔管,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利于患者康复出院,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吉维.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7):86-87+90.

[2]汤正邦.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江西医药,2021,56(09):1441-1442+1448.

[3]徐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用于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6):10+25.

[4]归明彬,王一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应激指标的影响[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