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iCT胸部低剂量肺结节扫描筛查联合肺结节分析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256iCT胸部低剂量肺结节扫描筛查联合肺结节分析的临床研究

孙学佳 ,于文龙 ,王丽 ,刘适 ,刘颖 ,王淑英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161000

课题项目:齐齐哈尔市科技计划联合引导项目“256iCT胸部低剂量肺结节扫描筛查联合肺结节分析的临床研究”,项目编号:LHYD-2021065

摘要】:目的 探讨256iCT胸部低剂量肺结节扫描联合Lung Nodule Assessment软件筛查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经低剂量 CT 检查为肺结节的126例患者(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随机分为人工组与Lung组,各63例。人工组给予256iCT低剂量扫描及人工阅片分析,Lung组给予256iCT低剂量扫描联合Lung Nodule Assessment软件分析技术。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人工组对肺结节诊断灵敏度(81.48%)、特异度(86.14%)和准确率(84.38%)均显著低于Lung组(96.15%、98.53%、98.05%)(P<0.05)。结论 256iCT低剂量扫描联合Lung Nodule Assessment软件分析技术,可有效提升肺结节诊断效能,可为术前诊断提供可靠参考资料,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256iCT胸部低剂量肺结节扫描;Lung Nodule Assessment软件;筛查

    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肺部病变,CT 检出肺结节的准确度较高,病变显示清晰,但 CT检查辐射剂量相对较高,容易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256i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保障影像学显示效果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辐射剂量,但是仍存在一定漏诊、误诊风险,需联合其他诊断技术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性[1]。Lung Nodule Assessment软件分析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影像学处理方法,可自动识别肺内可疑病变,因而可联合256i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肺结节鉴别诊断中,但是其具体诊断效果有待明确。为此,本次研究选取本院经低剂量 CT 检查为肺结节的126例患者,对比分析了联合Lung Nodule Assessment软件筛查肺结节的具体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经低剂量 CT 检查为肺结节的126例患者(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随机分为人工组与Lung组,各6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病理确诊,病灶直径<30 mm;结节数量≤3枚,病例资料完整。Lung组,男153例,女103例,年龄平均69.58±11.03岁,病程平均10.72±3.26月。人工组,男151例,女105例,年龄平均69.49±11.31岁,病程平均10.80±3.19月。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方法

1.2.1扫描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低剂量胸部CT扫描:患者保持仰卧位,扫描前去除异物,扫描范围由胸廓入口至肾上腺水平,扫描前设置参数:选择iDoes第4代迭代算法.iDose4 3,毫安秒 80 mAs,管电压为100 kV,重建矩阵Matrix为512×512,螺距Pitch为0.8,Rotation time0.5秒,重建层厚及层距均为1mm。

1.2.2图像处理与分析

    人工组:完成扫描后,传送至PACS工作站上对所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将纵隔窗窗宽设置为 320 Hu,窗位为 35 Hu,而肺窗窗宽设置为 1 000 Hu,窗位为-600 Hu,由两位高年资诊断医生通过双盲法阅读所有图像。

    Lung组:扫描图像数据传入CT EBW工作站 ,然后应用256i CT EBW工作站配备的Lung Nodule Assessment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首先通过旋转多平面重建感兴区,选择可疑结节进行复查,检查后将对所有结节分割感满意后,功能保存结节和图像,匹配后续的检查结节。随后选中之前的结果序列和后序序列,选择肺结节评估。完成以上操作后,可以将数据传送至患者的历史数据中,完成患者报告。

1.3观察指标

    参考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评估两组对诊断肺内结节良恶性的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手术病理确诊:Lung组患者肺癌52例,良性204例;人工组肺癌54例,良性202例。Lung组对肺结节诊断效能均显著高于人工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诊断效能比较

分组

性质

病理确诊(例)

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率(%)

恶性

良性

人工组

恶性

44

28

81.48(42/54)

86.14(174/202)

84.38(216/256)

良性

10

174

Lung组

恶性

50

3

96.15(50/52)

98.53(201/204)

98.05(251/256)

良性

2

201

χ2

4.336

4.088

4.211

P

0.018

0.021

0.019

3讨论

    临床研究数据提示,40%左右的肺内结节为恶性肿瘤,需尽早诊断并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CT是肺结节的常用诊断方式,但是辐射剂量相对较大,需积极改善CT 检查中的辐射问题,因此临床领域采用256i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降低一定的辐射剂量,但是仍需提升诊断准确性[2]

    Lung Nodule Assessment软件分析技术是一种智能化的影像学分析技术,联合256i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自动识别肺内可疑病变,并可有效处理伪影,提高结节形态特征清晰度,同时可快速测定结节容积和密度,有助于区分良恶性病变,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肺结核临床研究相关报道显示,上述联合方案,可有效提升诊断效果,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提升显著,有助于降低肺结节鉴别诊断准确性[3]。本次研究也发现,256iCT低剂量扫描联合该分析技术可有效提高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可有效降低早期肺癌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随访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该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借鉴。

    综上所述,256iCT低剂量扫描联合Lung Nodule Assessment软件分析技术,可有效提升肺结节诊断效能。

参考文献:

[1]宋兰,田杜雪,王金华,等.胸部超低剂量CT应用深度学习重建行肺癌筛查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22,56(06):667-672.

[2]李昊.64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21,34(20):17-18.

[3]许华宇.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发现肺结节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8):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