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低位直肠癌造瘘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护理干预对低位直肠癌造瘘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评价

许慧萍,徐越群

龙岩市第一医院 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探析对直肠癌造瘘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对54例在我院接受低位直肠癌造瘘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机性的分组,干预组和一般组各27例,在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时,分别应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两种模式。分别于实施护理前、后评估和对比两组的焦虑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一般组比较的差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均为P>0.05,即差异很小,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术前1d、术后3d)的SDS评分、HAMA评分相较于一般组均更低,组间差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均为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造瘘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心理。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造瘘手术;护理干预;焦虑心理;围手术期

直肠癌现阶段已成为我国人群发病率第二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仅次于胃癌,在全身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中位居第三,严重危害国人身心健康。手术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临床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方式,对于无法保留肛门的患者,治疗术式常用低位直肠癌造瘘[1]。因该种术式具有一定的治疗风险,加之术后会改变患者正常的排便方式,故患者在围手术期多会产生不良情绪。为进一步改善低位直肠癌造瘘的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我院不断完善护理方案。此次研究主要分析护理干预对低位直肠癌造瘘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低位直肠癌造瘘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4例,均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志愿参与研究,其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应用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组别设置一般组、干预组,两组例数相同。一般组的男女比例为16:11,年龄43~74(59.11±3.34)岁。干预组的男女比例为14:13,年龄41~74(59.04±3.38)岁。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情况,结果显示各项基线资料差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均为P>0.05,基本均衡,具有对比研究可行性。

1.2方法

一般组:予以本组患者包括术前、术后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在内的常规护理。

干预组:予以本组患者护理干预,具体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房护理干预、引流护理干预、瘘口护理干预、营养支持干预外,还包括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护理人员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评估患者的焦虑情况,鼓励患者倾诉,了解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予以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如一部分患者因为缺乏对手术治疗的了解,担忧手术治疗的创伤性、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排便而焦虑,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性格的不同,应用合适的语言恰当地讲解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纠正患者对手术治疗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另外,嘱咐患者家属及探视的亲朋好友多给予患者积极的情感支持,多鼓励支持患者,尽量不要将负面情绪传达给患者,使患者获得更多有益的情感支持。

1.3观察指标

分别应用自测量表SDS和他测量表HAMA评价干预组、一般组的焦虑心理,评价时间点为护理前(未向患者提供任何护理服务时)、护理后(术前1d、术后3d)。SDS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各条目的评分范围均为1~4分,分为正向计分项目和反向计分项目,各项目得分相加为总粗分,总粗分×1.25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标准分低于50分无焦虑。HAMA由14个条目组成,各条目均进行0~4分五级评价,总分范围0~56分,评分低于8分为无焦虑。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软件SPSS 24.0进行,计数、计量资料的差异分别以x2、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自测评分SDS评分的组间对比

见下表,干预组术前1d、术后3d的SDS评分均低于一般组,P<0.05。

表1 SDS评分——干预组与一般组护理前、后的对比(±s)/n=27

组别

护理前

术前1d

术后3d

干预组

61.14±3.88

54.10±3.52

54.37±3.85

一般组

61.46±3.92

57.60±3.49

58.04±3.31

t

0.105

3.962

4.007

P

0.895

0.000

0.000

2.2他测评分HAMA评分的组间对比

见表2,干预组术前1d、术后3d的HAMA评分均较一般组低,P<0.05。

表2 HAMA评分——干预组与一般组护理前、后的对比(±s)/n=27

组别

护理前

术前1d

术后3d

干预组

19.97±2.50

12.47±3.05

11.04±2.76

一般组

19.88±2.37

16.14±2.89

15.30±2.81

t

0.098

4.029

4.366

P

0.913

0.000

0.000

3讨论

早期,国内外均有课题研究发现,不良情绪的存在对于机体健康是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的,尤其是对于本身就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而言,由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理应激很容易导致机体的生理应激水平升高,继而引起炎性反应加重等一系列病理机制,导致原发疾病康复时间延长或加重

[2-3]。基于上述研究所得结果,加强对患者心理的干预十分必要。

护理干预在当前阶段仍属于较新的护理模式,调查发现,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近年来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的认可。低位直肠癌造瘘患者在围手术期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较易明确。我院此次研究在明确患者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后,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参照常规护理进行护理效果评价发现,干预组在护理后不同时间点的(术前1d、术后3d)焦虑情绪均轻于一般组患者。由此得出,护理干预对于低位直肠癌造瘘患者的焦虑心理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分析原因可能与该护理模式采取的护理模式针对性强,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有关。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缓解低位直肠癌造瘘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心理,利于患者身心健康早日康复,值得其他医院护理人员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瘘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7):22-23.

[2]郑伟,张辉,张超.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结肠黏膜剥脱两例病因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0,35(1):2.

[3]孙徽.综合性护理干预在低位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口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