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治疗腹部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治疗腹部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邱全明,余婷,王新忠

(将乐县总医院麻醉科,福建 将乐 353300)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治疗腹部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寻找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1月我院皮肤科和疼痛门诊就诊的腹部带状疱疹患者36例,病变范围为T6~12肋神经支配区域,采用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对照组:口服药物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VAS评分、SRSS评分、皮疹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治疗腹部带状疱疹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在皮肤科门诊较为常见,就诊疼痛门疹时往往是由于后遗神经痛疼痛剧烈。该病常常以皮肤局部轻微疼痛为首要表现,继而在疼痛区域出现节段性、排列成带状水泡样皮疹,疼痛逐渐增强,呈针刺样、烧灼样、触摸痛等多种疼痛形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该病诊疗手段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等[1-3]。随着麻醉科疼痛门诊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神经阻滞疗法用于疼痛患者的治疗手段。在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方案中,神经阻滞疗法同样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临床效果。既往神经阻滞操作都采用神经体表定位和神经刺激来综合判断,存在阻滞失败率高,阻滞不全的现象时有发生,借助超声引导,可以使神经阻滞可视化,大大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减少穿刺损伤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4]。本研究拟通过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治疗腹部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寻找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1月我院皮肤科和疼痛门诊就诊的腹部带状疱疹患者36例,病变范围为T6~12肋神经支配区域。排除标准:1、局麻药过敏者;2、凝血功能异常者;3、不接受有创治疗者。采用随机表法分为两组(n=18):研究组: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对照组:口服药物治疗组。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泛昔洛韦片0.25g/次,2次/天,口服;普瑞巴林胶囊75mg/次,2次/天,口服。研究组患者取平卧位,采用迈瑞TE7便携式彩超,高频探头(8~12HZ),探头放置在患侧腋中线,肋缘下与髂骨之间的位置进行扫查,仔细辨认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使用短斜面针行平面内穿刺法,从内向外进针,确认针尖到达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的腹横肌平面,回抽确认针尖不在血管内或腹腔内,适当加压注入药物:0.2%罗哌卡因+曲安奈德注射液20mg+维生素B12注射液0.1mg+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液20mL,在超声影像上可见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分离。治疗间隔期1周,共2~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 SRSS)(10~50分,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好)、皮疹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治愈为皮疹和疼痛都基本消失,显效为皮疹改善,疼痛评分减少70%,有效为皮疹轻微改善,疼痛评分减少30%);记录两组患者的满意度(0~10分,分值越高越满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SR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效果上,得益于研究组的确切镇痛效果,使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患者在精神和躯体的压力陡然下降,极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从而改善睡眠。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SRSS评分比较(n=18,±s)

组别

VAS评分

SRS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7.00±0.76

3.25±0.71

34.50±4.11

19.38±3.74

对照组

7.00±0.93

4.38±1.06

36.00±3.59

26.13±2.10

t

0.000

-2.496

-0.778

-4.452

p

1.000

0.026*

0.449

0.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2.2研究组患者的皮疹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皮疹恢复情况比较(n=18,±s,d)

组别

止疱时间

结痂时间

研究组

3.75±0.71

6.50±0.93

对照组

6.00±0.76

10.50±1.20

t

-6.148

-7.483

p

0.000**

0.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2.3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由于治疗效果更确切,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组别

治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满意度

研究组

7(38.8)

8(44.4)

1(5.6)

17(94.4)

8.25±0.71

对照组

4(22.2)

10(55.6)

3(16.7)

15(83.3)

6.89±0.78

t

3.746

p

0.00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2.4研究组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发现头晕、低血压、乏力等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少量发生。见表4。

表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例(%)]

组别

头晕

低血压

乏力

总发生率

研究组

0(0)

0(0)

0(0)

0(0)

对照组

3(16.7)

1(5.6)

1(5.6)

5(27.8)

3讨论

带状疱疹常年散发,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部位多见于胸腹部,局限于单一神经分布区,分布于人体一侧,主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脊神经节,产生神经源性炎症,引起所支配区出现疱疹和疼痛,疼痛剧烈,治疗比较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口服抗病毒药泛昔洛韦可以抑制病毒复制,保护受损神经,促进疱疹愈合,普瑞巴林常用于带状疱疹的急性痛,研究显示,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疼痛效果好,减轻疼痛的效果不呈剂量依赖性[5]

大量研究显示,神经阻滞疗法在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不仅能有效地消除疼痛,加速疱疹结痂,缩短疗程,还可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5-7]。腹部皮肤由T612神经支配,神经进入腹壁肌肉,穿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的筋膜层,研究认为,在腹横肌平面注射局麻药可以使药液包绕前侧腹壁的神经,阻断神经的电传导,达到镇痛的效果。与传统的通过体表定位进行盲穿相比,借助超声引导可以实现穿刺过程全程可视化,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损伤[8]。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局麻药,具有毒性低,安全性高的特点,糖皮质激素在各种神经痛治疗中较常使用,因其抗炎作用强烈,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炎症因子对受损神经的损伤,改善神经疼痛,促进水疱的消退。本研究中使用长效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配合长效局麻罗派卡因以及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B12,以达到阻断神经传导,减轻受损神经的炎症因子释放,促进神经修复,加速疱疹结痂,消除疼痛的目的。通过研究观察,研究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SRSS评分跟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在阻滞后有如获重生的感觉,精神面貌明显改善,疱疹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也比对照组短,减少了感染的机会,患者满意度高。由于腹横肌平面阻滞操作难度不高,且阻滞范围仅限于一侧腹壁,不影响中枢神经,患者无头晕、平衡障碍、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相比椎旁神经阻滞可能引起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更加适合门诊患者使用。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治疗腹部带状疱疹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慧星,郑宝森,史可梅,刘靖芷,马文庭,张志峰,李全波.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Meta分析[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09:1062-1064.

[2]张丽,赵振华.梅花针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13:144-146.

[3]刘平.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研究[J]. International Infections Diseases(Electronic Edition),2020,01:53-54.

[4]雷鸣,朱涛,周棱,高志勇.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 广东医学,2017,08:1294-1298.

[5]陈曦,黄卓英,赵淮波,郑淇,沈芳,王明霞,高春洁,谢韶琼,姜文成.带状疱疹治疗及预防[J]. 中华医学杂志,2021,07:515-519.

[6]魏绪庚,田素杰.麻醉与治疗学(修订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545-549.

[7]谢河秋,林昭众.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刊,2019,24:13-14-15.

[8]王卉,陈春.腹横肌平面阻滞的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9,03:24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