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中智能配电网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2

电力系统中智能配电网设计

林锦祥,戴誉

国网安溪供电公司

摘要:在能源领域,电力能源与民众日常生活的关系最紧密,如今,社会方方面面的用电需求不断提高,用电途径也越来越多。为了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优化,近些年我国着手于解决电力系统智能配网的建设问题,并在这方面给予了技术及经济方面的支持。文章首先对电力系统建设发展中智能配电网设计的基本价值展开叙述,对电力系统智能配电网设计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电力企业电网建设智能发展。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配电网;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和发展,在诸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也处于智能化发展阶段,近年来,电力系统智能配网得到发展,在发挥其配网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实现电力系统电能的合理分配,满足社会的用电需求。我国电力系统配网存在电能需求不断增大且部分地区供需不均衡的现象。为了找到电能供需的平衡点,相关电力单位应将智能配网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通过不懈努力来提升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能力。

1 智能配网内容

(1)数据的采集、搜集、归纳及分析。电力系统数据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为实现对电力系统中有效信息及相关数据资料的合理应用,需要应用智能配网。不仅如此,电力系统智能配网还能控制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故障问题。电力系统智能配网以电力、通信网络,甚至更高级的软件等为基础,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提供保障。(2)配网的全面覆盖。电力系统智能配网可以实现电力系统配网的全面覆盖,往往凭借无线光纤、载波技术等来实现对监控功能节点的合理布局。(3)配网功能的完善。电力系统智能配网能够完善信息处理和传统配网的部分功能,一般会应用配电终端及广域 IP 等。(4)自动化配电管理。在电力系统智能配网中,可以进行自动化配电时,应用配电管理自动化等功能,通过采集相关数据、信息,精准监控不同配电环节。通过电力系统配电管理自动化,还可合理地管控与维护维持系统运行的相关设备,为电力能源的高质量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智能配电网架构设计

2.1 调控支持系统

在系统页面设计实践中,需彰显基础图形,包含了不同种类图标,且展示不同种类。此外,也可完成多图显示。当接线图管控中,调整支持系统管控配电网接线图,需技术员针对接线图审定之后,比较先前与后面的接线图,把二者不同性数据体现出来,且登记归档,明确审查结论之后替换电网接线图。此体系可解析供电与停电范畴。尤其在配电网运转数据可视化体现出来,借助方向标来显示线路朝向,且方向标与流向无偏差,方向标与流向大小、流速呈正比联系。把配电流向显现出来,查阅实践状况,确保整体效果。尤其在设施运转中,利用三维图形把设施运转数据呈现出来,柱子大小显示了力达多少,柱子长度显示了无功容量。

2.2 电缆线路设计

敷设电缆时,应使用现代化机械设施进行运输与敷设,避免电缆受外界摩擦影响而出现破损情况。对电缆进行弯曲铺设施工时,需要保证其最小弯曲半径超过电缆外径的15倍。终端头和中间接头是电缆敷设施工的重点,需要重视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的设计安装。敷设电缆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导体连接要求。终端线芯必须和接线端子连接,保证连接质量;中间接头的线芯需要与连接管做好连接处理,避免因接头影响电缆运行效果。(2)绝缘设计要求。绝缘是保证系统运行安全的基础,需要保证导线绝缘效果良好。(3)密封良好。密封性能良好是保证线缆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关键。此外,防火是保证电缆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础,工程采用封堵分隔措施对电缆进行防火保护,可以降低火灾事故发生概率,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避免火灾事故的蔓延。

2.3 开关设备和自动化终端

开关设备和自动化终端作为配电网智能设计的核心,不论是其功能配置还是其技术性能,都需要达到新时期配电网智能建设的各项基本要求,符合公司要求及相关政策规范。工程位于C类供电区,按“电压-电流型”模式进行馈线自动化改造。建设了户外开关箱,选用标准配置,可以实现中压馈线自动化、运行环境监测、安防监控等功能。在新建户外开关箱安装符合自动化功能要求的成套断路器柜12面,综合测控通信单元单独组箱置于直流屏顶部;在大坝甲线梅盛支线#O1杆利旧安装符合自动化功能要求的分支分界断路器。在配电站环网柜的改造设计中,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以电动操作机构实现对环网柜的自动化远程控制,并需要加装A、C相电流互感器及电源柜,以此充分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

2.4 继电保护筛选

电流差动保护在过往全面发扬了智能配电网继电保护优点,需要各段线路两旁设立单独运转电流互感器与断路器设施,提升了智能配电网支出费用。因此,智能配电网维护与操控工作需要把关键点投入在过往电流差动保护科学改善根本上。此外,全方位考量高电阻接地问题状况。智能配电网差动保护性能表现出阻滞性,造成了显著抗拒行为,导致电流差动保护当作智能配电网继电保护方法中,提升了传送通道针对需维护参数的传送困难度。其中对于智能配电网电线线路过长来说,将电流速断保护动作响应速率升至最大,且不能化解由网络不顺畅造成的保护延迟现象。针对以上解析,在建立基础智能配电网保护与操控实践中,逐步完成电动差动保护工作形式与电流速断保管任务形式全面结合与应用。上述二者保护工作形式已成了智能配电网主要保护配置,表明过往意义电流差动保护工作形式已成了整个智能配电网储备保护。尤其在保护形式中,电流差动保护与电流速率保护可一并推算输出,进一步取得相关保护输出数值,高效确保智能配电网运转安全性与平稳性。

2.5 智能固态表计

智能固态表计还能为电网元件提供保护,确保电网元件正常工作,保证电网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如果电网中某一设备或环节出现问题,智能固态表计能够发挥其保护作用,防止其他设备受到干扰,及时止损,为后续的修复工作减轻负担。传统电力系统的表计以电子表为主,电子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用电管理,但与智能固态表计相比功能较少,如不具备智能固态表计拥有的即时通信能力,缺少电力使用信息的传输和共享能力。通过智能固态表计可以掌握不同时段的电力使用情况,获悉不同时段的用电价格,并对这些信息做好记录、归档,为科学用电提供保障。

3 结束语

在配网数据维护与终端管理、配网智能调控及配网数据深度开发的支持下,应用集中制能模式技术或分布智能模式技术,可以实现系统故障的精准定位、隔离与处理,减少故障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产生的影响,不仅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更好的技术保障,还为社会的发展及经济的稳步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岳振杰,赵宇.智能配电网监控系统架构设计与应用[J].电工技术,2020(23):136-137.

[2] 黄坤炎.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电网设计探讨[J].机电工程技术,2020,49(S1):34-35.

[3] 田济源.浅谈智能配电网设计在电力系统中的实践应用[J].装备维修技术,2020(02):27.

[4] 龙泉涌.智能配电网保护控制的设计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5):111-112+114.

[5] 潘炫霖.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J].机电信息,2019(3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