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优化布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优化布点分析

王琳

山东省聊城市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深入,我国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在不断加剧。目前,我国现有的环境污染类别中较为严重的是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为了使得经济与环境质量可以共同持续发展,及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空气质量,就需要不断加强城市环境监测水平,有助于及时监测城市空气质量,减轻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城市监测,并从多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优化布点

一、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优化布点的原则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分布点位数据反映出空气整体质量水平及污染程度,因此,在优化布点时,需要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进行布置,遵循优化布点基本原则:

1代表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数据要具有代表性,使监测结果能反映该范围内空气污染的实际浓度;

2完整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要能完全体现城市的整体空气质量水平,因此,在设置监测点时,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工业布局、人口分布、社会结构等特点,还要参考当地的气候、地理地质等自然环境特点,科学合理的进行布点,达到各个监测点位数据可以相互衔接,点位分布可以反映出整体空气质量;

3前瞻性。监测点位的分布要具有前瞻性,要结合城市建设和城市未来规划进行合理布点;

4针对性。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是政府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进行环境现状评价,污染排放标准审核和其他相关环保监督审核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设置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时,要有针对性地对政府要求的重点监测区域进行布点监测,以满足环境治理的要求;

5连续性。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具有连续性,要能综合反映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因此,在进行空气监测点位设置时,要综合考虑选好布点,不能随意变更监测点位;

6经济成本最优。城市空气质量的恶化,主要是由于城市负荷较大,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的,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略了环境的保护。因此,在进行环境监测时,也要考虑经济成本问题。在设置监测点位时,要具体考察设点的周边设施是否便利、用电是否完善等因素。

二、监测空气质量的合理途径

2.1研发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现代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不断增多,在空气监测期间,单纯依靠传统空气监测系统已无法完成空气中各类污染物成分和浓度的精准分析,因此,难以实现对空气具体质量情况的精准预测,这也就无法对人们的生活、空气污染情况治理进行合理指导。由此可见,要加大投入,研发出一套精准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在城市中适当增加城市空气监测点,配备性能先进可以满足监测需求的监测设备,从而实现全时段、全范围对城市中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全面完成自动监测代替手工监测的方式对城市中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全面监测,及时掌握城市中每个角落的空气质量情况,从而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各项信息内容,提高空气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避免空气污染问题对人们健康造成威胁。

2.2研究自动化、先进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在城市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空气污染源,仅靠传统的空气监测系统,难以准确分析出污染物的详细组分,导致很难预测城市空气质量情况。因此,需要研发出更为精密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扩大现有的城市空气监测点,配备更为先进的监测设备,全方位、全时段监测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城市各种空气污染物,随时监控城市各个角落的空气质量,进而方便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更为准确的信息,全面系统提高空气质量。

2.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分析

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现象,空气质量直接反映空气中污染浓度的分布情况,在指定地点和时间污染物浓度会受到不同因素影响,因此监测难度较大。要想实现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就必须了解空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目前,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能直观反映空气中污染物的基本情况,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人的健康会遭受严重威胁,做好空气质量监测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生活的空气质量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空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改善环境空气,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三、科学制定空气质量监测点

3.1提高监测人员综合能力

监测环境空气质量时,监测人员的综合能力是反应监测结果最真实、客观的要素。因此,监测人员需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监测人员必须掌握环境监测和空气质量的专业知识,掌握空气质量相关标准、规定,掌握监测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熟练利用统计知识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监测人员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定期学习监测专业知识、监测方法、设备规程等。同时,不同监测岗位需要配备相应的质量监督人员,确保监测人员能够严格依据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3.2控制监测结果质量

空气质量监测是一项复杂工作,具体监测作业包括空气质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数据等多个环节,要想确保监测结果精准,必须保证整个监测过程正确、连续且不发生偏差。在实时采样监测时应尽量避免对监测结果造成干扰的情况、实际监测内容与方案不相符的状况、监测设备故障等问题,监测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准确分析获得的监测数据,对有异常或偏差的数据加以甄别,确保监测结果全面客观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

3.3 建立审查制度

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可以分为4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程度;在此基础上,确立科学有效的审查制度,确立制度详细内容,包括企业基础审查标准及未达标的惩处条例;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收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仔细审查,可以对审查内容进行列项处理,按照项目进行逐条检查,以确定企业排污情况是否符合标准及根据具体项目数据对企业排污情况进行总结,指导企业后续排污工作;在收集到企业排污情况具体数据后,按照审核标准对未达到标准的企业进行收费,对于不积极配合的企业可以制订相应措施和惩罚条款,并加大审查的力度,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可以按照条例进行惩罚处理。

3.4严格控制监测结果的质量

空气质量监测过程包含数据的采集、数据处理,因此需要确保整个过程连续完整。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时监测,排除仪器故障或者运动不稳定的数据。在监测过程中,若出现现场空白、全程序空白、现场平行等异常时,需要作废该批采样,并及时记录,重新采样。监测人员需要做好原始记录表,包含分析、校对等,还需要有对应的审核人员签字。监测报告需要有报告编制人员、报告审核人员、报告签发人员三者的签字,保障空气监测数据的完整、准确,监测结果可靠,避免出现空气质量事故。

四、结束语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需要具体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不同地区由于气候、经济状况以及空气污染分布和人口分布情况等众多因素都不相同,因此在进行监测布点时不能完全按照一种方法操作。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各取所长,具体情况具体运用,最终获得最理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袁清珂,车军.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1995,(4):33-35.

[2]许丽忠,张江山.改进密切值法优化大气环境监测布点[J].环境工程,2000,18(2):50-53.

[3]李发帝,吕长彬,钱尼文.新形势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建设思考[J].科技风,2020(5):138.

[4]曾毅,王玉萍.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1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