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跑的教学游戏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小学体育跑的教学游戏设计研究

刘尧

库车市林基路小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市    842000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当前阶段运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大部分学生在游戏学习过程中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完成学习目的。在此背景下,以跑为核心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其中,结合基础的教育原则构建丰富的教学模式,以此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发展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跑;游戏;设计研究

引言

在人的各项身体素质中,耐力素质至关重要。耐力既是人体心肺功能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人的坚毅精神的充分体现。而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耐久跑是锻炼他们基本耐力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耐久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生理负荷量,导致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制订科学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耐力素质,使学生对耐久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1健康性

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非常严格,划分了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则需要注重对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分析,关注学生的兴趣特征以及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具体变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年龄偏小、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缺乏自我调控的能力,难以实现举一反三。教师则需要结合这一阶段的体育教育要求,充分体现安全性以及健康性,让学生进行简单模仿,抓住体育游戏教学的重点以及核心,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展“木头人”的游戏活动。对于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来说,在参与体育游戏活动时会比较主动和积极,基本能力得到了提升和锻炼,同时能够对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感兴趣。教师则需要以体育健康意识的培养为基础,一方面关注学生的身体安全,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有目的、有意识地融入不同的体育锻炼技巧以及技术,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及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开展“迎面传球”等游戏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要求相对偏高,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自由发散。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能动性高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身体素质比较好。教师则可以围绕这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适当拔高教育教学难度,以学生的自主游戏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逐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意志力。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拔河比赛等游戏活动,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爱好,进一步凸显游戏教学的重要育人作用及优势,保障学生能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一点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小学体育教学改革都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游戏也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稳步提升。

2第一次游戏

游戏名为“周而复始”。笔者让学生分小组后,在事先画好的四个圆形跑道上进行自由练习。队员均列队站在圈外等待,持棒学生绕圈跑动一周后将接力棒交给在起点处等待的下一名队员,以此类推,最后一名队员跑完则结束一轮的游戏。在这个环节的练习中,笔者不对传接棒方式做要求,允许学生自由使用自己顺手的传接棒方法。据观察,在自由练习阶段,部分学生使用了之前练习过的立棒式接力方式,部分学生则是以随意的方式传接棒。一轮的游戏结束后,笔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接力跑”感受。刚开始,学生谈论重点有所偏离:一名学生说,这个游戏没什么意思,跟平时的跑步差不多,不同的是要拿着棍子跑;另一名学生说,我们组有的同学跑得太慢了,拖了我们的后腿。笔者静静地听着,并不发表意见。这时,一名男生(这名学生喜欢运动,是体育课的活跃分子)说,我们组在交接棒的时候总做不好,掉了四五次在地上。听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答案,笔者相机提出问题:“为什么接力棒在交接时会掉?”这个提问引起了大家思考,一时间没有人说话。最后还是那名男生做出了回答:“我认为是交接棒的动作不对。”笔者马上肯定了他的答案,并为学生演示下压式传接棒的正确动作要领,指导学生接棒时手臂后伸,掌心向上,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并拢向外,手腕稍上翘,传棒人将棒的前端由上向前下方放入接棒人手中。

3结合教学目标角度构建针对性游戏

在跑的游戏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针对性的基本原则不可或缺,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角度进行分析,完善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游戏,全面提升学生的游戏学习效果,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能力。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相比,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及完善性特点,教师在具体游戏方案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多方面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设计,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首先,体育教师可以结合认知能力发展进行分析,为学生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了解其重要意义,提升学习效果。其次,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技能提升进行分析,为学生制订针对性的体育游戏方案,技能发展目标主要是以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和运动技巧为根本目标,教师在教案设计期间,可以以此为依据,帮助学生在趣味游戏的参与过程中完成运动技巧掌握。另外,针对性游戏方案设计期间,体育教师可以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根本目标的体育游戏方案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游戏的全面性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并对体育运动产生较强的探索兴趣,从而推动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目的。因此,小学阶段体育跑的教学方案设计中,针对性教学游戏的设计可以结合多方面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保证教学策略设计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水平。小学生的身体生长还没有成熟,无论是耐力还是爆发力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出发,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科学指导其运动训练,并紧紧围绕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只有在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发展现状相适应的情况下,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耐久跑运动,并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苏笑悦.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2]周惠青.浅谈小学中年级体育技能教学的游戏化设计[J].考试周刊,2017(5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