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读写译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 2

旨在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读写译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洪颖,饶斌,谭冬玲,缪道蓉 ,彭旭,陈静,江艳梅,宋竹鹃

四川成都   西华大学   610039

当今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作为“连接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的桥梁”,在涉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翻译教学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翻译能力已成为21世纪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语言技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随时代发展多次做出调整与改革,作为全国性大学生英语水平测试重要手段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CET6)中的翻译考试题型也随之改变。

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解读

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

为了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在总结近年来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2004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于2007年8月正式须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与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相比,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

1)培养目标的变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坚持其通用基础学科定位的同时,提出了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专门用途英语,以及以人文、国际交流为核心的文化素质课程的定位;

2)教学思想的变化。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思想,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教学模式的变化。鼓励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使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技术,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增加语言练习的机会,提高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质量。

2.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非英语专业英语翻译教学三个层次的要求

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公布了大学阶段英语翻译教学三个层次的要求:

1)其中翻译的一般要求为:“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2)较高要求是:“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汉字。译文通顺达意,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3)更高要求是:“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4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漏译,文字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

、英汉互译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及测试的重要内容

英汉互译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及测试的重要内容,反映出对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关注和重视。其中,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考试题型几经改革,在试卷中的占分比率不断提高。1996年首次增加英译汉句子翻译;2006年翻译题型改为句子层面的汉译英,考试时间为5分钟,分值仅占试卷比例的5%;2013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原单句部分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分值比例由之前的5%上升到15%,测试时间延长至30分钟。改革后的翻译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汉语段落所承载的信息用英语表达出来的汉译英能力,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翻译一段长度约为140~160个汉字(四级)或180~200个汉字(六级)的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的段落,分值比例为总分的15%。翻译使外语教与学更有意义和价值,翻译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我国目前的非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因为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涉及多门学科。成功的翻译不仅要求译者必须具备坚实的双语语言功底、良好的语言素养及广博的知识面,了解中西方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熟知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结构特点、文化及表达方式,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及技巧,还要求译者能以翻译基础理论为指导,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况灵活地综合运用理解技能和表达技能,遵循正确的翻译过程,在实践中认真学习、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大学英语课程的现状是课时量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训练提高非专业大学生的翻译能力一直以来是我思考的问题。

传统的翻译教学总是从翻译理论、翻译策略、翻译技巧、翻译实践一步步入手,循序渐进,但这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有限的大学英语课是不现实无法实现的。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翻译课堂授课模式,将阅读、写作、翻译三者相结合,三位一体,以语言实践活动为核心,通过阅读(输入)—写作(模仿反思)—翻译(内化巩固)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翻译写作能力。

三、理论指导:POA(Production

-orientedApproach)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模式的转变,学校教育人才的方式也随之转变,积极应对形势发展与变化,学校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转型,教师、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POA教学理论体系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三个教学理念。首先,学习中心说主张实现教学目标和促成有效学习,规避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导致的“只求进度忽略学生需求”的问题,也有效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导致的教学目标无法完成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不足之处。学习中心说通过多样的课堂活动,服务和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注重课堂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其次,学用一体化说倡导教学中输入和输出的紧密结合,在课堂中学生不但学习书本知识,而且将书本当做输出的手段,以培养学生的产出能力,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最后,全人教育说指出教学的对象是人,教学的目的就是服务和实现人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选择话题和产出任务服务的输入材料,巧妙的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四、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读写译一体化教学模式

进行非专业大学英语课堂“阅读、写作、翻译三为一体教学模式”改革,以语言实践活动为核心,通过阅读(输入)—写作(模仿反思)—翻译(内化巩固)的实践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翻译写作能力。

但如何选择阅读教学内容,确保对学生进行有效的(Motivating) 和 提供适用的言语产出素材(enabling)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产出(Production)并及时进行反思改进(assessing,reflection and improving),建立起“阅读、写作、翻译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究,反复实践。

五、结语:

打破传统的翻译教学总是从翻译理论、翻译策略、翻译技巧、翻译实践一步步入手,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读写译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将阅读、写作、翻译三者相结合,三位一体,以语言实践活动为核心,通过阅读(输入)—写作(模仿反思)—翻译(内化强化)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翻译写作能力。通过阅读(输入)、写作(模仿反思改进)及翻译(内化巩固)教学实践,以语言实践过程为中心、提高对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水平的培养,使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进一步的优化,翻译教学实践质量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