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理标本的流程优化及其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手术病理标本的流程优化及其管理

唐丹,高杰,王洪飞,孙玲通信作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病理标本的流程优化及其管理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到2021年1月我院实施标本流程管理以及没有实施标准流程管理的标本,标本数量共128例,对标准流程实施前与实施后标本送检情况进行对比,主要包括名称不符、送检延迟、送检质量不合格等,对比标准流程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标本问题发生率结果 标准流程实施前,名称不符、送检延迟、送检质量不合格数量分别为4例、5例和4例,占据比例分别为3.13%、3.91%和2.34%,标本问题发生率为9.38%;标准流程实施后,名称不符、送检延迟、送检质量不合格数量分别为0例、0例和1例,占据比例分别为0.00%、0.00%和0.78%,标本问题发生率为0.78%。可以发现标准流程实施后,标本错误发生率基本上接近于0,对标本流程进行系统化以及规范化管理之后,送检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结论自全面实施标准流程之后,在细节管理方面进行全面调整,手术标本送检合格率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临床上可应用该方法。

关键词:手术病理标本流程优化;工作质量;规范化管理

手术切取活体病理标本它主要特征为温性以及特殊性,为了帮助患者制定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其中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手术标本所得的诊断结果。国家有关部门对外颁发的《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里面明确提到,一般手术时要创建一套严格的手术标准管理体系,对标本保存以及送检等一系列流程加以规范,防止出现任何差错[1]。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的医院并未制定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标本没有及时进行送检,甚至还会出现表面丢失的现象,对患者后续的诊断与治疗带来很大阻碍。本文主要探究手术病理标本的流程优化及其管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到2021年1月我院实施标本流程管理以及没有实施标准流程管理的标本,标本数量共128例。其中男女患者标本数量比例为61:67,年龄从年龄从24岁到70岁不等,平均年龄(45.3±3.47)岁。

1.2方法

对2019年12月到2021年1月我院实施标本流程管理以及没有实施标准流程管理的标本进行统计整理,然后计算名称不符、送检延迟、送检质量不合格等相关情况,并对标本问题发生率进行计算。

1.3评价指标

对比标准流程实施前与实施后标本送检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展开有效处理,X2检验,P<0.05说明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标准流程实施前与实施后标本送检情况对比,主要包括名称不符、送检延迟、送检质量不合格等。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标准流程实施前,名称不符、送检延迟、送检质量不合格数量分别为4例、5例和4例,占据比例分别为3.13%、3.91%和2.34%,标本问题发生率为9.38%;标准流程实施后,名称不符、送检延迟、送检质量不合格数量分别为0例、0例和1例,占据比例分别为0.00%、0.00%和0.78%,标本问题发生率为0.78%。可以发现标准流程实施后,标本错误发生率基本上接近于0,对标本流程进行系统化以及规范化管理之后,送检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具体情况可见表1。

1实施标本流程管理前后标本送检情况对比

时间

标本总数

名称不符

送检延迟

送检质量不合格

标本问题发生率(%)

实施流程前

128

4(3.13)

5(3.91)

3(2.34)

12(9.38)

实施流程后

128

0(0.00)

0(0.00)

1(0.78)

1(0.78)

3讨论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标准流程实施前标本问题发生率为9.38%;标准流程实施后标本问题发生率为0.78%,标准流程实施可以明显降低问题发生率。不过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手术病理标本流程与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3.1手术病理标本流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1护士长对标本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未及时单独设置具体的标本存放间,没有对标本进行完全密封,或者病理柜未及时上锁,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标准进行管理和监督。除此之外,病理资料没有很好的保存,经常出现丢失的现象,未及时进行送检[2]。

3.1.2医护沟通存在问题

标本标签与手术医生填写的标本名称发生变化,在手术过程中标本留取种类可能比较多,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标注和分类,手术结束之后导致分类难度加大,经常出现遗漏的问题。医生与护理人员在沟通的时候存在较多问题,比如表达方法不一致,或者护理人员没有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正确操作,导致病理结果存在偏差。

3.2手术病理标本流程与管理解决对策

对于病理标本流程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首先可以创建一套严格的管理规范,尤其对细节要加强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培训工作,在手术之前需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对接,对手术相关工作核查完成之后让家属过目,然后填写标本登记本,交接完成之后需要进行专门放置。除此之外,病理科有关人员需要对标本的数量与时间进行记录,全程做到认真负责;最后,护士长对标准流程以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重视,不定期通过会议进行反馈并总结,有助于所有人员进行改进[3]。

手术病理标本的流程及其管理往往存在不少问题,对此管理人员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然后让所有人员进行贯彻落实,在此基础上才能确保标本送检质量。通过调整与完善标本管理制度的方法,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有章节可以遵循,有证据可以查实,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确保所有环节都能有效衔接,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差错,否则将对标本记录与送检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晓鸣,徐建平,陆凯妮,章敏,顾水琴,林益琴,潘珊.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门诊手术病理标本安全风险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20,37(05):48-50.

[2]索海燕,缪姝妹,徐挺玉,郭建军,刘云.手术病理标本全流程闭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智慧健康,2020,6(13):16-18.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20.13.008.

[3]丁贞瑜,狄美华,陈萍,董文静.品管圈在门诊手术病理标本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20,16(02):158-15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