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模式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针对性护理模式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效果评价

李玲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  554300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模式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开展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n=25)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n=25)在常规护理上为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组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提升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帮助,安全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实施价值。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老年白内障;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老年性白内障又称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一种临床上最多见的后天性原发性白内障[1],老年性白内障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其确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与辐射损伤,全身疾病,遗传因素,药物的应用以及晶状体的营养和代谢状况有关,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2]。患者如果出现老年性白内障,视力水平受到损害,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明的发生,需要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3]。为改善临床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基于此,我科2021年在部分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加入了针对性护理模式,现将其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如下汇报:

1 基线资料及方法

1.1基线资料数据

将我科在2021年1--12月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纳入小组作为研究对象,共计50例;患者经医学鉴定后均符合老年性白内障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25)与参照组(n=25):实验组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分布在60--81岁范围内,平均(64.19±3.66)岁;参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分布在61--82岁范围内,平均(64.83±3.13)岁。对比二组患者的资料数据,结果呈现出P>0.05,可开展此次研究。排除伴有严重全身性疾病者;伴有青光眼或心肌梗死等患者;存在交流障碍患者。

1.2方法

参照组: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各种术前眼部检查,将手术流程及术后用药告知患者。

实验组: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术前健康宣教。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疑问,将白内障疾病相关知识和术后注意事项印制成宣传彩页并发放给患者。②围术期康复护理。患者术后自理能力较差,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指导和鼓励,使患者提升治疗信心和依从性,能主动配合护理工作。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滴眼液与滴鼻液。为患者安排适当机体锻炼,指导患者按时作息,遵照饮食计划,以提高自身免疫功能。③由于老年患者缺乏对周术治疗的认知,术前易产生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选择放松训练,如呼吸时双拳握紧后慢慢吐气,进行胸部、颈部肌群训练。使患者借助心理疏导来放松身心,适应手术。④感染护理。老年人自身抵抗力较弱,容易发生感染,要在术前评估患者感染风险,患者出现感冒、发烧要延迟手术,如患者出现外眼疾病,要积极治疗消炎后再进行手术。⑤术后护理。叮嘱患者术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阅读时要保持30-40cm距离[4],减少光暗环境下用眼,三个月后会减轻炫光或光晕情况。

1.3观察指标

(1)对比护理后组间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根据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分别从心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三个维度来评估,每项分值0-25分,患者得分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2)对比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统计受检者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分,分数9-10分即非常满意,6-8分为满意,6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我院本次实验中的计量数据由(±s)体现,经t值检验;计量数据由(n%)体现,经x2值检查;数据统计由SPSS22.0完成,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组间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比较:护理前,组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参照表1。

表1组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n

心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25

15.48±1.42

23.55±2.78

14.58±1.33

22.94±2.09

14.67±1.03

23.24±2.09

13.76±1.59

24.25±1.66

参照组

25

15.33±1.91

19.33±1.14

14.71±1.22

18.65±1.77

14.38±1.39

18.55±1.26

13.62±1.06

19.85±1.57

t值

0.3151

7.0224

0.3601

7.8319

0.8381

9.6089

0.3663

9.6286

P值

0.7540

0.0000

0.7203

0.0000

0.4061

0.0000

0.7157

2.2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参照组76.00%,P<0.05,差异显著,详见表2。

表2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实验组

25

18(72.00)

6(24.00)

1(4.00)

24(96.00)

参照组

25

12(48.00)

7(28.00)

6(24.00)

19(76.00)

x2

4.1528

P值

0.0415

3.讨论

    老年性白内障是指随年龄增长所发生的晶状体浑浊,是晶状体老化后的退行性病变[5],多发于50岁以上,临床症状表现为双眼先后发病,渐进性、无痛性的视力减退及屈光改变[6]。在白内障患者术后护理中,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逐渐被重视并广泛应用。针对性护理是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参考护理理论依据,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本次研究中,对于实验组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消除患者消极心理,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了解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产生治疗信心并提示依从性。实验表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综上,针对性护理模式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可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利于康复,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立群.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白内障围手术期应用效果观察[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10):1272-1273.

[2] 张丹丹,杨波. 针对性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3):4368-4370.

[3] 郭书姣.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5):2504-2505.

[4] 杨凤娟. 以循证支持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对白内障并青光眼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9):3179-3180.

[5] 马楠,王敏. 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4):133.

[6] 黎裕芳.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 围手术期的应用[J]. 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1):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