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  立德树人——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及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文以载道  立德树人——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及思路

黄周荣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煌固镇汪村杨麟爱心小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逐步凸现出来,现在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工作。语文教学历来都是主要的教学课程,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不但可以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和别人实现更良好的交流与互动。而如今社会上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愈来愈高,传统理论式人才培养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增强文化素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变得非常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引言:小学语文作为教育基础中的基础知识,具有覆盖面广、延伸性强、知识点杂糅等优点,而针对小学语文课程,它所能发挥的功能非常广阔,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精神层面,以及道德意识和审美趣味,还能够对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与发展产生重要指导意义。教学就如同“春风化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必须让学生平时的生活细微处接受知识的陶冶,并以身作则,帮助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思想观念,从而搞好小学德育实践。

一、小学德育的现状

1.校领导及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就教育当前的实际开展状况而言,部分学校的领导干部和教师并未完全认识到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也并未深入分析和探究当前德育渗透的意义,所以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很易忽略日常的德育渗透,严重干扰德育实践的有效进行。应试教育中的这些传统思想已经在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很难改变传统,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这会造成学生只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能获得良好的培养,这将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发育产生相当重大的作用,缺乏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日后在工作中也会受到很多阻碍。

2.德育渠道不畅,内容单一

实施德育的过程中,由于途径不畅通,教学内容相对单调,以及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发展状况,这都会造成德育渗透无法达到良好的成效。部分学校错误地以为,要做好德育工作,就只有采用课堂教学方法,把课堂当成德育的惟一途径,而不能把德育的内容同其他课程加以充分的联系,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枯燥乏味,又不能深入分析每位学生的个人状况,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1]。尽管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是课堂模式,可是由于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所以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假如不能意识到这种问题,将会造成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这将会极大地妨碍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教师的动作和话语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伤害,所以教师的自身综合素养变得非常关键。而就当前的情况来说,部分学校的教师的思维道德品质和科研思想文化品质都亟待提升。部分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具有良好的思维道德品质和科研思想文化品质,这也是不能有效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因素所在。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某些困难,教师会对学生加以严肃的训斥,或者是产生某些体罚行为,这不但会损害教师的自身声誉,而且还可能造成学生的逆反行为和不良情绪。会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产生干扰,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心态,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好渗透德育的策略

1.从小学语文字词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点并非要让学生掌握很多的学习技能,而是要让学生理解更多的生字和词语。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字词的教学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时间,所以教师必须从生字、词语的课堂教学开始,对学生实行科学合理的德育浸润。汉字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在对汉字开展课堂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同时还可以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产生比较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得到更有效的培养[2]

在小学阶段开展生字、生词的教学是最为主要的语文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字和生词,可以有效的掌握后面的知识。生字和生词的教学工作占用着语文课堂的大量时间,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把德育思想全面的融入其中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进行中对生字和生词进行合理的转换,例如当学生在学习“生”这个字的时候,如果仅对字面含义进行解释,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但是如果教师将“生”字转换成一株刚破土而出的植物,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生这个词的意思,而且也可以体会到顽强拼搏的力量。

2.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领域便是阅读与作文。这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始终贯穿着语文教学的始终。写作大多是面向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最关键的是阅读教学。通过正确高效的阅读,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也可以有效启迪学生的思想。在学生充满浓厚兴趣与积极力时,教学效果就能够获得显著的提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当前的内容对文章加以排序,教师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制定合理的导语内容,这不但有利于提高教材的科学性,而且也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比如当学生们正在阅读《林海》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该采用导语来引领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设计导语的环节中应该这么设计:“《林海》这篇散文具有极大的语言魅力,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饱含深情,使得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象跃然纸上,同学们可以跟随老师的脚步来一起感受大兴安岭美丽的景色。”采用这样的导语,可以瞬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产生良性的促进。

结束语: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文以载道,立德树人,可以提升小学德育教学效果,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将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文化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可以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同时,让德育知识潜移默化渗透到小学生的思维体系中,真正实现德育教育入脑入心,提升德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吕卓卓.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23):31.

[2]唐静宜.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文渊(小学版),201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