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教学的实践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教学的实践意义

林乔斌

广西贺州第二高级中学,广西贺州542899

摘要:随着近些年核心素养对于各个学科提出培育学生的新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中学阶段体育学科教育的核心素养,探究武术教学的重要性。中学生正好处在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武术对于学生强身健体以及纾解心理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代的体育教学中需要将武术运动纳入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项目;其次,武术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引入新媒体、云计算等技术加大宣传力度;最后,学校需要培养专业的武术教育人才,以促进中学武术体育教育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武术教育、中学体育、实践意义

国家最近提出,体育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也是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武术运动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瑰宝,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武术运动在中小学校园中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能够推进体育强国的建设进程,更能促进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形成,所以需要加强新时代中学生的武术教育。

一、中学武术教育的重要性论述

武术运动作为学校体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的运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而这些素质的提高正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体育学科2017年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为了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更好地得以落实,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将这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能动地整合起来进行教学,将这三者作为有机联系的整体贯穿到体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可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养成健康行为、增强体育品德,使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协调及全面的发展。因此,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可以从体育课程标准中强调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而武术运动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对于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体育课程标准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育中的武术运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促进青少年体育精神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尊师重道、重义守信、立身正直、谦和仁爱是武德当中对习练者提出的基本要求。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武德是习武者的基本准则,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些基本准则会潜移默化地转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以武德的标准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促进青少年规则意识的建立。"无规矩不成方圆",武术运动比赛的开展要在一定的规则限制下进行,青少年在习练武术过程中要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技术水平。这在无形之中会使青少年对规则产生敬畏之心,从而实现武术运动的教育功能。

3.养成优良的礼节行为。武术运动文化积淀深厚,这在现代的武术训练和比赛中也得到了良好的继承。以抱拳礼为例,在武术教学的开始和结束阶段,师生双方要互行抱拳礼。在武术竞赛中,运动员要向教练员、裁判员以及对手互行抱拳礼。这是武术活动中的基本礼仪,这对于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礼仪和行为举止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核心素养下中学武术教育的发展路径

1.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修正体育教学的价值导向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与推广大众体育项目相比,武术运动的推广更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同时也是促进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及体育文明的一大重要载体。武术运动的开展是落实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是促进新一代青少年文化自信形成的重要法宝,对于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意义非凡。因此,体育行政相关部门应当给予武术运动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提高学校武术课程的开课比例,加大武术相关人才的引进力度,将武术纳入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当中,使得武术的发展"有策可依",让武术真正走进校园当中。

2.推动主体协同管理,构建完整武术教学竞赛一体化

武术运动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多年来武术赛事从全国赛到地方赛都有开展,但却鲜为人知,形成了武术广为人知,武术赛事却无人知晓的局面,归根结底是武术宣传出现了问题。武术在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中表现一般,传统的传播方式中,武术的传播内容较为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到受众群体的注意。反之,利用当下新媒体短视频、碎片化传播方式,将能够吸引群众眼球的武术内容配合上特效及音乐等元素进行创造。与此同时,还应以武术内容作为主体创编不同形式的内容进行传播,这样能够有效摆脱武术在群众眼中的枯燥感,真正赢得观众的喜爱。采用群众喜欢的方式去传播传统武术,会收到出其不意的传播效果,提升传统武术在社会生活当中的影响力,这也反映出了武术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作为新时代的武术人,应当顺应当下时代发展潮流,善用新媒体的力量推广武术运动,让群众真正了解武术,同时也为武术运动的更好发展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3.完善体育教学资源配置,扩充学校短缺资源

武术运动作为青少年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内容,应加快培养出一批符合新时代武术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让武术运动在校园中真正做到教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学,用人才普及武术教育、推广武术运动、选拔武术人才,使青少年习武术、爱武术、懂武术,扩大武术运动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形成稳定、健康的校园武术发展新局面。体教融合地深化落实,对学校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语

武术教育具有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健身功能以及娱乐等功能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又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呼应。应通过政策将武术运动纳入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重点项目支持,通过教学赛事一体化,并通过新媒体力量提高对武术运动的宣传力度,通过人才培养提高武术运动在青少年间的影响力,使青少年充分认识到武术存在的价值,主动参与到武术课程当中去,以武术作为媒介培养出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新时代青少年。

参考文献

[1]牛犇.试论中学体育课堂如何高效开展武术教学[J].环球市场,2018(32):262.

[2]周庆祝.试论如何提高中小学武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为例[J].新课程导学,2016(09):33.

[3]朱奎永.中学体育课堂武术教学实践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4(1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