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干旱灾害天气变化特征分析及防灾减灾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铜陵市干旱灾害天气变化特征分析及防灾减灾措施

王泽华

铜陵市气象局  244061

摘要:本文根据安徽省铜陵市气候实际,首先分析了铜陵市干旱灾害天气变化特征,并阐述了铜陵市干旱灾害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最后梳理了几点防灾减灾措施,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干旱灾害;农业生产;影响;防灾减灾

引言

铜陵市隶属于安徽省,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地理坐标处于117°04′—118°09′E、30°38′—31°09′N之间,总面积2991.87平方千米。境内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铜陵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整体特点是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充足,光照资源好,雨热同季,无霜期长,适宜水稻、棉花等作物生长。在全球气候增暖背景下,铜陵市干旱灾害性天气频发,经常给当地农业生产严重损失。因此,先分析了铜陵市干旱灾害天气变化特征,并阐述了铜陵市干旱灾害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最后梳理了几点防灾减灾措施,尽可能地减轻干旱灾害天气给铜陵市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保障铜陵市农业安全生产。

1.铜陵市干旱灾害天气变化特征分析

通过1991--2020年铜陵市干旱日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图1),近30年来铜陵市干旱日数整体上呈减少变化趋势,线性变化倾向率分别为-6.57d/10a;1991--2020年铜陵市一共出现干旱日数2671d,年平均干旱日数为89d;年最多干旱日数为181d(1997年)、年最少干旱日数为26d(2015年)。近30年铜陵市年连续干旱日数最多达70d(2019年),长达两个多月出现干旱灾害;年连续干旱日数最少为4d(2002年)。

结合《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统计1991--2020年铜陵市干旱等级情况可知(表1),近30年来铜陵市累计出现轻旱1235d,年平均轻旱日数为41d,轻旱出现频率达46.24%,铜陵市年轻旱日数整体处于16d~47d之间;铜陵市累计出现中旱847d,年平均中旱日数为28d,中旱出现频率达31.71%;铜陵市年中旱日数整体处于6d~74d之间;铜陵市重旱累计日数450d,年平均重旱日数为15d,出现频率为16.85%;铜陵市年重旱日数整体处于0d~44d之间;铜陵市特旱累计日数为139d,年平均日数为5d,特旱出现频率为5.2%。铜陵市年特旱日数整体处于0d~30d之间。

图1  1991--2020年铜陵市干旱日数变化趋势

表1 1991--2020年铜陵市干旱等级情况

轻旱

中旱

重旱

特旱

累计日数

1235

847

450

139

平均日数

41

28

15

5

最多日数

74

75

44

30

最少日数

16

6

0

0

2.铜陵市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近年来铜陵市干旱发生概率较大,会给农作物适时播种以及健康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干旱还会使得水位下降、水库干涸、河水断流、水井出水量减少干枯,使得作物减产减收,对群众带来极大经济损失[1-2]。据相关干旱灾情资料统计显示,2011年6月出初,铜陵市农作物旱灾面积8万亩,其中水稻5万亩,棉花1万亩,蔬菜及其他作物2万亩,分别占总播种面积的17.7%、13.7%、18.2%。2019年8月中旬至9月下旬,铜陵市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基本无有效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发生了旱情。受持续旱情影响,铜陵市枞阳县、义安区、郊区遭受旱灾,全市受灾人口22.7864万人,农田受灾面积20107.17公顷,成灾面积15895.6公顷,绝收面积3655.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770.41万元。又如2022年7月8日至8月17日,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铜官区气温偏高、降水显著偏少,部分地区旱情严重。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149.06公顷,成灾面积77.3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

3防灾减灾措施

3.1加强旱灾监测预警

要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预警监测体系,加强天气会商,做好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工作,提高干旱灾害天气过程预报预警的准确性。铜陵市各级气象部门要高度重视旱灾监测预报,对土壤墒情进行加密监测,建立旱灾风险气象数据和数据库。气象工作人员要全面了解铜陵市雨水情况,系统、认真分析旱灾发生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铜陵市实际降水数据制定综合旱灾风险区划,实施地方中、长期天气预报业务。此外,要依托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和相关技术,建立适应铜陵市各县(区)、乡镇旱情特别是旱灾高危地区的旱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地方旱情,提前进行预报预警服务[3]。此外,要建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对灾区、灾害程度、干旱预警级别等进行监测,及时开展干旱灾害信息共享和预警结果推送,提高干旱预警预报和信息发布水平,确保及时准确掌握干旱动态和信息。依据铜陵市干旱数据,为各乡镇做出可靠的防灾减灾决策,努力将干旱和灾害天气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4]

3.2强化人工增雨抗旱工作的开展

人工增雨是铜陵市开展现代农业抗旱抗灾的一项措施。为不断提高铜陵市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铜陵市干旱期间农业生产用水,铜陵市各级气象部门气象局应通过国家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站、气象雷达、卫星等探测到的天气状况,加强天气监测和降水状况研判。要仔细调查干旱多发地区的情况,对铜陵市局部干旱情况进行科学评估,要抓住一切可靠时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科学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全面减轻气象干旱灾害的影响,确保农业安全生产

[5]

3.3 加大铜陵市抗旱防灾资金和技术投入

要紧紧围绕铜陵市各县区农业经济发展以及抗旱减灾的精细化需求,进一步加大对铜陵市各县区抗旱减灾工作的投入,要把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规划中,使抗旱防灾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能够保持协调发展状态。此外,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抗旱防灾基金,动员全社会参与气象防灾基金的募集,多渠道吸纳抗旱抗灾资金。再者,要加大抗旱减灾领域高新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气象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在铜陵市积极构建干旱信息管理系统,监测覆盖铜陵市所有县区的乡镇,形成系统、完整的干旱灾害监测、预报、评价、管理和服务体系,确保干旱灾害应急响应工作可以及时到位,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灾害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

4结论

(1)1991--2020年铜陵市干旱日数整体上呈减少变化趋势,线性变化倾向率分别为-6.57d/10a;近30年来铜陵市一共出现干旱日数2671d,年平均干旱日数为89d;其中,轻旱出现频率达46.24%,中旱出现频率达31.71%,重旱出现频率为16.85%,特旱出现频率为5.2%。

(2)干旱灾害经常会给农作物适时播种以及健康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干旱还会使得水位下降,使得作物减产减收,对群众带来极大经济损失。

(3)针对干旱灾害,铜陵市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强旱灾监测预警,进一步提升当地干旱灾害预警服务水平;在干旱发生期间,要积极做好天气监视以及降水条件的科学研判工作,强化人工增雨工作的开展,最大程度地缓解农业干旱灾情;此外,加大铜陵市抗旱防灾资金和技术投入,保障铜陵市抗旱工作的高效开展,为铜陵市农业经济的安全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联.干旱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广东农业科学.2011(12).

[2]方红远 甘升伟等.我国区域干旱特征及干旱灾害应对措施分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5 ,25 (5):3-10.

[3]李建强,郭兰,张晓妍,等.浅谈干旱灾害对灵宝市农业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

[4]刘强军.干旱对晋城市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7(19).

[5]刘晓倩,梅可中,周苑.人工增雨作业在遵义市抗旱减灾中的作用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18(06):89-90

作者简介:王泽华(1994.09),男,汉族,安徽枞阳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地面气象综合观测业务、气象装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