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育人,优化研究生德育生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推进文化育人,优化研究生德育生态

周伊晨

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 浙江省杭州市 邮编:310058

摘要:“推进文化育人,优化研究生德育生态”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从生态的视角观察德育,还要从优化德育生态的高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道德成长的规律,不断创造良好的德育生态环境,让学生在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活动、快乐成长中形成正确的道德信条、道德原则、道德思想,自然提升道德品质,实现学校德育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文化育人;研究生德育教育;德育生态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与文化育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与内涵。将文化育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传承传播中华文化使命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和改进文化育人工作,应把握时代性、着眼系统性、增强创新性,聚焦文化认同、培育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一、坚持文化育人的基本准则

1.坚持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本任务,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树立“人人有责”的思想道德观。培养具有理想、有道德、有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的,而要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知识素质、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研究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做到与社会、生活、学生紧密结合,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等特点,积极拓展育人途径,创新方法方式,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坚持德育为先

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要注重“成才”,又要注重“成人”。高校要加强对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只有全面提升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使父母感到满意,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符合国家的要求。因而,要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以培养德育为首要任务,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1]

3.重视文化育人

在当前高等教育全球化、价值追求多元化、思想渗透隐蔽化、信息传播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必须自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底色,才能坚定不移地铸牢青年人的信仰根基、铸塑价值共识、铸就精神家园;只有自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把握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机遇,将文化建设提质增效,才能激活青年人更大的创新动能。

杜甫有诗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所处之地幽清雅致,则德馨香远,所处之地污浊不堪,则混沌难言,其诗句说明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重要的是通过文化是激发青年人创造力与审美素养,促进人格与德行完善的多维空间。重视“文化育人”,是数千年来人们探索出的重要教育途径,也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应然和必然。

二、文化育人的关键

1.一个统一

文化育人要实现与创新相结合、相统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关键在于提高思想文化的创新能力。继承是根本,创新就是灵魂。研究生在加强观念、文化创新的同时,也不应忽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程度和知识的增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两个基本点的兼顾

在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应从总体到个人两个方面考虑问题。既要从全校层面把握铸魂育人的主基调,文化建设融入教育、科研、治理的全过程,凝聚全校上下团结奋进的思想共识;又要从个体出发,从文化元素的捕捉、创新与打造以调动师生积极性,满足其文化需求、提升其文化素养。

3.三种文化的融合

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能够使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1)地域文化

老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区域文化在进行文化育人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优势。例如福建地区的大学,就可以将闽南文化、闽越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等区域文化融合。这些具有深厚内涵、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学生从周围浓厚的地方文化环境中感受到文化的精华与力量,提高了教学的实际说服力和感染力[3]

(2)家国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孝节恕勇等为人处事的标准,是高校文化育人的宝贵资源;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教育则是增进青年学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以“育人”为起点,而非“育才”,培养人格,规范言行,使青少年懂得“爱”、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3)世界文化

“在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类文明的繁荣与发展作出贡献。”在吸取先进文化成果、揭批不良文化的实质与危害的同时,要培养广大研究生的文化自觉性,积极正面引导他们辨别异域文化的能力,增强内化能力,不同文化交融交锋中增强文化自信。

三、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推动研究生德信修养的具体路径

以浙江大学为例,在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为了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还需要认真审视形势与挑战。包括意识形态领域不断呈现出了新变化,文化软实力在全球竞争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文化为时代赋能的作用日趋增加,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更需要灵魂支撑等。而当前,学校在文化的建设中还存在功能设计上不够合理、软硬件安排不够全面、不同校区之间文化风格不协调等缺陷。总的来说,是文化建设与学校扩张需要不相适应,学生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共享成果的程度不足;同时文化建设已经滞后于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也容易受到全球不同社会思潮的冲击。这些既是对浙大文化建设提出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卓越的研究生、完善其德信修养形成了挑战。

1.把握铸魂育人主基调,凝聚全校上下团结奋进的思想共识

高校应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浙大,以党建与思政现场教育基地、马兰工作室等为载体,加强对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马兰精神等的宣传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宿舍。也可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广泛深入学习宣传抗疫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2.在不同文化交融交锋中增强文化自信

推进文理交融、特色鲜明的“新文科”建设,形成风格独特、成果涌现的浙大学派。例如,浙大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计划,高质量完成“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部出版工程,大力支持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建设,聚焦经典文献整理、丝路文明研究、地方文书编纂等重点领域,持续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文化典籍研究成果,在图像资源数字化、文化遗产数字化文献典籍研究利用等领域占领高地。也深度参与大运河、良渚古城、西湖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彰显学校文化历史发展和当代建设发展成就。

四、结束语

优化道德教育生态,促进研究生成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相信,困难越多,我们脚下的垫脚石就会越多,我们攀登的德育之山就会越高。

获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立项资助,立项课题《推进文化育人,优化研究生德育生态》

参考文献

[1]章旭.高校生态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路径探索[C].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

[2]冯永刚.学校制度文化育人论[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3]涂爱荣.新时代文化育人研究[C].九州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