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秩序的力量”:马修巴尼的实验影像中的观念性与视觉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无秩序的力量”:马修巴尼的实验影像中的观念性与视觉性

赵宸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马修·巴尼的作品被称作象征着“整体艺术”的延展,在他的影像作品中绝不会只局限于影像,而是包含了绘画、雕塑、装置、等综合媒介。马修巴尼在对不同媒介的探索中,对于多种元素进行交互运用,作品蕴含着他对神话、宗教、历史、社会与艺术本体的探索,创造了其独有的美学特征。本文将通过他作品中的观念性与视觉性进行分析,试图解读其影像作品背后蕴含的意义。

关键词:无秩序 整体艺术 动态美术 观念性 视觉性

一、物象·意象·影像——实验影像语言的发展历程

1920年左右实验影像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但其萌芽期确实诞生于1910年左右,由[1]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家布鲁诺·科拉、阿纳尔多·金纳所共同创作。他们将抽象的光影与色彩转换为“色彩音乐”,强调“运动的画意”,而不是依靠规律而成的无趣的规律运动。

随着“色彩音乐”的发展,[2]奥斯卡·费钦格提出了“视觉音乐”的理论,即用运动的美术形象本身来制造音乐的韵律,这一理论是“动态的美术”艺术表达的精髓。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美国“地下电影”先驱斯坦·布拉凯奇对纯粹的色彩和光影进行探索,“视觉音乐”理念的延续下来。

而马修巴尼完美的延展了“动态美术”的概念,他从不将影像局限于视觉艺术,而是以大胆的实验艺术的改造方式,对影像进行“修改”式的创造。他的作品无疑是绘画在其他艺术方式以元素的方式进行流转,从而冲破对现实的依赖,建构出完全异于传统叙事的表现方式,同时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出事物存在于意象与物象之间的状态,一种“无秩序状态”,其作品的多义性提供给观赏者极大的探索空间,体现了其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

二、 “无秩序的力量”:马修巴尼的实验影像中的观念性与视觉性

1、异质与拼贴中《悬丝》的观念性

马修巴尼的创作基于他对美国神话的无限探索,以及对语言表达的实践。其作品并不存在所谓“文本”的表达,但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一种基于影视与材料的杂糅式的互文关系。在罗兰·巴特对于符号的探索中,讲解了符号学中的直接和隐喻表达,他特别将意指延展到了视觉文化领域。作品蕴含着系列意象群体的文本构成,视觉中体现的符号编码可在观赏者思考中衍生到政治、文化或是观念的所指。因此,马修巴尼的每个作品其实是以高浓缩象征式叙事进行展出,如[2]塔可夫斯基所表述:“电影家可以把时间凝固在时间的符号中,而人们可以通过意义感知这些痕迹。”

马修·巴尼同时也是是一位狂热的影像炼金术士、对超现实主义中神话、宗教中的隐喻与黑暗有着狂热的探索欲。路易斯·布纽尔《一条叫安达鲁狗》已经成为超现实主义的不朽之作,创作了属于超现实主义的经典神话,而在他之后,马修巴尼以实验影像继承者的方式试图将先驱的观念运用到他的故事框架中,以他特殊的“综合艺术”手法展开更为恢弘的幻觉天堂建构。

《悬丝》中对于观念的符号化传递,强化了超现实“梦境的压抑”,构成无数梦魔,马修巴尼对于自我探索后的解构,多线索的叙事方式使《悬丝》的整个叙事构成都蒙上了一层薄纱,显得神秘又幽深莫测。[3]马修·巴尼在神秘的荒谬中找寻着他的真理,可能他所塑造的正是这个世界被遮蔽﹐被掩盖和伪造了的历史和现实。

2、想象与构境中《堡垒》的视觉性

在《堡垒》中,导演马修·巴尼综合了行为、装置、雕塑、戏剧、舞蹈、电影等多种手段。批评家马克·凡·普鲁伊恩评《堡垒》“将美的极致与可怖的恐惧结合在一起”,将视觉艺术推至了崭新的阶段。马修·巴尼向世人展示了他驾驭影像视觉艺术的非凡天赋。一组华丽,甚至过于华丽的镜头占据了整个屏幕。马修巴尼对于“动态美术”的痴迷,以至于剧情并不复杂的电影呈现出巴洛克艺术的面貌。

《堡垒》中的舞蹈让人记忆犹新,女仆和电镀人,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舞蹈肢体。而最后一个美国原住民舞者出现在了代表着爱国主义的美国退伍军人协会的屋内排演圈舞。通过原住民的圈舞,展示出猎杀动物与动物图腾的碰撞与搏斗,在这动态场域中,化妆术使超现实的状态更加突出,马修巴尼对于“梦境”的构造逐渐远离的现实生活,他以宏大的梦境构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面貌,一个与现实世界“对立”的世界。

整部《堡垒》都在围绕的距离进行叙述:动物与人类的距离;狩猎者与猎人之间的距离;宇宙与人类的距离;自然力量与人类力量的距离。[4]正是距离与距离的校准,场域与场域的转换,马修·巴尼呈现的不再是问题的与解答的多译,而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在“视觉性”艺术下呈现的多维度表达的风景。

三、约束“无秩序力量”

马修巴尼执着于对生活意义的重构,他所有的作品中所具有的“无秩序”感,是他本身对于当下世界的一种有力反抗,马修巴尼在“无秩序”中寻找秩序感,他早期所创作的《绘画约束》系列将身体作为一种抽象的运动结构的象征,试图通过自我约束机制把个人包围起来,尝试人的意志力在物理性的制约下,身体能力从无差异状态到有差异状态的变化。

这一切都来源于尼采对他的巨大影响,在作品中,马修巴尼运用身体、性、感性、爱等试图去表达与替代“酒神”的形象,而压抑、重力、束缚、理性等在隐喻“日神”的形象。尼采认为日神是支配着内心幻想世界的美丽外观,代表着个体梦的本能而酒神象征着迷狂,象征着摆脱个体,回归本源生命意志的冲动,代表的是醉的本能。在对于世界的本质思考中,马修巴尼通过身体力行的所才能完成的绘画去告诉我们“生活是处在这一切之中的,从酒神的迷乱中直面生活的真实意志,迷醉与现实相互制约互相制衡,而这一切便是生活本身。”

马修巴尼的作品意义也在于他所创造出来的一系列令观赏者产生思考的视觉形象,[5]这些视觉形象即使对于超现实主义来说也是极具创造性的意义。无论是杜尚还是安迪·沃霍尔,他们所创造的视觉形象都是对于原有艺术的反叛与突破,但马修巴尼的视觉形象完全突破了所谓艺术的界限,甚至突破了传统的视觉观念的界限:突破性别、突破种族甚至是突破物种。这些形象的状态无法找出一种完美的解释,虚无和压抑在一次又一次巴洛克状态下被呈现出来,冲击着观赏者的内心。

马修·巴尼描绘了一种虚构的痛苦,他存在却又没有具体的敌对对象,视觉上创作出的形象以象征性的符号存在,却在伦理上难以进行分辨与批判,就像“酒神”的象征意义一般,“一切会让人痛苦,但却找不到痛苦的根源,而这一切便是生活本身。”

四、结语

马修巴尼的“综合艺术”创作,对实验影像进行了大胆的改造与革新。他以宏大的世界观在影像中创造规则与制度,在作品中创造了独特的“美学世界”,马修巴尼的影像作品模糊了艺术的边界,构建出了一种视觉文化时代的独特史诗。

参考文献:

[1].《动态影像艺术的艺术表达及其特征解析——基于实验电影录像艺术和新媒体影像孙炜炜》

[2].《物象·意象·影像——实验影像的语言探索》

[3].《可怕的视觉盛筵》

[4].《马修·巴尼的影像场域建构研究——以《堡垒》为例》

[5].《马修·巴尼的密码》

作者简介:赵宸(2001—),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学历:本科,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