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策略

李俊荣

佛山市顺德区建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528308

摘  要:文章采取文献搜集法,实证分析法,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的风险类型。在此风险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策略:强化合约管理维系材料价格的稳定性、跟踪要素市场变化发挥物资仓储功能、引入权变管理思维增强造价控制弹性、完善业财分流管控模式规制道德失范,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工程造价;材料价格;风险管理;策略

在工程造价控制中,需重视因材料价格波动所产生风险的管理工作。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工程造价量值可由三部分组成:不变资本投入的价值量(C)、可变资本投入的价值量、剩余价值(M)。其中,材料作为生产要素属于不变资本范畴,加强对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的管理,将有助于提高工程项目施工中的经济效益。不难理解,若以利润率作为经济效益的显示性指标,则可借助利润率公式:“M/(C+V)”得以说明。由于可变资本投入的价值量主要以人工成本的形态存在,且人工成本在工程造价控制中属于刚性指标,这就需要以减少不变资本投入的价值量为重点,方能在保持M不变的情形下减少分母的量值,并最终实现利润率提升的目标。然而,材料价格波动必将影响人们对C量值的控制绩效,所以在广义价格体系下来展开主题讨论,并提出风险管理策略便构成了本文的研究任务。

1 相关研究述评

1.1 相关研究概述

    张松[1]基于工程造价中的材料分类,分析了材料价格波动的特征和风险表现,介绍了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探讨了加强材料价格动态管理的措施。贺靖懿,程婷婷[2]分析得出,材料费作为工程总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其60%左右,部分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的材料费甚至会达到工程总造价的75%。两位作者认为,合理确定材料价格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其进行跟踪管理,是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总造价的重要措施。郭娜[3]认为,材料价格是影响工程造价的直接因素,作者通过分析材料价格变动的因素,提出了有关对策。李有存[4]以样本地区的工程项目施工为对象,就原材料价格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与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材料价格的增加将导致材料供应不足,进而会因施工进度延缓而影响造价控制。刘明林[5]认为,为有效应对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造成的影响,需把握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规律,并相应地建立价格调整机制、构建完善的价格调整体系,实现工程造价过程控制、动态管理,以应对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

1.2 相关研究评析

以上研究所形成的观点构成了当前主流研究的思想,其中不乏值得本文借鉴之处。但在这里笔者也需指出:(1)当前主流研究视角的整体性缺失,即忽略了工程造价控制所内在的项目经济效益目标,而一味的以管控材料价格波动来实现造价控制的稳定性。显然,若是既定的经济效益目标仍能达成,在一定区间内的材料价格波动应被接受。(2)当前主流研究较为忽略供应链资源整合对风险管理的作用,即未能重视诸如通过加强仓储管理效能、获取第三方网点的支持,从供应链系统中完成对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的管理途径。由此,当前主流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便为本文的立论提供了创新空间。

2 工程造价控制中因材料价格波动所形成的风险分析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风险进行分析:

2.1 因材料价格上涨形成效益型造价控制风险

目前,主流研究主要关注因材料价格上涨所形成的造价控制风险。从价值层面来考察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其内含有维系和提升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存在于商业工程项目之中,也存在于政府工程项目之中。因此,效益型造价控制风险值得重视。引入上文所给出的利润率公式:M/(C+V),假设包括水泥、钢筋等在内的材料价格上涨,则在保持项目建设方案不变的情形下必会增大分母“C”的量值,又由于建设方案不变,而使得以人工成本为主要内容的“V”的量值保持稳定,由公式所得:必然会使工程项目投资的实际利润率低于计划利润率。

2.2 因材料价格上涨形成成本型造价控制风险

在主流研究中已有同行注意到,因材料价格上涨而导致部分关键生产要素断供,最终势必会影响正常的建设进度。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拓展,即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延缓又会增大可变资本投入的量值,从而形成成本型造价控制风险。再从经济学视角下深化对该风险类型的分析可知,因该造价控制风险的存在又会衍生出项目投资的机会成本,以及由工程项目的专用性损失所产生的沉没成本。以政府工程项目为例,机会成本的产生和放大,将会减少该项目投资的经济利润,并降低财政专项资金的配置效益。沉没成本的产生,又会对社会生产资源造成浪费而损害社会效益。

2.3 因材料价格下降形成主观型造价控制风险

  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因材料价格下降所形成的造价控制风险。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这里的风险主要生成于人为因素(主观型)。具体而言,受制于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材料供应商在自利的经济行为驱使下,具有隐藏材料价格下降信息的动机。从而,这就为主观型造价控制风险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另外,即使供应商发布了材料价格下降的信息,但由于材料采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专属性,这又会引致出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这就为材料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建立合谋关系提供了可能。因主观型造价控制风险的存在,将会对造价控制带来经济行为失范和资金漏损等危害。

3 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策略构建如下:

3.1 强化合约管理维系材料价格的稳定性

在对材料价格实施风险管理时,首先需通过强化合约管理来维系材料价格的稳定性。笔者建议,在工程发包方选择材料供应商的招投标阶段,可在招标条款中明确材料价格的稳定性要求,并在招投标所形成的竞争态势下使材料价格趋于合理。在与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时,还需明确材料价格稳定性和材料供应稳定性的双重条款。在维护双边利益的要求下,可以引入附加条款,附加条款将规定材料价格下降或上涨后的双方协商流程。

3.2 跟踪要素市场变化发挥物资仓储功能

工程建设方需跟踪要素市场变化趋势,通过发挥物资仓储功能以管理风险。具体而言,工程建设方在与发包方就工程造价总额度达成一致后,需组织专门人员以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跟踪要素市场变化趋势。在线下应对供应源所在的要素市场进行实地考察,以获取潜在供应商数目、材料平均价格、材料流通费用、材料需求状况等信息;在线上则需关注国家产业环境和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在对材料价格风险研判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材料采购的数量和结构计划,并借助仓储的物资调剂功能以管理风险。

3.3 引入权变管理思维增强造价控制弹性

近年来,材料价格上涨已成为主要趋势,该趋势由诸多宏观经济因素所决定。为此,在工程造价控制中需引入权变管理思维,以增强造价控制弹性。如,工程建设所需的水泥价格上涨,那么在造价控制中可采取提高成材率、杜绝浪费,以及提高单位工效以压缩建设周期等方式综合管理风险。另外,在面对因核心材料价格上涨所形成的风险时,还可通过调整建设方案来管理风险。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增强造价控制弹性不能以牺牲工程建设质量为代价。

3.4 完善业财分流管控模式规制道德失范

在工程造价控制中需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即需完善业财分流管控模式以规制道德失范风险。具体而言,工程项目发包方应在财务信息化平台上,完成对材料采购资金的监管任务。由于在合约管理中已就材料价格下降所需的双方协商给与了制度安排,这就为规制在材料采购中所产生的道德失范提供了制度条件。再者,在业财分流管控中,工程发包商与材料供应商在线上完成资金往来活动;工程建设方与材料供应商在线下完成物资储运活动,这样又进一步为规制道德失范提供了制度条件。

4 总结

本文认为,因为材料价格波动必将影响人们对不变资本投入量值的控制绩效,所以在广义价格体系下来展开主题讨论能更加全面的构建风险管理策略。研究认为,风险管理策略包括:强化合约管理维系材料价格的稳定性、跟踪要素市场变化发挥物资仓储功能、引入权变管理思维增强造价控制弹性、完善业财分流管控模式规制道德失范。

参考文献:

[1]张松.材料价格对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及管理分析[J].河南建材,2022(8):136-138.

[2]贺靖懿,程婷婷.材料价格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影响及对策[J].四川水力发电,2021(4):112-115.

[3]郭娜.材料价格对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1(12):75-76.

[4]李有存.原材料价格对路桥工程造价的影响与风险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21(26):41-43.

[5]刘明林.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6):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