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试点实践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6
/ 2

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试点实践与建议

董重庆

320321198903070237

摘要:为建设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满足新时期建筑工程建设要求,本文基于建筑工程质量创优的相关概念以及现实意义,提出策划与管理对策。通过研究可知,质量创优是未来建筑工程实现安全文明生产目标的关键,对提升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促进建筑行业规范化发展意义重大。对此,相关人员应明确建筑工程质量创优目标,做好建筑工程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建筑质量创优方案。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施工;样板工地;建筑质量

引言

保障和提升工程质量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也是一项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紧密相关的工作。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试点是保险服务工程质量提升和保障民生的制度尝试,核心是引入独立于既有参建各方的风险管理机构(TIS)。自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推动工程质量保险以来,IDI逐步从试点向非试点城市展开,本文通过总结全国其它地区试点经验,结合武汉光谷地区试点实践,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归纳,并给出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思路,以期能为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深化发展提供借鉴。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意义

建筑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保证建筑的质量。建筑企业通过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消除质量隐患,减少返工次数,避免把时间浪费在处理设计变更和质量问题上,从而确保各阶段的工作能够按照进度计划正常开展。另外,建筑企业通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还能够保证施工安全,避免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的出现,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存问题

2.1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时,施工材料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提升质量管理的前提。部分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在施工材料质量方面存在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的问题,选择的材料性能相对较差,硬度或抗压能力不够,在房屋建筑正式投入使用之后,易出现安全事故。

2.2施工材料管控

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重要组成,一般指施工过程中投入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材料,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加强施工材料的控制工作有利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采购材料时,应以相关标准为依据,对材料质量进行评估,以此筛除不符合建设要求的材料,紧接着结合建筑工程类型及要求,挑选出适用于工程的材料,最后,需对预选材料价格、质量、供应商信誉度等多因素进行综合对比,确定最终材料类型。组织专业人员对进场材料检查与验收,尤其是所配套的材料使用认证,确保其来自于国家承认的质量检测机构,并积极落实行政管理部门所推行的建设工业产品准用制度,借助多样措施实现材料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同时,还需针对不同材料,预测当其质量出现问题时对建筑工程施工作业造成的影响,以此降低、规避工程施工风险,确保施工安全、高质量进行。

2.3是IDI保险制度与现行制度之间的街接问题

现行法律法规对工程质量和质量问题解决有一系列强制性制度安排,包括监理制度、保修制度、专项维修基金制度等。而政府投资的还建房、保障性住房等工程建设项目,则由政府兜底,负责后期维保。在现行制度下推行IDI,会遇到功能、责任交叉重叠的问题:其一,IDI和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功能重复,且不能“二选一”,专项维修基金为强制性;其二,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监理责任与IDI中TIS机构的工程质量风险控制责任有交叉;其三,保修范围、期限、业务工作交叉重叠,如IDI制度中由保险公司负责业主保修的理赔受理、组织现场勘查和维修,现行制度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其委托的物业管理公司受理保修申请,组织施工单位维修。如何做好IDI和现行制度融合,有待探索。

3建筑工程质量创优的策划与管理对策

3.1落实“过程精品”理念

建筑工程质量创优的策划与管理是针对项目全过程的创优,“过程精品”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新理念,具体是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预防返修、返工等质量管理问题,使各项施工作业一次性“达标”“创优”,实现建设效益最大化。因此,在管理工作时,还应落实“过程精品”理念,将建筑质量创优中的关键流程作为控制核心,通过分项工作确保建筑项目的精品。施工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基于该理念,以质量控制过程为基础,实施动态化质量控制方案,践行施工前主动把控的创优理念。(1)结合“过程精品”理念,从建筑工程招投标、施工、质量验收、竣工等环节的整个流程入手,坚持“四精一严”的质量管理原则。(2)精心策划质量创优工作,施工前还应编制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方案,使其符合质量标准、设计规范。另外,质量创优过程中,要求施工方案中包含建筑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及关键技术,并以此为依据,建立施工管理组织、施工责任机制,使质量创优全过程均可纳入管理体系内。(3)精心组织和管理、精心策划质量创优方案、精心保护分项精品工程、精心管理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细致地对建筑工程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验收与检查,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3.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要想有效落实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此,企业应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规范,并且参考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质量管理规范。同时,企业要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的权力和责任,确保其能够充分认识到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如果体系的某个部分出现了问题,企业就要视问题的严重程度对不同层级的负责人进行处罚。另外,建筑企业还可以成立质量管理机构,这样质量管理人员就可以随时到现场监督施工,并定期检查工程质量。在发现质量问题后,企业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督促施工人员立即整改,以免耽误后续的施工工作。在实际的质量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及时提出问题,并对各项工作给予指导,对各种行为进行约束,从而确保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高效完成。

3.3重视施工技术管理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管理时,主要着手于三项工作的管理即施工前期准备、中期运作、后期优化。准备阶段时,要求质量监管人员结合工程施工情况与具体要求,实时调整、优化施工技术管理规范,并全面、有效安排建筑工程作业期间所需的各类资源,为项目的开展与实施提供有利条件。而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技术的随机检查与管理,明确各技术人员具体工作任务与岗位职责。当项目进行到后期收尾环节时,需制定完善且可行的技术资料归档制度,依托于信息反馈机制,实现对各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结合采集到的信息分析出在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结语

要想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与规范,就需注重对现场施工的精细化、系统化管理,结合工程实际需要,科学落实各项施工作业,并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工作,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质量监督制度,在此基础上,还需做好监督人员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培训,以此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监督水平。

参考文献

[1]麻大雷.新形势下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探讨[J].居业,2021(10):148-149.

[2]杨国超.浅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J].工程质量,2021,39(S1):19-21.

[3]邢正江.浅析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方法和途径[J].建筑与预算,2021(06):50-52.

[4]李伟.建筑施工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4):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