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公司关于降低粗渣残碳量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6
/ 2

中能公司关于降低粗渣残碳量的探究

牛勇

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临泉 236400

摘要:以煤种的稳定性,配煤掺烧的数据分析,烧嘴问题,工艺控制及甲烷优化问题对如何降低粗渣中的残碳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可行的方案,降低了粗渣中的含碳量,提高了积极效益。

关键词:原煤成分;气化炉;烧嘴;渣口;粉煤粒度;粗渣残炭;甲烷控制;煤炭利用率

1、工艺概述:

航天炉气化技术又称HT-L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公司开发,该项目技术是结合国内外煤化工的现状,独自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打破了国外对该技术的垄断。

中能公司252万Nm3(CO+H2)/日原料路线改造工程,根据当时航天院第一代试验炉100万Nm3(CO+H2)/日炉型的工艺生产情况,在与北京航天万源煤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沟通后,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共同合作建设,设计生产能力为252万Nm3(CO+H2)/日的粉煤加压气化装置,单炉日处理原煤1600吨,运行压力4.0MPa,该炉型的燃烧室为3.2米,激冷室为3.8米,同时渣水增加旋风分离器,低压闪蒸系统,改善水质的同时提高了合成气温度,节能性和原煤适应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中能公司航天炉装置从2017年7月开工建设,2019年1月进入设备安装阶段,2019年11月开始单体试车,2020年3月开始系统联动试车,2020年5月31日气化炉一次投料开车成功,此次中能公司三期航天炉的投产,提高了公司的生产能力及产品结构,使企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竞争优势更加明显。通过2年来对装置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优化、不断创新,航天炉装置运行的稳定性、经济性得到不断地发挥,目前已经连续运行550多天未检修,再次证明了该装置的稳定性和先进性,为公司创出了宝贵的业绩。

2、航天炉技术特点

(1)干煤粉进料:20 ~90微米煤粉颗粒惰性气体输送:氮气或二氧化碳高压气化炉:2.0~4.0MPa。其优点表现在:⑴干煤粉进料气化效率高严格控制进料煤粉的水含量。与湿法比较,1Kg水煤浆可以减少蒸发0.35Kg水,节约~2600KJ的能量,折算标煤0.113Kg(5500Kcal/Kg),占进煤量的17%。粉煤气化比水煤浆气化:冷煤气效率提高10%,氧耗量降低15~25%。有效气产量提高6%。⑵先进成熟的干煤粉密相输送技术悬浮速度7~10m/s,固气比480Kg/m3,载气量少。⑶强化燃烧,提高了单位体积的产气率,气化强度高在同样生产能力下,与常压炉相比,设备尺寸最小,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燃烧效率提高。

(2)气化炉膛允许操作温度:1400 ~1700℃,其优点表现在:⑴煤种适应性范围广煤的灰熔点可选范围宽(1250 ~1650℃),气化原料可选范围广;⑵碳转化率高、粗合成气品质好,CH4含量低碳转化率设计值≥99.5%,出口合成气有效气体(CO+H2)体积≥90%,CH4体积≤300PPm。⑶提高反应速率,可缩短反应停留时间高温、高压提高反应速率。与水煤浆气化工艺比,更容易达到平衡状态。平均炉内停留时间10S。⑷干煤粉纯氧燃烧,提高火焰中心温度,火焰短燃烧器火焰的中心温度:1800~2150℃。

(3)单烧嘴顶烧组合燃烧器优点:⑴燃烧火焰、炉内物料流场与炉膛结构有较好的符合炉内煤粉热解区、火焰燃烧区、烟气射流区、烟气回流区以及二次反应区分布合理。反应停留时间满足气化要求⑵燃烧负荷调节范围大负荷调节范围:60%~120 %⑶燃烧器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中心氧与旋流煤粉混合充分,煤粉反应完全;火焰形状、稳定性好;⑷安装、调试、维护方便集高能电点火装置、液化气(柴油)点火烧嘴、火检为一体,独立冷却水外盘管,拆装维护方便。⑸精良的加工制造工艺关键材料采用进口材料或同类特制国产材料,焊接和组装工艺严格按规范执行,整体热处理消除热应力。⑹烧嘴的设计寿命大大延长水冷夹套式烧嘴冷却方案,可保证烧嘴长周期运行稳定可靠。设计寿命20年,烧嘴头部局部维护时间6月一次。

(4)密闭式盘管水冷壁辐射室结构,设计寿命20年优点:⑴水流量分布均匀六进六出结构可以保证管程流阻分布均匀。⑵控制盘管内水汽化率,调节炉内热平衡水汽化率6.5%,蒸汽产量~42000Kg/H(满负荷)。⑶盘管焊接接头少单根直管可达12m。⑷盘管轴向热膨胀量较小盘管热应力分析表明,径向热膨胀量6mm。⑸多组冷却水盘管便于维护和更换烧嘴盘管、渣口盘管分别进水,易于调节和更换⑹制造加工工艺成熟专用盘管热弯、焊接、组装、检验生产线。

(5)“自我修复式耐火材料结构,维护量少优点:⑴自我修复式耐火材料结构,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水冷壁外可以形成稳定的固渣层3~5mm,以渣抗渣,抵抗气体和熔渣的冲刷和磨损⑵水冷壁降低耐火材料的蚀损率保证SiC材料的使用温度<1400℃,保证高温强度不降低⑶耐火材料的组合结构,降低炉膛散热损失炉内向外依次有液渣、固渣、SiC耐火材料、水冷壁、惰性气体保护层、高铝不定型耐火材料、外保温层,散热损失小⑷耐火材料的选材具有低的气孔率、较高的高温强度、较好的热稳定性不定型耐火材料最大粒径小于4mm,高温耐压强度≥85N/mm2,永久热变形≤0 .73%,有效的不定型结构设计⑸耐火材料的施工、养护、维护和更换方便,价格低

(6)燃烧效率高、环保性能好优点:⑴冷煤气效率、热效率都高于湿法工艺控制煤粉进料水含量降低能量消耗,冷煤气效率比湿法提高10%,热效率提高6%⑵高温煤气化,C转化率高于湿法工艺C转化率≥99.5%,比湿法工艺提高1%,降低固渣排放⑶纯氧燃烧,比常压炉降低空气排烟损失额定工况热效率不小于95%⑷盘管冷却水副产中压蒸汽回收炉内燃烧热量3~5%⑸控制N2进炉量,可以降低NOx的排放固气比达12:1,载气量较少⑹废水有害成分极少,生化处理后可直接排放;固渣捕集完全,可用做建筑材料或深埋,对环境无其他污染。

4、运行问题分析

通过对实际操作中的工况进行分析,召开专题讨论会,集思广益,总结出影响灰渣残炭和煤炭利用率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航天炉对原煤的指标数据要求:

项目

水分

灰分

灰熔点

挥发分

焦渣特性

灰渣流温区间

哈氏可磨指数

硅铝比

酸碱比

指标值

<12%

>6%

<13%

1350℃

>33%

1~2类

>80℃

≥65

>2

2~5

目前三期航天炉试烧煤种为红柳林、华煜隆、大砭窑、海湾、九州、金铭神木、新能、神木盛源、神木富鑫等,通过运行总结及数据分析得知,稳定的掺烧比例为红柳林和类似煤种≤70%,神木煤系比例≥30%运行较为稳定。

(2)粉煤烧嘴存在不合理性:由于粉煤烧嘴结构保密,在烧嘴头部粉煤和氧通道

有变化时,很难通过工艺控制一次性找到最合理的操作点,导致在以工艺适应烧嘴的过程中煤炭利用率低,灰渣中残炭高,2021年5月1日停车时发现两处裂纹,通过更换烧嘴,目前运行稳定。

(3)运行指标的工艺优化控制:通过对运行数据及气体成分的分析,当甲烷控制偏低时,有效气成分含量偏高,炉温容易波动,当甲烷控制偏高时,渣和滤饼残碳高,粉煤无法完全参与反应,加重灰水负担,粉煤粒度是否合格也是影响转化率的重要因素。

3、方法总结

(1)在车间的组织协调下,新来原煤和转来的原煤有序存放,通过和安徽理工大学合作,对原煤组分分析数据进行分析梳理,有计划的掺烧,调节不同煤种的流温区间和渣的黏温特性,使其符合航天炉的燃煤指标,确保挂渣稳定,流温区间合理。避免了因对原煤数据分析的不了解而被动盲目掺烧局面,在原煤煤方面,通过加强了煤场输煤的管理,使其有序堆放,也使得配煤相对稳定。

(2)烧嘴泄漏后,蒸汽入炉量增加,同时影响烧嘴的旋流雾化效果,造成粉煤偏流,燃烧不充分。2021年5月1日利用检修对粉煤烧嘴进行更换,解决了烧嘴问题影响装置的稳定运行。

(3)粉煤粒度的高低对于煤炭利用率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在日常的操作中,我们通过磨辊加载力的优化控制,把正作用力控制在8-10MPa,反作用力控制在2.5---3.5 MPa,磨煤机旋转分离器转速控制在80---100转/分,循环风量根据负压控制在-2.5----3.5KPa,可以保证粉煤粒度合格。同时我们避免磨机大幅的负荷调整,在保证废料的前提下减小循环风量,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将粉煤粒度提高到指标范围内并争取找到粒度的最佳控制点。

(4)工艺指标的控制,通过2年来的运行总结,并结合现场渣样,化验室渣饼数据分析的研究,当甲烷控制在400-700PPm较为合理,水氧比控制在0.09-0.11较为合理,有效气体成分含量达到90%以上。

4,实施效果

通过对工艺设备的技术革新,装置的不断优化,,残炭含量降到了4个百分点一下,基本维持在百分之三左右,节约了煤炭,产量不断得到提升,为公司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5,参考文献:

【1】航天科技集团煤化工事业部培训教材;

【2】许祥静,刘军,煤炭气化工艺.2007:化学工业出版社;

【3】胡瑞生,李玉林,白雅琴,现代煤化工基础.2012:化学工业出版社;

【4】郭树才,胡浩权煤化工工艺学.2012: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