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电子白板促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相遇相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交互式电子白板促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相遇相融

李罗丹

安徽省合肥市万泉河路幼儿园   230041

一、案例概述

数学作为幼儿园科学领域的一部分,其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及严密的逻辑性,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构成了挑战。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当愉悦的游戏与有点“严肃”的数学“相遇"时,教师的困惑也随之而来。例如,怎样的游戏适合数学活动?数学活动中的游戏应该怎样设计?基于以上的困惑,我们深感游戏与数学活动的“相遇"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融合,其实现路径就是数学活动游戏化。数学活动游戏化不仅仅是指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引入游戏元素,更是指利用游戏的手段帮助幼儿建构数学核心经验,提高幼儿数学学习的效果。

在我园的图书漂流活动中,班级幼儿对绘本故事《事情要一件一件做》颇感兴趣,在分享阅读之后,大家都对故事中事物之间有趣的重复产生了浓厚的探索欲望,而中班幼儿对事物的排序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于是,我便利用这一契机,帮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事物之间的规律排列,引导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美。

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游戏大多为幼儿在桌面上对材料的操作,这种游戏往往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恰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活动的游戏有效融合,利用希沃白板强大的操作性和交互性这一“支架”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优化教学效果,一定会让相对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妙趣横生,真正实现“让孩子在玩中学”。

二、正文

基于幼儿的兴趣点,我将绘本故事《事情要一件一件做》改编为数学学习活动《冒失鬼的一天》,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将不同学习环节与不同的游戏相互融合,有效的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学习效率、丰富并愉悦幼儿的学习体验。

案例如下:

片段一:观察画面,发现规律

游戏——学习咒语破译魔法之“冒失鬼找地毯”

IMG_256  IMG_256

教学内容:出示一半地毯,布置魔法婆婆的任务,引导幼儿帮助冒失鬼找对另一半颜色排列相同的地毯。

多媒体作用及分析:涟漪的动画效果出示地毯,播放音频布置魔法婆婆的任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淡入的动画效果依次出示地毯的颜色,加深幼儿观察的印象;

幼儿发现正确的地毯并在白板上拖动地毯验证结果时,若正确,魔法棒会旋转,同时触发音频,播放咒语“淅沥沥、哗啦啦、空啪啪”,较大程度的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片段二:尝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3  IMG_256

IMG_256

游戏——学习咒语破译魔法之“贴壁纸”、“整理魔法柜”

教学内容:

(1)播放音频布置魔法婆婆的任务,出示冒失鬼贴的壁纸,引导幼儿纠错,并尝试有规律的排列壁纸的顺序。

(2)出示魔法柜及散落在地的魔法道具,引导幼儿自主发现排列规律,并尝试还原魔法柜。

多媒体应用及分析:

(1)音频播放让幼儿更专注的倾听任务;使用遮盖功能将昆虫的排序遮盖再一一拉开,增加神秘感的同时让幼儿更专注的观察,加深印象。

幼儿在白板上拖动昆虫的位置,在完成纠错和有规律排序的过程中,与课件产生趣味互动;

(2)动态打开魔法柜,让情境更加引人入胜;淡入功能加音效出示拐杖和雨伞,增加趣味性;

同时,通过表格和昆虫图片以及魔法道具的无限克隆的方法,对比传统的游戏模式,这样的互动能够给予幼儿更加自主且多人次的操作机会。

片段三:集体操作,利用已知经验自主按规律排序

  IMG_256  IMG_256

游戏——摆餐具、串烤串,真的破译魔法咒语啦!

教学内容:出示餐具、及烤串,让幼儿在倾听魔法咒语之后自选AAB、ABC等排列方式进行餐具的摆放和串烤串,通过逆向思维巩固对规律排列的认知。

多媒体应用及分析:

淡入的功能出示食材,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淡入的功能出示魔法烤架,创设魔法情境;使用计时器功能,一方面直观的引导幼儿有时间观念,同时能较好的维持教学秩序。

片段四:感受规律美,体验成功的喜悦

IMG_256  IMG_256

游戏——与冒失鬼共舞

教学内容:出示冒失鬼的提交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冒失鬼的舞蹈动作,并与其共舞。

多媒体应用及分析:

用放大镜关灯的功能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冒失鬼的舞蹈动作,提高幼儿的专注力;播放音乐,与幼儿共同用规律的肢体动作跳跃,庆祝成功的喜悦,体验生活中的规律美。在多媒体手段的辅助下,极大程度的打破了传统数学游戏的形式局限,让孩子们全身心的参与到游戏中来,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三、案例评析

数学与游戏走向融合,有助于幼儿建构数学经验,而数学游戏的设计还是要回归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学习方式。幼儿只有喜欢玩、愿意玩,才能获得更多的体验。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游戏方法,增加趣味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通过数学活动游戏化,会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有趣,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高。在本次活动中,我关注到幼儿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巧借信息技术手段,设置了层层递进又环环相扣的游戏,通过无限克隆、拖拽、遮盖、放大镜、表格等手段,让幼儿可以多人玩、重复玩、自主玩、换着法的玩,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发现规律,尝试排序,体验规律美。在丰富的多媒体手段的辅助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幼媒互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将幼儿原有的经验和新经验较好的联接。


(二)借助信息技术,融合数学经验,化抽象为直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而数学中的排序经验则属于教复杂的抽象概念,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化间接经验为直接经验,是本次活动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通过使用音视频、淡入、涟漪、自定义动画路径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再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将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游戏有机融入,让幼儿主动思考、在操作中解决问题,进而自主表达获取的数学经验,将数学经验内化到幼儿的心中,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幼儿“乐学”。

在这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幼儿教育也在飞速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可以通过一种有效的、新颖的、与时俱进的方式来实现幼儿教育,通过信息技术让幼儿的学习与游戏相遇、相融,共谱幼儿学习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