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比赛——浅谈“待优生”转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简单的比赛——浅谈“待优生”转化策略

吴涵

无锡市锡北镇寨门小学 214194

摘要:在一个班主任的教学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问题学生”不应该由于他们的不服从大人的不理解而简单定义他们是问题孩子他们是“待优生”通过一场简单的比赛鼓励他们“跳一跳摘桃子”在师生评价同伴激励和自我效能感的催化下慢慢转变向优秀慢慢靠近

关键词:待优生;师生评价;简化要求;学习动机

自然界中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个体都是与众不同的存在在一个班主任的教学生活中遇到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总会碰到一些“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否真的存在不可否认一定有新闻中经常出现的校园欺凌霸凌事件中就不乏问题学生的存在有些问题大到令人震惊比如那些校园暴力事件中的施暴者那么平时我们遇到的是不是这些具有重大问题的学生呢其实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往往不是上述这样的或者说他们身上的问题还不足以真正成为问题

对于这些学生如何帮助他们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惯处理好由此引发的问题成为广大班主任们钻研的问题笔者认为针对这些学生的转化我们可以从家长和老师两方面入手

一、更新家长观念

在我们接触的这些德困生中没有一个孩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孩子很多时候他们就是因为不听话换种说法就是对大人的服从性不够大人们喜欢听话服从性好的孩子因为他们管理起来省心省力

但是不要忘记每个大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而来大人们往往会忘记他们的成长过程和成长体验当他们面对自己的孩子的种种行为慢慢地他们变得不理解不理解孩子的想法不理解孩子的行为因为他们已经很难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儿童看世界的角度与大人其实是不一样的他们不懂大人理解的规则他们愿意去探索冒险而呈现的方式又难免粗粝笨拙在大人看来傻气又莽撞他们会尖叫奔跑破坏反抗其实这只是他们从不懂到懂的一个摸索过程而很多大人却对他们没有耐心简单定义他们是问题孩子

多样化措施并举

在我接手的这个班级里也有这样的孩子他们俩是典型的德困生他们不听话不听父母的话不听老师的话在课堂上经常破坏纪律下课后追追打打必定少不了他们俩任课老师看着他们都头疼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越是这样的孩子越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虽然他们往往使用了最拙劣的方法甚至令人厌烦但是不得不说他们内心仍然希望展现自己渴望其他同学的关注换而言之他们只是用错方式的表现积极分子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展现大家认为的好的一面只是他们的自控能力不足以让他们达到大家都认可的程度我更喜欢称他们为“待优生”为了帮助他们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在评价中认识自己

这些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通过与他们的谈话就会发现他们能够很明确的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可能是从小到大从大人的嘴里这些词已经重复了无数次抑或是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他们慢慢认同大人的看法虽然他们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但是面对缺点他们通常都是痛恨且消极的甚至带着反叛的情绪他们认为“我就是这样了”,“我改不好了”,“我已经放弃改变了”然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看他们对自我的认识是很片面的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都说“人之初性本善”他们有改变自己的心说明他们有改正缺点的意识也想要受到其他同学的尊重只是有时候是念头一闪而过没有努力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恒心缺乏毅力没有强烈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像我班里有个孩子时常会在下课时间或是放学离开教室前,他会问我:“老师,你觉得我今天的表现怎么样?”当他听到我的评价是“优秀”时,他会笑着跟我说再见,然后飞快地跑走了,似乎还能在走廊里听见他愉快的脚步声。而当他听到的是“良好”时,他会不敢相信地再问一遍,可是还没出现他想要的评价,他会小声地回一个“哦”。虽然还是飞快地跑走,但我能感受到他的不甘心,他明白自己今天又上课讲废话了,明天他至少会安静一节课。他们很在乎老师的表扬,他们通过老师的评价及时发现自己表现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坚持或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在简化中增强自信

抓住孩子对老师的评价极为在乎这一特点成为我走近他们的突破口另外为他们专门设计了一张表格,命名为“我要做个好男孩”,在这张表格标题的下面就是老师对他们的要求“坐姿端正按时完成作业”这些要求对一般的学生而言可谓是“入门级”的要求但是对这些长久以来习惯松散的孩子来说一下子收紧是要憋坏的有可能一下子放纵自己。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所以简化对他们的要求是首要条件让他们能看到这个“桃子”跳一跳就能摘到学生的将投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表格内容就是每个任课老师根据他的课堂上的守纪律程度和专心程度进行评分情况良好得基础分1如果上课还能积极举手发言再加1我跟每个任课老师都交流了下,介绍了这个活动,请他们在每节课后给这几个孩子评分。征求他们同意后这张表格上墙了每个下课他们都会跑过去看一看这节课得了多少分有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学生的积分在一点点增加老师嘴里的“进步”变得可视化这让学生有了改变自己的信心也让老师欣喜于学生的进步

(三)在评比中乐于竞争

之后,我对这个表格又做了改进我增加了“合计”一栏每天结算一次分数他们看到当天自己的积分,也更显现了彼此的差距,这存在而微小的差距让他们又有了干劲,“明天我一定超过你”,激励第二天做得更好。

一开始他们对这个活动很新奇,这是个什么活动?真的会有奖励吗?我可以拿到奖励吗?带着一系列的疑问,他们参与了第一周的评比。要让自己规矩起来太难了坚持一节课放松两节课第一周,他们将信将疑都不当回事但当周五颁奖时,有一个“调皮鬼”居然拿到了奖状他们的眼睛亮了。

在小A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他的懊悔和羡慕,他懊悔自己没当一回事,那是他从来没获得的奖状啊。于是,在第二周中,他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他认真了。他尝试做好作业,但是太难了,坐在凳子上也难受,浑身从骨头里的难受,还是想东看看,西望望。在煎熬了一下午之后,我收到了他交上来的一份课堂作业。虽然字还是歪歪扭扭,但是他居然没有偷懒漏写,值得鼓励,我悄悄地给他打了“优秀”,订正。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陆续收到好几份作业,其中小A的最多。是的,他在悄悄改变。第二周,他拿到了一张奖状,在全班面前,他从我的手里接过了奖状,他高高昂起了头,笑的那么得意。他也能做到了,他第一次骄傲地在全班面前抬起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