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廖大成

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510000

摘要:当前,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农村已逐步铺开生活污水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随着“十四五”开局,国家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后称“行动方案”),方案明确指出农村生活污水应分类分区推进治理,在已有成熟治理模式和技术的地区应提高治理率,在其他地区选择适宜的技术开展试点示范。事实上,在乡村振兴推进的过程中,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实践了不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累积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对策

引言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落实““十九大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未来几十年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基石。目前,全国约有90%的村庄因缺乏污水收集管网,处理设施不完善、运维资金不充足等因素致使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河道或洒向地面,导致周边水体黑臭,严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和居民健康,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模式和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已经成为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当务之急。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1.1缺乏相关规范或标准

农村生活污水管网管径的选择、坡度的设计等如采用市政排水设计规范,很多规范设定的参数在农村生活污水设计中不实用或无法实现。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日均处理量大多按照农村户籍人口设计,农村绝大多数村庄人口外出务工,多剩余老人和儿童,存在节假日人口骤增等现象,建设的管网收集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大多数时间因收集水量少导致运行负荷偏低甚至无法运行,进一步导致建设维护成本增加、资源浪费问题;村落结构复杂、巷道狭窄、房屋地基薄弱,无法满足施工开挖深度要求、规范坡度要求等,需要新技术、新方法解决污水收集问题;南北方因气候、生活习惯不同,水质、水量在北方冬季、夏季波动较大,农村污水治理工艺、市场品类繁多,技术、设备选型没有参考依据。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需出台设计、施工、设备等相关规范或标准,保障项目发挥真正效益。

1.2认识偏差难度大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要基层干部群众的配合,由于认识偏差加剧了治理工作的难度:污水管网敷设难度大,由于农村住户在建房修路时未铺设污水管道,也没有考虑到为日后污水管网建设留足空间,在后期规划铺设管网时,需要开挖的路面面积较大,影响了部分农户的日常生活,导致其不愿意配合管网建设工作;污水处理设施难落地,基层干部宣传出现偏差,致使部分农户认为污水处理设施会散发臭气,影响人居环境,导致其不愿意污水处理设施在村庄内部选址建设。

1.3污水收集管网欠缺

农村地区前期由于农房建设及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等原因,绝大多数村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比较滞后,污水收集辐射范围不大,导致污水收集率不高。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化对策

2.1完善污水管网系统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

加快推进农村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对于已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或距离城镇污水管网较近的自然村,结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工作,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次支管网向住户延伸工程,实现污水收集管网周边农村排水户污水应接尽接;对于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自然村,同步做好汇水单元内的雨污分流改造和管网接户工作;对于不能有效实施雨污分流且存在污水沟(渠)的老、旧村庄,要实施污水排放渠道改造或建设专门管道收集农户排水户污水,确保黑灰水全部接入公共污水管网接驳井,杜绝污水直排明沟(明渠)排放污水行为。

2.2因地制宜,制定标准

在设计勘测时应调研村庄实际人口、养殖、饭店、工厂数据等,便于设计量的确定和后期运营管理。调研要充分考虑后期运营管理,避免因运营调试难度大,造成水质难达标、污水不足或者外溢等;明确农村生活污水主管、支管、入户管、检查井及配件要求,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工程技术规范,如基坑开挖、电力要求等,明确施工工序,缩减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科学施工。对于处理站选址和设备选型,明确对排水、接电、用地(不能选择坑塘、垃圾场等)、与最近农户距离、噪音、环境标准、人孔、盖板、处理站硬化要求等。

2.3应用先进处理技术

2.3.1稳定塘

稳定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村污水处理方式,将污水通入人工建造或自然形成的池塘,污水在塘内停留时,塘内菌藻利用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生长代谢,将水中的氮素等污染元素去除。稳定池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地形,施工简单、投资少,具有美化景观的作用,但主要适用于土地资源较广的农村地区,可以实现节能经济和污水资源化处理的目的。由于农村生活污水的组成成分差异较大,水质波动难以预测,不同类型的水体变化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优势菌,因此稳定塘还可以利用原位水生动植物,提升净水作用。但是,传统稳定塘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维护不当时易于导致臭味和污染物堆积,需要通过外加控制曝气条件来提升处理效果,近年来,已经开发出基于原始稳定塘技术的几种新工艺,将该技术结合新型污水处理设施协同使用。

2.3.2人工湿地技术

目前利用湿地生态系统来处理污水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生态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将合适的填料置于处理区域内,由上至下填充填料层、微生物和水生植物。填料层可就地取材,利用卵石、砂土等材料初步过滤污水;微生物可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去除水中氮素;水生植物作为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根系释放的氧气可以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部分特性植物的根系还能转化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人工湿地采用物理沉降、化学处理结合生物作用的手段可以获得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人工湿地主要分为表流型、垂直潜流型和水平潜流型三种,目前在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较常采用的是水平或垂直的潜流型人工湿地。在潜流型人工湿地中,污水流入到填料床后渗入植物根区,水中的污染物通过土过滤、吸附、自身的沉淀、微生物降解和植物吸收等作用得以去除,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中含量较高的COD、悬浮物、动植物油、细菌、总氮、总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此外,经由人工污水处理后的污水可回用于绿化和洒水。

2.4加快智慧水务、数字环保智能系统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建立电子台账实时监管,开展数据信息的分析预警;完善基于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动态更新机制,实现基础信息数字化、巡查养护移动化、问题处置便捷化、辅助决策智能化,为水环境治理保护科学决策、高效监管和调度提供支撑和保障。

结语

就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进展而言,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行动方案”等国家的规划和指导性文件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目标。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发展新要求,一方面我国农村条件复杂,技术需求也较为多样化,另一方面农村的污染治理将更紧密地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要求相结合,既需要对特定地区探索特殊技术,也需要多学科融合交叉,形成综合性、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这还有待于学者们的进一步探索,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形成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温耀宇.农村生活污水防治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清洗世界,2022,38(06):161-163.

[2]孟小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处理方法的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5):130-132.

[3]龚敏.崇明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8(4):78-79.

[4]王利明.苏州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调研及示范工程的设计[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