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岭矿业公司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创建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浅析红岭矿业公司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创建与应用

张满宏 ,安保江,李静,王永,许阔

赤峰山金红岭有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 赤峰 025450

摘要:从作业活动、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等方面了解企业的情况,避免风险辨识时出现盲区;查找企业在管理、操作和现场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确保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时有的放矢。

一、评估单元划分

结合红岭矿业生产实际,依据生产系统,参考工艺流程、生产工序等从工艺、设备、设施、作业四个角度逐级划分分单元和子单元,确定评估基本单元。

通过从四个角度划分,最终划分出151个基本评估单元。已明确到特定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

二、安全风险辨识

    1.对象细分

    风险辨识过程中,对每一子单元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细分,使得辨识过程和结果具有完整性和准确性。

(1)工艺风险辨识:工艺匹配、设备匹配、保障可靠性、意外突发;

(2)设备风险辨识:使用、保养维护、改造与报废、检测检验;

(3)设施风险辨识:使用、保养维护;

(4)作业风险辨识: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

    2.作业活动

   3.风险辨识知识与技巧培训

   识别有害因素;识别可导致事故原因;识别可导致事故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1. 风险辨识要求

(1)必要的准备,包括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操作规程、安全规程、事故案例等的资料收集和学习,工作表格等的准备等;

(2)案例引导;

(3)针对每个作业步骤可能伴随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并对每个危险源可能导致的潜在事故类型进行确认;

(4)及时对成果进行确认、指导、调整;

(5)过程修正完善。

三、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

安全风险分析:在安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为安全风险评价分级和管控提供支持。

安全风险评价:将安全风险分析的结果与企业确定的安全风险准则比较,确定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等级,以便做出安全风险应对的决策。

四、安全风险统计

对评估对象进行“三时态”、“三状态”的全面分析,确保准确、全面的识别出安全风险点。通过辨识之后进行统计,采矿、选矿、尾矿库、辅助共查找出151个风险点,辨识出危险源1839个。

第二章  红岭矿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结果,明确各等级安全风险相对应的公司、部门、车间、班组岗位分级管控的范围和责任。

基本原则: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针对辨识出的每一项安全风险,都从工程技术、管理、教育培训、个体防护和应急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完善有效的管控措施;单独的措施不足以有效管控安全风险时,考虑选择多种措施组合使用,并确定实施这些措施的优先顺序。

制定的管控措施,是在对红岭现有资料进行深入梳理整合,且与车间及部室相关人员进行多次交流,充分论证,确保管控措施的合规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确定的管控措施必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与现有的生产管理各个环节及现有管控措施充分融合,并符合现有标准对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第三章  红岭矿业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一、开展风险公告警示

将风险评估的结果与风险管控的责任分配情况告知各层级人员,确保风险可知。

1.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矿山入井(坑)口、交接班室等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将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后果、影响范围、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责任人、有效期、报告电话等信息标识清楚,公告内容及时更新和建档。

2.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便于员工随时进行安全风险确认,指导员工安全规范操作。

3.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示意图。 根据风险评估分级的结果,分别用“红橙黄蓝”标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的生产区域,在矿区总平面布置图、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尾矿库周边环境图等图纸上绘制全矿“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4.绘制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部分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关键任务,例如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由于其风险等级难以在平面布置图、地理坐标图中标示,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将不同作业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实现对重点环节的重点管控。

               第四章  隐患排查治理

   一、隐患排查治理。

根据工作实际要求和职责分工,从公司负责人、部门、车间负责人直至班组长、岗位工等各层级,按照既定的隐患排查周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

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报告、销账的闭环管理。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治理。

    二、 隐患排查类型及周期

依据前期风险评价结果、排查分级管理相关要求,设立了不同管理层级的隐患排查,做到排查工作“全覆盖、多层级、有重点”。其中针对管理因素类的对象,开展专项检查。

    三、隐患排查对象

“风险点、危险源”即为隐患排查的对象。风险点明确了排查的方向,危险源明确排查的细节。根据制定的各岗位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落实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四、隐患排查清单

1.公司级隐患排查清单;

2.部门级隐患排查清单;

3.车间级隐患排查清单;

4.班组级隐患排查清单;

5.岗位工隐患排查清单。

    五、信息化建设

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信息系统与钉钉(虹膜)考勤系统进行对接,每日上班打卡(钉钉或虹膜)后,系统自动识别人员打卡信息并推送相应工种隐患排查计划到每人手机端。员工到达作业现场,按清单内容逐项排查,并按要求上传规定标准的照片,且系统自带时间水印功能,显示时间为拍摄时间而非上传时间,与以前排查记录本打勾确认的方式有很大改变,有效避免隐患排查流于形式情况的发生。根据不同工种管控措施,对班前会、劳动防护、通风、照明、排险等内容设定为照片必传项,管控措施前用照相机标识进行提示。针对公司蒙古族职工较多,且部分人不识汉字的问题,系统开发了语音播报功能,管控措施后设置小喇叭按钮。

六、制度保障

为切实实行和有效执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制度保障不可或缺,特制定了以下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制度》;

《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学习制度》;

《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七、改进与提升

1.实施绩效考核

 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绩效考核办法和经济责任制考核细则,依据检查结果,重点从风险评估与实施职责落实、风险管控流程覆盖的深度和广度、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企业实际安全绩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必要的奖惩激励,确保按进度计划完成风险管控任务和隐患排查任务,实现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的持续改进和闭环管理。

2.动态评估风险

    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情况,对安全风险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动态评估。

王  永: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

张满宏: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